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投降以后,美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对中国采取了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的侵略方式.早在抗日战争末期,美帝国主义就用美械装备了蒋介石数十万军队,为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发动内战作了准备.日本一投降,美帝国主义就积极为蒋介石运送军队到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内战前线.美帝国主义还直接把大批美国军队开进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熟悉司徒雷登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在这篇文章里,他已然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但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却往往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点〕 1、驳论点和驳论据的写法 2、反语和反复的运用 3、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欺骗伎俩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垮台,表明了美国政府侵华援蒋政策的彻底失败。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美国政府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返美未到之时,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为公布白皮书,国务卿艾奇逊把他七月三十日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作为该白皮书的序言一起发表。美国政府援蒋侵华的最终失败,在美国统  相似文献   

4.
俞萍波同学问:我们在学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认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指的是美国发表的白皮书,有的同学却认为指的是司徒雷登走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因为全文的第1自然段粗看上去是讲美国国务院选择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白皮书很适宜,所以也就很容易误认为“美国侵  相似文献   

5.
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争夺东亚霸主的必然结果。一、美日关系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之前。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实力较弱,南北没有统一,矛盾激烈,面临内战,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利益上尚未形成冲突。第二,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到蒋介石重新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实权的1928年。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日本也业已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对华政策上,两国都着意扶植代理人,既勾结又斗争,八国联军侵华和府院斗争的形成便是例证。在…  相似文献   

6.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7.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 1.1919年至193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帝国主义侵略:1922年华盛顿会议重新确认“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协同侵略中国的局面。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后,帝国主义镇压五卅运动,干涉中国北伐战争,扶植蒋介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增长。1931年日本发动“九  相似文献   

8.
《别了,司徒雷登》结构的新认识李德积《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道思考练习题是问“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用什么作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对此,《教参》的答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实质,另一方面是教育我国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雅尔塔协定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而且美苏妥协所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在其落实过程中又势必分别选择国、共一个支持对象,这一结局等于给战后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战后美国对华目标,决定了他通过蒋介石政府重新统一中国的政策选择,导致了他本质上执行了扶蒋压共和助蒋内战的政策,成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重要原因;战后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及其对华政策的灵活性、两面性,对中国内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协定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而且美苏妥协所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在其落实过程中又势必分别选择国、共一个支持对象,这一结局等于给战后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战后美国对华目标,决定了他通过蒋介石政府重新统一中国的政策选择,导致了他本质上执行了扶蒋压共和助蒋内战的政策,成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重要原因;战后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及其对华政策的灵活性、两面性,对中国内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杂文味较重的政论文,正因为此,对它的中心论点,出现了下列几种不同的理解:一、根据“预习提示”。似乎是“美帝侵华政策必将失败”。二、陈效忠同志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部分论证了美帝侵华政策的实质,后一部分主要是说服教育某些知识分子丢掉幻想,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1期)这与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一致。三、程功明同志认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06,(1):16-16
冯玉祥忧国忧民,痛感自己无能为力,加上处境危险,他决定到美国去,在那里开展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斗争。1946年9月14日,他与夫人李德全一行,以考察水利为名,远涉重洋,抵达美国。从此,他和中共朋友一起,团结爱国华侨、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向美国人民揭露蒋介石大打内战的罪恶,呼吁和平民主。  相似文献   

13.
陈纳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率领的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与日寇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抗战胜利后,陈纳德转而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使其八年抗战之举未能得到公允的评价。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国际上,日本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英美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地位的前提下同中共实行某种形式的合作。在国内,广大中间阶层担心事变会引发更大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亲英美派也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广大西北人民痛  相似文献   

15.
说明: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玩弄反革命两手政策:一方面电邀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妄图麻痹中国人民。一面在谈判的掩护下,加速进行全面内战的准备。从1945年9月到l946年5月,美帝国主义公开帮助蒋介石空运、海运部队54万余人到反共前线,并派9万美军在塘沽、青岛、上海、秦皇岛等地登陆,帮助蒋介石控制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内战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华北事变以后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进一步暴露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社会政治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蒋介石不得不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 ,开始对日本的侵略实行有限的抗争 ,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开始一些抗战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七七事变前的几年间,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历了重大变化:从"攘外必先安内"到停止内战、合作抗日。为什么蒋介石的对日政策会在几年内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他长期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因有二:一是看不到中国民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抗日潜力,并且害怕它,因而对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远为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充满恐惧;二是对国内异己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疑忌太深。因此,总希望日本的侵略能够适可而止,并期望  相似文献   

18.
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也是中国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毛主席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说:"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自从一八四○年帮助英国人进行鸦片战争起,直到被中国人民轰出中国止,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我们历史教师应当结合近代史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仇视美帝国主义的教育.本刊本栏将陆续发表一些揭露美帝侵华罪行的图片,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诚两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坚持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 一九三六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日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博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民族  相似文献   

20.
徐旭 《生活教育》2013,(4):34-39
按:1910年代前期,陶行知就读金陵大学,司徒雷登一度执教该校。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陶行知表示美国这一行动,"不但能增进中美友谊与相互的谅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中国,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陶行知逝世后,司徒雷登撰文纪念。本文或可使读者从一个侧了解陶行知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思想渊源。作为一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1946年7月,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曾力促美国和新中国建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