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诏的兴盛,在异牟寻手中,已经走向高峰. 异牟寻主政近三十年,他联合唐朝,订立盟约,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同时,他指挥军队,对吐蕃展开一系列进攻,大败吐蕃,解除亡国之厄,以至于吐蕃“盛屯昆明、神川、纳川自守”,在西南战场上由攻转守,与南诏形成对峙之势.公元808年,异牟寻死去,终年五十五岁.他的儿子寻阁劝立,可是,寻阁劝登基也只有一年就死了.此后不久,一个强势人物走了出来,登上南诏的历史舞台,执政长达四十多年.  相似文献   

2.
前言 众多专家和学者在对南诏崛起的学术研究中,对南诏崛起的外部因素研究颇多,成果也较丰富.在诸多观点中,过分强调外部因素.而对南诏崛起的内部因素研究较少,对此进行系统的阐述不多.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的建立,不单是外部的因素起作用,内部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这种作用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家乡剑川沙溪,有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石宝山.   石宝山上的石窟建于唐朝南诏时期,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相似文献   

4.
郑回,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天宝年间西泸县令,公元757年,南诏攻陷巂州被俘,阁罗凤重其才学,任为王室教师。异牟寻即位后,以郑回为清平官,专决国家大事。郑回任清平官,积极推进汉化,并对南诏与唐恢复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6.
刘倩 《大理文化》2021,(10):98-112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刚刚抵挡住吐蕃军队的异牟寻得到了一次难得的休息时间,于是他带着儿子寻阁劝去往长安面圣.他们此行的任务,一为表忠,二为贺捷,三即为向唐皇进献一部乐舞——《南诏奉圣乐》. "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大明宫中象征着祥瑞的麟德殿上,通明的烛火在光滑如洗的铜镜反射下,让大殿沐浴在庄严的金色中.在众人山呼万寿无疆声中,唐德宗以无上威严的仪态拾级而上,端坐于御座.此时,带有南诏特色的乐舞声响起,64名舞伎手持羽扇,于金鼓声中,用独特的舞姿,在舞池的地面上踏出"南""诏""奉""圣""乐"五个大字.舞池外,唐德宗、异牟寻、寻阁劝以及唐朝和南诏的官僚臣属们围坐,品尝着各地送上的美酒珍馐,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舞者与奇珍异兽们的华丽表演,金殿、美食、华服营造出一片盛世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一抹唐朝的风吹过 在大理.我不敢去洱海那么多内秀的水,南诏的侠士喂养的鱼武艺高强。看不见的轻功在荷香的水袖里隐匿绣花鞋上只一片花瓣  相似文献   

8.
正段思平出生在公元893年,这一年,南诏已经如一轮苍茫的夕阳,在历史的原野上,带着血色,带着苍凉,即将缓缓落下。段思平是不幸的,一个乱世,在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鲜血淋漓地展现在他的面前,一场腥风血雨,也即将在他的面前慢慢铺展开,展示给他看。这些,都展示得如此毫无保留,如此惊心动魄,又如此地残酷。这种残酷、血腥,最主要的制造者,是南诏国君。长时间的战争,无限度地戈矛飞舞,无节制地马蹄奔腾,固然让唐朝走向夕阳芳  相似文献   

9.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10.
阿嵯耶观音的由来.阿嵯耶观音圣像及其名称最早出现在作于南诏中兴皇帝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南诏图传>也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分为图画卷和文字卷两卷.在图传中,阿嵯耶观音七次化为梵僧,七次度化众生,并授记南诏立国,以诏诰天下,南诏立国是君权神授,神圣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11.
南诏行政区划及政区建置是南诏史研究的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南诏史研究的前人学者曾对南诏行政区划及政区建置相关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阐述.为后人对南诏史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回望西洱河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1,(12):47-49
下关西洱河是洱海的出口河,东起团山脚下,西至天生桥峡口,全长约三公里许,是下关风城极为靓丽的一道自然风景。西洱河的最西端龙尾关一段最有历史韵味。想当年,皮逻阁在唐王朝扶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征服五诏,灭西洱河蛮建立南诏国,西倚险峻的苍山,东凭宽阔的洱海,在南北  相似文献   

