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克知识论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知识论贯穿知识确实性主线。洛克以观念和语词为起点 ,从认知的心理行为和逻辑的语言表达两个层面展开了知识在不同逻辑层次发展的一种经验主义内涵逻辑的知识论体系 ;以人的认知行为和道德行为为起点 ,从知识和人生两个层面探讨了知识在不同领域表现的一种经验主义外延逻辑的知识论体系 ,试图为科学的基础作出形而上学的解决 ,对近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要素,其发展对大学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师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权威是其工作的基础。大学教师通过获得高深学问,从而获得专业方面的学术权力。大学教师学术权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在发展高深学问领域中的地位、角色与作用。增进大学教师在高深学问领域中的权威与影响力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科学研究水平的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应主要着眼于其在高深学问方面的发展,实现其知识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性质的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知识演进与大学课程秩序变迁的双向互动中,不同性质的知识相应创生了不同的大学课程秩序。以统一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普遍知识,基于普遍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普遍知识秩序;以多元化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科学知识,基于科学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高深学问秩序;以个人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个人知识秩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目录逻辑、问题导向逻辑和单位逻辑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实逻辑基础,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学术本位的原则,需要遵循学术本位的原则和回应社会的原则,从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出发,反思与重构多样性、自组织的学术组织及其治理机制,并改革相应的管理体制,如以学科逻辑作为基本的逻辑基础,以问题逻辑作为重要的逻辑基础,逐步转为市场逻辑,持续提高研究型大学传承和发展高深学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亚光 《文教资料》2012,(26):179-181
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中描述了多元巨型大学,是大学从象牙塔走出,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之现代形式。本文认为大学发展到多元巨型大学的轨迹是由高深知识和大学的天然联系所支配的,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基础上,高深知识天然是大学教与学的内容,高深知识以其所产生的生产力量推动着大学发展,吸引着社会各种力量对大学的关注与投入,最终形成多元巨型大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以“学术”为圭臬的大学概念的发展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它的基本作用就被限定为精英高等教育,且是做纯学术性的、职业化的研究,学术活动本身可以为业。洪堡把大学视为纯学术的场所,其中的学术工作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这一理念,在很多美国教育家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它们强调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或者说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所以在现代大学产生以前,以“学术”为抓手,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贯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从精英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课程不可因强调个人知识的重要性而否认公共知识的价值,不可因强调高深学问而否认通识知识、实用知识。大学课程一方面应从结构上把握公共知识的内在构成,实现大学知识教学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要从定位上与其办学类型相一致,满足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王一军 《江苏高教》2022,(12):15-29
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领地,学问旨趣、思想自由、学科制度、研究范式和学人风范构成其特有的学术文化。对学生学习来说,大学学术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的且是学术性的,是一种隐性课程,具有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性、抵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在逻辑性和文化育人向度的多元性等鲜明表征。从隐性课程视角审视当代大学学术文化,显然存在学术生态失调、犬儒主义盛行、高深知识扭曲等问题,需要实现更新大学理念、重塑知识分子形象、再造高深学问权威、介入多元学术行动、策动日常生活记忆等向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德国波库大学的黑克豪森认为,学科是指对同类问题所进行的专门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学科是学术范畴的类型,指向专门的知识体系。王建华博士认为,高深学问是学科合法性的基础。高深学问首先转化为"学科",然后以"学科"为原点,在知识体系层面导向了课程和专业。华师大张华教授将学科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过程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知识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出经验理性(实证知识)的诉求,现代教育理念的正当性就是得自这种实证主义知识论的论证。建立在实证主义知识论基础上的现代社会教育正面临根本困境,教育的危机本质上是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危机。在一个时代的教育观念中,必须同时具有信仰、理性和知识三个要素,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形成信仰、培养人的理性能力,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禀赋自由、尊严、自尊、个性和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15.
高深学问经过博雅的理智熏陶、实用主义的改造、后工业时代的泛化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其外在的展示功能、信息价值、实用与功利化价值,但其内在价值与精神关怀却有所弱化。这一演变过程在促进高深学问更为完善的同时也为高深学问带来了诸种危机:被功绩主义所绑架、研究的生存技巧化转向、精神教化作用的丧失。新时代对高深学问提出更高要求与期待: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发现更高质量、更具创新的高深知识;解决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对危机和新要求,重提高深学问的价值追求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必须坚守高深学问求真向善的价值追求、复魅高深学问的教化职责、重建高深学问的宏大关怀。  相似文献   

16.
逻辑起点论主张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首先应把握其逻辑起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的逻辑起点有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高深学问、知识、办学育才、大学生、课程、学问等观点。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的多视角性,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的视角确定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站在不同的角度,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大学高深知识的本质出发,诠释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首先是对高水平的认识,即明确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其次是理解大学的应用历史、应用价值与应用体现;并界定大学的知识活动所能辐射的区域。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以高深知识为逻辑起点,具备知识应用、知识传授、知识创新与知识生产等职能。  相似文献   

18.
大学寂寞的内涵是指大学与现实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自身的追求和规律自由发展;大学教师保持宁静、闲达的心态,追求科学本身的目标;学生潜心于知性的增进,静心于德性的修养.大学寂寞对于大学的自治、高深学问的研究以及德性修养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大学的功利化和过分世俗化的倾向使得大学保持寂寞时遭遇到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为重要的制度化载体,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域,高深知识与大学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在大学中,既要把高深知识更充分地贯穿于大学的学科、课程、专业之中,也要让选择以学术为志业的大学教师能够去发现、探究、传承、应用高深知识,同时还要让高深知识在大学中能够促成大学生灵性智慧的生成,以更好地促成高深知识的价值在大学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20.
马弋然 《亚太教育》2019,(10):59-6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高校人才评价观念的变化和人才评价主体的转换,回归高等教育逻辑起点,从知识本位出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对高深知识的承认与尊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本文从政府和高校层面出发,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良好运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