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大多数多密度聚类算法存在参数依赖性较高、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相对密度差的扩展聚类算法(ECRGDD)的改进算法,即基于动态的网格相对密度差聚类算法(CDGRDD)。CDGRDD针对ECRGDD对于中心密度大、边缘密度稀疏的类聚类效果差的问题,把初始单元网格密度定义为动态,在密度相似相邻的网格合并时加入一个距离判断条件,由此减少盲目合并的可能性。实验表明,CDGRDD能有效对多密度、任意形状的数据进行聚类。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思想。该算法首先利用蚁群算法较强处理局部极值的能力,动态地确定了聚类数目和中心,然后利用蚁群聚类得到的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弥补蚁群算法的不足。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寻求到具有全局分布特性的最优聚类,实现基于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思想,该算法首先利用蚁群算法的较强处理局部极值的能力,动态地确定了聚类数目和中心,然后利用蚁群聚类得到的结果,再进行K-均值聚类弥补蚁群算法的不足。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寻求到具有全局分布特性的最优聚类,实现了基于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基于网格的聚类技术适用于多密度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聚类算法。算法提出将数据单元格密度分类的方法,使得具有不同密度的单元格使用不同密度阈值的进行聚类。同时给出了边界单元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聚类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GLD算法比其他类似算法有较高的聚类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是多数聚类算法的首要步骤,往往影响着聚类的效果。为了避免算法迭代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交叉网格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算法通过对数据空间网格化后,以网格交点为中心的邻近网格组成网格空间,根据数据点的隶属度统计每个网格空间的密度,再通过局部最大网格空间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了聚类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密度的聚类算法(DGCA)。该算法主要利用网格技术去除数据集中的部分孤立点或噪声数据,对类的边缘节点使用一种边缘节点判断函数进行提取,最后利用相近值的方法进行聚类。实验表明,DGCA算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出孤立点或噪声,聚类结果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谱聚类的音频聚类算法,首先对音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三维音频向量,然后根据向量之间的距离计算音频相似度,最后设计谱聚类算法获得音频数据聚类结果。在网易云音乐数据上的对比实验表明,与K means算法和快速查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获得的聚类结果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8.
由于FCM算法中的初始值需要随机的设定,这种随机性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达到全局最优,也就是说如果初始聚类中心的设置具有全局的特点,那么聚类的结果才能达到全局最优。因此主要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对初始值很敏感,而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模糊聚类方法。首先用分治法得到模糊聚类的全局的聚类中心值,然后再用FCM进行聚类,从而克服FCM算法对初始值敏感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达到全局最优。经仿真实验证明结果是很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距离的聚类及基于密度的孤立点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密度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DDBCOD.该算法根据距离和密度阈值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发现数据中的孤立点.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对高维数据有效,能够很好的识别出孤立点.  相似文献   

10.
相比较于其它聚类算法,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将任意形状的数据与较少的参数和高效的聚类速度结合起来。针对当某个类中出现多个密度峰值时,聚类结果缺乏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结果有效性造成的影响,算法通过比较类簇之间的密度属性,实现动态的子簇合并,减少主观因素对算法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与已有密度聚类算法对比,改进算法不仅很好地避免了原算法人为确定参数给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而且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