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首先通过对照国际上重要人权立法文献,论证了中国的重要法律文献中有关宗教信仰的条文符合国际公认的人权要求。其次介绍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认为中国确实保障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实现了对此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使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群众政治领域的人权、经济领域的人权、教育领域的人权、宗教信仰自由领域的人权,发生了沧海变桑田的历史性巨变.新中国发展新疆各族人民各个领域人权的辉煌成就,使新疆各族人民在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现了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性判例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加以保护,并具体从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两方面进行界定,使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宪法观念深入人心。但美国是一个极具基督教传统的国家,信教者人数众多,因而美国的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又十分不彻底,这不仅表现在生活中,而且体现在法律上。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1959年对西藏的民主改革,开辟出西藏各族人民享受人权的新纪元,西藏民主改革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存权、政治领域的人权、经济领域的人权、受教育的人权、宗教信仰自由的人权,皆发生沧海变桑田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起步阶段,因为历史的尿因,对宗教的认识还不是很透彻。虽然在《宪法》中设立了有关宗教的条款,但是对宗教自由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并且缺乏对政教关系明确的规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与世界潮流接轨,从保护基本人权出发,以更加宽容的姿态迎纳宗教,逐步明确宗教信仰自由和实践自由的范围,加大对宗教自由的法律保护,并认真研究宗教行为与政治行为的界限划分,对宗教团体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主权和人权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的关系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人权的国内管辖、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以“主权”和“主权平等”为基础,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人类的人权的基本自由。中国在人权与主权关系上的立场是,维护人权,尊重主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7.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语)。法制对公民基本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公民人权最坚固的保护网。新中国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对我国的人权进步事业的推动和促进功勋卓著。由李招忠、高扬先两位博士撰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人权保护》这部著作,立足于法制建设与人权保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新的独特视角,对我国近50年来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人权保护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并坦诚地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当前我国人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从而使得这部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探讨李洁民,崔家兴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国家的刑法、民法、选举法、兵役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也都对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权利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目前,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等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与效用,也就是客体以其某属性能够满足主体一定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它对于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人权有很大意义与效用。社会主义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初步显示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发展人权的重要价值。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我们当前要加大保护和发展人权的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实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1.
政教分离,宗教信仰绝对自由和宗教行动受限制三大原则构成宗教信仰自由制度的支柱。我国《宪法》应明确政教分离原则,完善打击宗教恐怖组织和邪教组织的相关法律,完善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和平等权。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特别是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重塑和谐人权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对当代和谐人权观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当代和谐人权观基本理念的诠释,应当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自由是人权的核心;平等是人权的基础和要求;人的权利是人权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是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人权的普遍性,就是人权的一般特征。这种一般性的人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权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表现形式的结合,就形成了人权的不同特色。马克思对三大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概括,是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一步一步去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人自由平等发展的权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人权等观念的传入,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中国曾出现了含有保护人权内容的法律文件。如《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这些法律文件在保护人权方面虽然仅仅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局限性,但在中国的人权立法史上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以后的人权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自由是由绝对的信仰宗教自由和相对的宗教活动自由构成的权利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做出了许多努力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国的宗教得以恢复和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改善之空间。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前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一方面将自由人权视为"长板坡里的赵子龙"那样的主角地位.一方面更倾向于在"国权"之下论"人权",强调自由人权与国权之间关系的一致.<自由中国>作为1950年代台湾地区自由主义的代表性言论阵地,对于"人权"与"国权"的论述,却经历了一个从国权优先到人权优先的演变.在后一过程中,<自由中国>同人虽然进路各异,策略不同,最后却都在"人权"高于"国权"上合流.然而尽管在可明言的层面上达成了这一认知,在未可明言的层面上却难免陷于矛盾处境,说明自由主义理论在东方确实面临不同于西方的语境.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内容。广义的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和国际迁徙自由。迁徙自由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公民的迁徙自由已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要求。目前我国可以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宪法上恢复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并逐渐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一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等价交换是反映市场经济内涵的重要概念。但自由、平等、等价交换应该建立在对基本人权的保护基础上。从法律概念上讲,人格杈是人权的主要表现,然而当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潜在的衣食父母的招聘单位时,人格杈中的隐私杈却显现出在市场经济中很脆弱的一面。由于目前的就业市场供大于需,求职者被应聘单位侵权的现象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权作为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所有民主国家所认同。西方的宪政精神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人权思想作为宪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也被复制到中国,民国初期从1911年至1928年的18年间,政府制定了多部宪法及宪法性文件,每部宪法几乎都对人权的保护作了规定,尽管时人对宪法文本中人权保障内容多持否定态度,但是相对中国几千年来漠视人权、践踏人权来说,是历史的进步。至少它有利于人民依照宪法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促使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成为宪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宪法普遍关注人权,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并强化了人权的保障措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