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     
陈康 《集邮博览》2008,(5):48-49
在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中,棋类是一个主要的项目,有围棋、中国象棋、六博、塞戏、弹棋、双陆棋、打马棋等。其中,围棋是棋类的鼻祖。围棋最早的名字是"弈"或"奕",在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中记载:"围棋谓之弈"。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春秋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到东汉时,"围棋"之名已成书面语。此外,在《孟子》中还记载有"弈秋"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围棋深受人  相似文献   

2.
李浭先生在《体育文史》1989年1期上发表题为《我国最早的围棋月刊》的文章,称“我国最早创立的围棋月刊是在1937年,由当时设在上海市汉路421号上海旅馆内的‘中国围棋月刊社’编辑石印的杂志。”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的围棋月刊应为成都围棋俱乐部1922年创办的《弈学月刊》,比上海创办的《中国围棋月刊》早15年。日本最早的围棋月刊是《棋道》,  相似文献   

3.
木易 《围棋天地》2014,(23):89-89
作为蜚声棋坛的中国首位“围棋博士”,写出第一篇梳理围棋文化的博士论文《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完成首个国家立项的围棋项目“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的何云波教授,又在一个新领域开创了先河——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围棋文化演讲录》。  相似文献   

4.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5.
毛宪民 《收藏》2001,(4):42-44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我国古代称作“弈”。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云:“弈,围棋也,从升,亦声。”它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常常并称为“博弈”。  相似文献   

6.
围棋早已成为国际流行棋类,但有关它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个谜。 《世本·作篇》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博物志》则曰:“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述围棋起源的文字。由于这两则记述均未给后人提供任何有关围棋起源的细节,加之尧舜皆史前传说人物,故只可作传说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围棋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说法。总起来大致有尧舜、夏人乌曹、西周、春秋以前、战国、印度等诸说。史学界至今仍不能作出系统的确切的解释。 以上诸起源说中,以“尧舜”之说为最盛。尧舜造围棋,把围棋的历史回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此算来,围棋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一传说见于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后人的尧舜说,皆引此书为  相似文献   

8.
弈之神韵     
漆画艺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漆艺主要用来装饰建筑、家具和各种器皿,手法更象图案画、装饰画。漆画《弈》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的色彩语言和表现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意境悠深的纹枰妙景,令人回味无穷。新版《新华词典》对“弈”字有二解:一曰“围棋”,二曰“下棋”。从画面有棋无人来看,《弈》应该是指“围棋”,但棋枰上分明已经摆下若干黑白子,似乎是在“下棋”。题目的多义为作品平添了几许文化韵味。整个  相似文献   

9.
围棋者,起源甚古.先秦史官所撰之《世本》称“尧造围棋,舟朱善之”.至西汉,杨雄《方言》有“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一语,可见当时已流传甚广.围棋在隋唐时方传至日本.明治维新后获得很大发展,成为日本开展最为广泛的棋种之一.然而,奇怪的是,源于中国的围棋,传至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却大大落后于“东洋人”,文革后至近年,才有较大起色,但差距依然不小.本届擂台赛,中方虽胜,但优势不大.本文将向读者一一简介双方高手.  相似文献   

10.
围棋,历史悠久,其缘起于何时,由国内的典籍已难断定。虽然《大英百科全书》等书对围棋的起源有详细的年代记载,但均难采信。《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美国百科全书》说:“围棋于公元前2300年由中国发明。”但他们这一论断的根据是尧造围棋,而公元2356年,即所谓的尧即位元年,也是后人依据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民报》上使用的黄帝纪年推算出来的。围棋起源如此扑朔迷离,于是,从一开始,围棋就为许多神话传说留下了衍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皇帝飞棋     
《围棋天地》2013,(7):108-108
《弈人传》是成书于民国初年的一部煌煌巨著,将自上古至清末著名围棋人的事迹、著作编为一册,有着汇聚资料、独成一家的重要意义。在署名上,《弈人传》由“黄俊编撰,李行之点校”。致力于围棋史的前辈贤达完全以个人之力做成了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着实令人钦佩。但或许正是因为个人之力,书中难免出现一些费解之处。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今年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可以这么说,各位编辑弈了一盘非常“漂亮”的棋,我虽不时“长考”,依旧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偶尔也出现几次“缓手”(指用“总谱”的方式刊登对局),还不至影响“大局”。  相似文献   