13.
《大理文化》2012,(12):120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心打造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重大决策,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大手笔、高水平建设巍山南诏国和大理古都两大项目,相关基础工作进展顺利。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由巍山县和云投集团合作开发,拟占地面积4100亩,预计投资87亿元。以"哑铃"状布局,形成"一宫、一区、一城、一园"的南诏文化展示体系,即南诏王宫、南诏市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让无数人充满遐想的大理,无论是外观者还是内视者,都曾作过足以满足我们想象的描述:<白国因由>的奇幻,<蛮书>中忽隐忽现的历史痕迹,以及<唐诗>这部煌煌巨著中那些划时代的诗歌巨子们比如杜甫等对南诏的诗意写照、<徐霞客游记>中真实而充满激情的记载、当然还有作为南诏大理艺术史上可称为鸿篇巨制的两幅绘画长卷<南诏中兴图传>与<张胜温画卷>上人神共存的独特传述与历史的钩沉……然后,就是电影<五朵金花>中传神的影像重现,一代文豪郭沫若在诗文中对大理石与蝴蝶泉的激情挥洒,再然后,就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用超乎现实的笔墨对苍山洱海的绝对想象,以及无数个版本的电视影像的无尽诠释……这些,显然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这样荒谬的论点,本来就不值一驳,却被人为地搅得似是而非.早在20世纪中叶,我国知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许云樵等曾以不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了历史的真象.  相似文献   

16.
南诏大理文化是一个以地域为标志的复合文化指称,统摄了南诏、长和、天兴、义宁、大理几个时代相续的地方独立政权的全部文化,是云南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什。虽然学界多用"南诏""南诏文化"泛指南诏大理文化,乃至扩展到指称整个云南古代文化,但还是应以"南诏大理文化"表述最妥,因其不仅可以藉此标明文化时限与特质,而且能够顾及此一文化内在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无论是就云南文化的整合而言,还是就其文化内倾的特色而言,南诏大理文化都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由于材料很不充分,对历时500余年、影响贯穿古今的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相当不够。继续发掘相关材料,并寄希望于重大的考古发现,将是未来南诏大理文化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巍山彝族同胞高超的狩猎技巧,继承了南诏王室成员数百年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战争技巧,是南诏时期战争习俗的延续和再现.与狩猎一脉相承且独具南诏历史文化的“牛歌”和“赶马调”,旋律高亢、意境悠远迷人,极具民族气息,已在巍山传唱了上千年,至今依然经久不衰,歌中满含巍山同胞对先祖的怀念.  相似文献   

18.
喜洲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大理古城北端,离古城约十八公里,是坐落于苍山五台峰下的平原坝子.这既不靠山,也不临海的地方,自古以来,却是祖国西南边陲洱海西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城镇之一. 喜洲的繁华和发达,常常令人不可思议,她是靠什么发展起来?她除了在唐代南诏时期,南诏王阁罗凤曾在此"建都"和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积淀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这里的历史发展,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点是水上交通要道,这一点,却往往是被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学者所忽略之一.自古以来,每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就是兴旺和繁荣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起源比较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洱海看月     
杨康 《大理文化》2014,(9):74-75
我们偷偷地从人间溜走 就溜走那么一小会儿 在南诏风情岛 我也能抽一支雷平阳的烟 丫头因内急而坐立不安 我说你在边上去解决吧 月光铺在海面上浪花涌向礁石,有月无风 我觉得我突然活过来了 像是刚从母亲的胎盘里出来 估计他们也是这样想的 歌声就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20.
杨铠 《大理文化》2003,(1):44,43
石榴花 石榴,原产波斯.<南诏备考>篇里就有它的记载,剑川石宝山石窟又有波斯人的塑像.说明南诏政权建立后,大理一带就有波斯人的足迹.那么石榴这种佳果,既有可能从中原引种到本地,也有可能直接从波斯传来.但不管怎样说,由于它花繁叶茂、果实累累,给人以喜悦而被视为吉祥佳果,受到白族人民的普遍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