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语病摭谈     
语病辨析、修改是语文中考常见试题之一。产生病句的原因大多是属于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另有一部分是属于不符合修辞、逻辑、语言习惯等。修改病句首先要分析语病,正确辨别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这是病句修改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写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应用文却是错误百出,其中语病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中专学生,缺乏工作实践,就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了。应用文写作语病大体可分为语法毛病,语体毛病,逻辑毛病和修辞毛病四类。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学生在词语误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下面我们结合中学生的一些实例进行具体分析。一、语法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在语法方面经常出现搭配不当和语义重复的毛病。(一)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4.
病句辨析实际上是对考生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其中语法错误的病句最多,今年的高考语病辨析题就是这种类型。对语法型病句,可以采用主干枝叶检查法: ①先用浓缩法,抓主干,即把修饰部分去掉,只留下基本成份。这样简洁明确,易于辨识。 ②再用查枝法,即查句子的基本成份和修饰成份、修饰语之间是否恰当。 ③最后理叶,即检查修饰成份有无毛病。 例如1996年高考第1卷第7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  相似文献   

5.
辨别句子有无语病,句意表述是否明确,这是衡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的标准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都少不了辨别和修改病句的试题。这类试题,既可以考查学生所掌握的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又可以了解学生阅读、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喜欢用成语,这是因为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运用起来不仅十分方便,而且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表达效果。为此,不少人对汉语成语的语法功用和修辞功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可是研究者却较少涉及成语的逻辑功用。本来,语法、修辞、逻辑三者是紧密联系的,“逻辑是语法、修辞的立足点”,“写文章不能不讲语法,也不能不注意修辞和逻辑”。成语有着比较突出的语法功用和修辞功用,也有一定的逻辑功用。它的逻辑功用体现在哪里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在一定的题旨和情境下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行为,与语法和逻辑既相关联又有本质不同。修辞应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理解为就是对华词丽藻的追逐。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是: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重文艺性文体的修辞,轻实用性文体修辞。中学生的议论写作不能缺失正确有效的修辞指导,这是写好议论文章的必需。  相似文献   

8.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语病题一直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一定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掌握不够外,关键是不能把病句类型和一些常见的病句模式结合起来,不能做到迁移、对照、辨析和解决问题。若能在复习训练中掌握语句的易错  相似文献   

9.
所谓病句,是指句子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不合事理逻辑,或修辞不当。通俗点讲,人们在日常口语或书面文字中把意思说得不准确,甚至不正确的句子,就是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的考点。高考主要考查以下六种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读出来的文言病句,其意有二:一是病句,即“违反用词造句规律或逻辑事理”(张涤华、胡裕树等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病句条);二是读出来的,即语本无病,语病仅由听觉感知。只要我们留心学生诵读,即使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也可能听出这样的病句。表现为读错句中小...  相似文献   

11.
辨析病句历来是培养中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语病辨析题成为每年高考试卷的必考题。高考《考试说明》也明确地将“辨析并修改病句”列入考试内容,能力层级为D。其中列出的常见病句类型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由于此项考查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大。下面结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典型题例,对病句辨析题的常见考查内容及备考方法作简要的分类评析,相信对大家2005年的备考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文大纲要求中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辨别句子的正误,并根据语法修改常见的病句,做到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修改病句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类题型,更是历年来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许多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此类题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常见的语病题型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掌握各种类型的语病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不断练习,  相似文献   

13.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管的是语言材料选择得好不好的问题。普通逻辑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语法、修辞都要以逻辑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一、绪论修辞大系中,普通修辞早成定论,沿用古今,光大文明,助推历史进程。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相反相成的。普通修辞因其思维内部发展变化,促成了语法常规和语言逻辑思维及修辞方式的分化重组。原来的语法逻辑已不具新效用,无法对新的语言和新的修辞方式及新的逻辑思维形式,进行解释说明和操控,取而代之的便是超常修辞~([1])和逆反逻辑~([2])的诞生。超常修辞与普通修辞并存,逆反逻辑与普通逻辑并存,携手共进,各有亲密的裙带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辨析语病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但对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一直是难点,高考失分率也较高。怎样既快又准确地辨析出语病?除了我们常说的语感审读法、逻辑意义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之外,寻找敏感点也不失为一种巧办法。  相似文献   

16.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语病题一直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一定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掌握不够外,关键是不能把病句类型和一些常见的病句模式结合起来,不能做到迁移、对照、辨析和解决问题。若能在复习训练中掌握语句的易错部位,抓住这些“敏感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辨析病句历来是培养中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语病辨析题成为每年高考试卷的必考题。高考《考试说明》也明确地将“辨析并修改病句”列入考试内容,能力层级为D。其中列出的常见病句类型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由于此项考查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大。下面结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典型题例,对病句辨析题的常见考查内容及备考方法作简要的分类评析,相信对大家2005年的备考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一、高考病句辨析题的常见考查内…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科在语言中的功能和语法、逻辑等学科比较起来,有一些比较显著的个性。人们在论述语法、逻辑、修辞不同性质时,常常说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好不好”这种价值判断中应包含所调适的语言文明不文明,社会语言生活是否健康、丰富、活跃。可见,修辞与语言文明有密切关系,它是服务于语言文明建设的。搞好这项“服务”,修辞学科要增加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一方面是注意修辞的社会、文化、心理属性,把它作为语言文明建设的热土;另一方面是注意创造有利于为语言文明建设服务的条件。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应用专题研究——逻辑与修辞》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教学的有效性,对这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框架作出了新的建构,通过逻辑板块研讨语言逻辑理论在语文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解决语言如何规范的问题;通过修辞板块研讨修辞学理论在语文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解决如何利用语言手段进行语言创新的问题。同时,该书抓住语法、逻辑、修辞三门学科的内在联系,着眼于语言应用,把语法、修辞、逻辑的综合教学作了新的实质性的整合,在讲逻辑修辞的基础上落实语法知识及运用,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中学语言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文凯 《教学月刊》2007,(10):15-17
中学生要不要学习语法早已成为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从对语法教学产生怀疑到响起“课堂教学淡化语法”的呼声,再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关语法教学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教育界多年来对语法教学的观点纷呈,使得中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呈现出一片混乱景象,处境十分尴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