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教师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更加凸显,成为新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羁绊之石。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课程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变革的中心和重点之一,而课程目标的研究是首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也将通过更新课程理念,确立合理的课程目标,调整优化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等途径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构和重构.  相似文献   

3.
肖建彬 《教育导刊》2001,(21):32-35
成功的教育必须了解教育对象,切合教育对象实际需求,引导并推动教育对象得以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是多方面的,而动力、课程、模式则是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有过许多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作一发展性比较研究,有助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选取了两个相对独立而又比较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不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标准、形式、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变更和创新,同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管理的有效手段,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对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模式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被广为关注。一批政协委员在对现行教师继续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后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七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主要从学校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期望、教师对教学单位的要求,以及教师对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态度五个方面,对有关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在网络环境中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以便为网络环境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的主要实验内容1研究与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问题。如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目标;建立与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制定与落实有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等。2研究与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条件保障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主要从学校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期望、教师对教学单位的要求,以及教师对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态度五个方面,对有关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在网络环境中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以便为网络环境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曾懋华 《继续教育》2005,19(9):46-47
本人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家组成员,对新教材在粤北山区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前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的课程体系,针对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下阶段中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的一些对策。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粤北山区的一些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0.
胡惠明 《教师》2010,(25):7-11
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不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标准、形式、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变更和创新。同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管理的有效手段,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对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1.
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引导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自身对继续教育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着自觉性不高,行为被动、学员选课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培养模式上重校外培训轻校本培训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正确引导和调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波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09-110
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现状,指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自身对继续教育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着自觉性不高,行为被动、学员选课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培养模式上重校外培训轻校本培训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正确引导和调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从培训机构建设、经费投入情况、管理、培训模式、手段及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作了分析与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反思,这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思考构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时,特别是在讨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迎接新世纪发展蓝图时,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聚焦到了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创新,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网络建设等等问题上。而我们则将目光落在了主要在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工作-培训的身上,也就是说,锁定在了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培训培训”这个特殊的问题上,并专门确立了《培训的培训研究》课题,旨在探究“培训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推动“培训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培华 《继续教育》2003,17(3):23-24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颁发了许多政策规定,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与此同时,教育界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拟对近两年来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作一简单回顾,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概括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对中小学教师实施了第一轮继续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素质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任务已基本完成,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快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中小学教师由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高型的转变,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但从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现行人事制度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和继续教育的需要;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基地的建设还需加强;构建教师终生教育体…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今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学习中的现实需求与困难,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以求加深对现有继续教育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继续教育,为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深入可靠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本文通过对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状况与我国目前该项工作发展情况的比较后得到启示,找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新的模式与机制,使远程开放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学习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本研究以参加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表明,从学习者视角来看,网络学习资源在规范性和教学性上已见成效,但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相关政策与教师的诉求略有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改善网络学习效果,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