13.
鄢宇 《围棋天地》2014,(5):88-94
中国古代围棋,肇兴于魏晋、发扬于南朝、繁荣于盛唐、传承于两宋、复兴于明朝。至清代群雄并起,迎来古代围棋的黄金时代.范施二国手,更是“座子制”古棋两座巍峨巅峰。一路行来,从第一位见诸典籍的“通国善弈者”弈秋至今,已逾两千三百年。漫漫历史长河,第一次出现“十番棋”这一比赛形式是在何时何地,恐已难考证。现有史载最早最接近十番棋的多番决胜,或许要算金谷园九局了(本文着重梳理中国棋史上有名的十番棋,但不拘于此,对一些重要争棋和重要国手,也一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弈坛观察员     
《围棋天地》2006,(15):15-15
弈坛春秋围棋频道与TOM合作,推出了围棋精英论坛,TOM论坛上反响热烈,于是弈坛春秋从中遵选,邀请了6位,作为弈坛春秋观察员,并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加论坛之后的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5.
落灯花 围棋的起源,时至今日有许多种说法,晋朝人张华在其《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说舜也觉得儿子不甚聪慧,曾制作围棋教子。有种说法则认为围棋是受天文和易卦的影响而产生的。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相乘得三百六十一,减去“一”这个“生数之主”,恰为三百六十周天;中心一点为太极;“分而为四隅”,则象征农事上的四  相似文献   

16.
“弈”小考     
弈,这个字许多人都知道是指下围棋。最早在《左传》中就有“弈者举棋弗定”之语。《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然而关于“弈”字的真正本义,古今尚未见有解释。本文拟就浅见所及,对“弈”字作一试探性的考释。“弈”其实是个象形文字。上为“亦”,下为“廾”。据《礼记》注云:“人臂两垂,臂与身之间则谓之臂亦”。据此,“臂亦”就是指人的腋部。又见《说文》引徐铉说:“亦,今别作腋”。《广韵》也说:“肘腋作此字”。所以“臂亦”又引伸为人的两只手臂,我们细看“亦”字,上面的一点很象人头,一横下面的两点即表示两臂,所以“亦”字…  相似文献   

17.
刘良政 《围棋天地》2014,(22):88-89
《中国体育通史》第三卷在论述明代围棋发展时说:“以地区为标志的围棋流派的出现,预示着围棋开始摆脱皇家体制,获得独立发展,围棋步入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明代中期徽州地区不仅出现了围棋新安派(又称徽派),而且围棋氛围浓厚,文人、官宦、商人乃至普通百姓习弈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18.
明末万历年间围棋国手苏之轼(字具瞻、亦瞻)在《弈薮》的“凡例。第一条”中说:“诸谱先着黑白互见,每势要查着则谁先,未免劳神检点,今更一例(律)白先,凡系黑先者,一切换去,亦一捷径法门也”。这说明,到明末围棋还是黑先白先都有,苏之轼为“免劳神”才在他的著作中一律改为白先,“后来棋谱,皆从此脱胎”。围棋真正确定为白先,是在明末。  相似文献   

19.
黑白史话     
围棋可能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晋)张华《博物志》曰:"帝尧造围棋教 子丹朱"。《潜确居类书》有夏禹臣乌 曹创作围棋的记载。围棋首次见诸文 字是在春秋时期,《左传》有"弈者举 棋不定"的故事;《孟子》有"弈秋"的 故事。1986年12月15日原邮电部 发行的T113"中国古代体育"特种邮 票(4-2)一枚是"围棋";1993年4月 30日为传播中国围棋文化发行了 1993-5"围棋"特种邮票1套。  相似文献   

20.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5,(21):77-77
《桃花泉弈谱》和《弈理指归》 山西大同的刘志群读者问:“天地”第18期《围棋与扬州》一文中提到范西屏所著《桃花泉弈谱》和施襄夏所著《弈理指归》,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本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