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每个班集体中,都可能有先进、中间和落后三种状态的存在。一般地说,落后是指那些学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如何看待这部分差生,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幸福和快乐,班主任要通过班集体团结的力量、同学间友爱的帮助和老师真诚的关注去让学生们感受幸福,体会快乐,这样他的人格就会健全的发展,他的学习就会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班集体,就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少年学生难免会与教师产生对抗性情绪。这种情绪轻则表现为学生不能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显得烦躁不安,对教师的教育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色。我行我素;重则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说服教育进行顶撞,加大对立,破坏公物,扰乱正常秩序,迁怒于他人,以至于逃学、离家出走,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师生间一旦出现对抗性行为,往往会破坏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如何调适其情绪已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数事实说明,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关键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进生甘居落后的并不多,特别是在换了环境或更换了教师以后,他们会重新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他们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存在着怕教师歧视的心理。对教师存有戒心,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学习上也容易出现自卑感。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每件小事,使他们感到教师是可信赖的,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这样,他  相似文献   

5.
范云英 《中学文科》2005,(1):102-102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如果一个班集体不团结,班风不过硬,个人只顾做个人的事,每个人都仅想着自己的利益,这个班集体肯定是一盘散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管理班集体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在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凝聚力强了,班级的战斗力才会强,同学之间才会相互欣赏,才会相互关心,才会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班兴则校盛,班乱则校衰。"每个班级健康、有序地运转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有威信的班主任,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事常常事半功倍;而没有威信的班主任,学生会对他的劝导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的情绪,做事往往事倍功半。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初步摸索出几种树立班主任威信的方法。一、以娴熟业务、精湛教艺赢得学生的敬佩  相似文献   

7.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开放的班级管理,能使每个班集体和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使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不断的提升。一、巧设岗位激发自信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尝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模式,巧妙地设计班级管理的工作岗位,有时还针对某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专门设计一个工作岗位。通过班级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学生为班集体服务,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都参与到帮助同学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就不能正常建立起来,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很难正常有效地开展。因此,对于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应冷静地对待,并以改进工作方法为前提,去化解学生的对立情绪。一、认清性质,辩证地看待学生的对立情绪对学生的对立情绪不可一概而论,应认清其双重性。学生中的对立情绪从整体上讲既有不合理成分,也有合理成分;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从诱发对立情绪的情况看,一方面,当学生因主观努力不够或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导致某些方面失利或因自身及小团体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会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若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是优秀班级,每个学生都是优秀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张扬,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优秀学校,这是我们新课改办学的目标追求。新课改如何建立优秀班集体,使每个班级成员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在与许多班主任的交流、沟通、探讨以及对成功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观察、分析中发现他们都有以下几点。一、善于反思,要有先进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万海摄##D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应该公正、公平。如果教师因学生形体、容貌、智力、行为表现、性格、品德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出现偏爱行为,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当学生发觉老师有偏爱时,他们就会对老师重新作出评价,不满和对立情绪随之产生,师生之间就会出现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由于这种心理障碍的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具有的威信和地…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从而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凝聚力等。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影响如下:一、班主任的性格。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班集体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班级活跃,竞争意识强。有的班级班干部的表现欲望浓厚,班集体成员的荣誉感很强。有的班集体气氛沉闷,成员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积极性差。这与班主任的性格有关。性格外向、生性热情、活泼、大方、办事认真、负责,有宽容心的班主任往往会感染学生,引起性格内向和不关心班集体…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集体,它是由许多性格、习惯、爱好不同,背景迥异的学生组成。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求学的目的各不相同,要想在短时间内使他们成为一个团结、向上,荣誉感强的班集体并非易事,这就迫切需要班主任用一片爱心,使全班同学在“爱”的守护下成为团结、奋进、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先进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必须在生活上时时关心他们,特别是住宿生。因为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对于独立安排自己的每天生活会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这时就特别想家。如遇上生日、生病、或与人发生矛盾时,往往就会影响他们本不安的心理,所以班主…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四有”新人。但在实践工作中 ,极少数学生因为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道德过错被称为“问题学生”。引导这部分学生健康成长 ,必须下一番功夫。首先要优化成长环境 ,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对他们不能一味的批评 ,更不能歧视 ,要动之以情 ,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 ;要创造一个充满友好的班集体 ,使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向上 ,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生活学习在这样一种团结友爱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对立情绪就会很快地清除。我班有一位学生 ,因父母离异 ,她由年迈的无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14.
影响班集体内聚力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班级集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班集体成员的情感关系。内聚力高的班级,其班级成员的彼此认同感强烈,彼此间对成功与失败有共同的感受,为他人成功而高兴和自豪,对受挫者深表同情,并帮助他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这样,班集体成员之间彼此依恋和帮助,班集体内就会充满友情和欢乐。  相似文献   

15.
偶发事件是班级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导致班集体师生、学生之间的严重对立,造成班集体思想混乱,损害班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因此,班主任要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会遇到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干事情畏畏缩缩,不敢冲在前头,生怕别人耻笑,在班集体工作、学习及各种活动中从不积极不动,缺乏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这种自卑心理是搞好班集体建设,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卑是由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受挫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例如,进入中学后,很多女生就认为,女生不如男生聪明。再如,一般校的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后,认为基础知识没有重点校学生掌握得扎实、牢  相似文献   

17.
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是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每个班集体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稳定,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成功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合格班主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对班集体有归属感的幼儿,往往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能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会为自己能为班集体做出贡献、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而感到自信和自豪,因而他在幼儿园里能充满热情地学习和生活;反之,如果一个幼儿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那么,他就无法从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归属需要,使其对班集体形成归属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戚昊苏 《文教资料》2013,(20):119-120
高考临近时,学生的紧张情绪随之加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临考复习。为了缓解学生的临考紧张情绪,作者给班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并做了记录,希望对班主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好顶撞教师的学生。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调适?这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