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真、善、美,是人的活动所要达到的三种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努力达到真、善、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领域中不断出现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裁判不公、看台观众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失落.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构失落的体育伦理,促进其价值回归,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风尚刻不容缓. 1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意蕴 1.1 竞技体育蕴涵了真、善、美统一的伦理价值 在哲学上,"真、善、美"的定义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真"意味着认识符合实际;"善"指的是善行,即人的行为对群体所具有的价值;"美"涵指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的体验.还有人认为"真、善、美"分别指的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4.
对运动竞技中真、善、美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之关系的讨论,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运动竞技的美学问题。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说明了运动竞技中真、善、美统一的意义及其对促进竞技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朋友出对联:"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时还真无言以还。思索数日,忽于爽夜见云破月来,花影婆娑,随口对出"一生潇洒伴玉轮",自觉还工整。月的意象太多,但真正悟得月之光华,体味到月之精神的,还要首推"举杯邀明月"之境界。月与己,人与天,浑然而不知有别,这是赏彼之美,也是赏此之美,当为做人、做文的第一境界。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体育舞蹈审美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体育舞蹈作为身体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具有以下审美特征:1)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体育舞蹈应以真和健康为评判标准,追求身体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示其竞技之美。2)体育舞蹈的社交性。应以善和道德为评判标准,直面鲜活的人生,体现生活之美。3)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应以音心相映,身心合一为评判标准,追求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审视体育善治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问题。体育善治是社会治理的形式之一,它存在于现实治理模式之中,是理想化的体育治理理念。探讨体育善治的显现空间,积极言说认识体育善治之名,主动行动通往体育善治之实,言行合一觅求体育善治之真,从而体育善治显现空间得以生成,体育公共治理得以实现。同时,在理性选择的圈划中,寻找体育善治的现实意义。体育善治是理性的综合体,工具理性引导体育善治的实施,价值理性彰显体育善治的正义,经验理性完善体育善治的方案,公共理性凸显体育善治的根本。体育善治是协商、协作的治理,是公共价值的集中体现,显现出体育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对社会多元主体至善共善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24):144
盛世而兴藏,博古而通今!北京大学推出了《北京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品鉴藏高级研修班》,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多年的专业教育经验,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您开启"追寻历史之真,发现艺术之美,体验收藏之乐,收获投资之妙"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必将是商业广告进行彻底改革的世纪,也必将是商业广告走向人文关怀的世纪.广告创作只有实现人文关怀与商业性并重,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现代人精神的需求.未来广告运动的宗旨将是:商业行为与人文精神的交汇,顾客满意与终极关怀的融合.它必将寻求广告终极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  相似文献   

11.
史国良 《收藏》2011,(6):I0048-I0048
我觉得画就是表现真、善、美。美源自生活,来自于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借助于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完画后,能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很美的东西入画后会更美。尤其是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经画家之手,更艺术化了,让观众过目不忘。所以.好的绘画作品不但赏心悦目,而且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13.
吕耀文 《收藏》2010,(12):113-115
笔者曾在《石道之“石”》一文中探讨了石道之“石”的“真”“善”“美”,本篇来谈谈石道之“道”。 赏石主体的审美之“心”,即石道之“道”是在生活审美、自然审美以及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于整个赏石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绘事心声     
《收藏界》2010,(8):151-151
“以形守神”。“形神兼备”历来是我在绘画创作中的一贯追求。没有“形”就谈不上“神”.没有形象的美.传神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画中的笔墨是表达形与神的手段.单纯地玩弄笔墨则是一种过眼烟云的游戏而已.素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绘画当以“真、善、美”为宗旨,以真诚的心待之。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魅力无穷,能使观赏者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不仅是它的竞争性所致,但更主要的是竞技体育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这种美感是以力度、节奏、均衡地体现在人的姿态、造型、线条和韵律上;这种美富有动感,表现出人的生命活力,人的创造性.本文拟从审美角度,探讨竞技体育何以成为审美对象、审美价值的起因.  相似文献   

16.
李国兴 《武当》2000,(10):46-48
侠门认为:无论是道教的内丹运炼,还是佛教的禅定修持,都是为了达到“六根互用”和“八识归元”的致虚境界。只有在致虚境界中,才能开发元神,凝结成象;才能明心见性,达到极乐的彼岸。两教教义和气功修持的途径虽然各异,但殊路同归,均是为了达到开发先天本性(元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孔德 《武当》2011,(11):44-46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释解】什么叫"上善"?"上善"就是最高尚,最善美。老子在这里实际指的就是圣人。圣人的为人品质就跟自然界的水是一个样的。故曰"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有两个方面的品质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了探讨,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新时期武术和谐观蕴含了四个方面,武术的和谐之美是"和谐真"、"和谐善""、和谐美"的统一体,这种美是在人的体悟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谜联赏趣     
《健身科学》2011,(4):19+17
*棋经曰:"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此乃棋家之最高境界也。*宋人赵师秀有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相似文献   

20.
体育美,形形色包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称。俗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进行的教育过程。这种文化形态、社会现象和教育过程的某些部分,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组成部分。体育领域中有一些独特的审美对象,体育美是对它们的综合概括,而体育美本身并非某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正如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之美的总称一样,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之美的总称,以区别现实生活中其他领域中的美。体育中有大量的美,由来久远。我们要加深对它的理解,只有从搞清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