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如何准确界定美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美国的国家利益既抽象又具体;既有全民性.又有阶级性,对其界定需要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美国的国家利益深受阶级、集团、意识形态的影响。中美国家利益的重合和冲突是中关关系曲折前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云  刘石营 《华章》2007,2(10):45-45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偶然性与必然性都有其充分的历史根据.纵观"一边倒"政策的选择,国内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在纵横交错、扑朔迷离的中美、中苏、苏美之间的关系中,我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民族国家利益.民族国家利益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民族国家利益即一个民族国家的利益,是它决定了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也决定了美国在中共与国民党政府的选择和苏联在中共与国民党之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由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等差异,中美在多个领域存在冲突和对抗,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美国对中国产生了许多战略疑虑。为了避免中美陷入大国争霸的"修昔底德陷阱",更好地推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了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目标。中美的历史经验教训、利益共同点、所处的时代环境等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历史经验教训是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动力,国家利益需要是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动力,全球化多极化是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贸冲突的政治内涵:第一,美国政界领导人对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认识;第二,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偏好的重新抬头;第三,最惠国待遇问题的政治内容;第四,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第五,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并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的考虑,美国一方面会继续推进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不断在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以求全面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无限扩大社会国家化程度,超出了社会发展的实际空间,社会公共利益被等同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政党利益。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集中表现在国家对于社会的高度自主性上,政府本位利益高于,优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缺乏生成的空间,寻租现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利益主体越是多元化,利益分化越是拓展,社会越发展,人们就越是需要共同的游戏规则;人们的共同需要就越是丰富;人们越是需要形成共同利益的均衡点。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组织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公共利益,必须确立公共行政的理论,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公共利益寓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6.
例1.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坚决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列为全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这样做符合下列原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国家行使管理经济的职能C.通货膨胀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D.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国家政策影响[简析]此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经济常识,又涉及哲学、政治常识.正确答案是ABC.D项“价格受国家政策影响”是错误的,故不选.例2.中美两国代表2月26日在北京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使双方避免了一场贸易战,结束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问题长达20个月的磋商.这表明:A.中美贸易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B.中美贸易关系由对抗转向对话C.中美贸易关系由斗争转向合作D.中美贸易关系又向前迈进一步[简析]此题看似考查政治常识关于必际关系”的内容,而实际上是一道时政试题.题肢ABC项把中美贸易关系说成是由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基调,是判定国家根本利益得失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阶级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就将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冷战结束已有十余年,但冷战思维至今影响着国家间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此。我们应对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正确指导我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8.
当历史进入21世纪头十年的中期,中美日都在加强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和功能,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大学生资助制度本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但是中美日强化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的方式有所不同,美日的国家奖助学金完全面向经济贫困大学生,而我国的国家奖助学金则是尽可能面向所有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在本世纪中叶走向对抗的原因,史学界始终论说不一,各据其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彼此强硬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无疑都是导致两国冲突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即中美两国外交决策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本国的利益。国家利益在特定时期有特定的内涵,本文试图阐明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是中美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6,(1C):90-90
2005年11月19日晚,布什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布什举行了会谈和会见。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会晤是今年两国元首的第五次见面。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中,国家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发展会受到国家领导人变更和领导人的性格、观念、执政风格以及人生阅历的影响。但是,无论国家领导人具有什么样的执政风格,他的对外决策总会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他的对外方针总是离不开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原则。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伊始,内政外交上提出并实施了许多"非常规"举措,这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带来诸多变数。我国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灵活应对,建立并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基本点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战略;以邓小平外部思想为指导,揭露冷战后及21世纪美国对外战略的霸权主义实质和矛盾性;利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矛盾,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努力把握中美间的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3.
婚姻家庭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确认和保护的本位主体有两个:一是社会,二是个人。保护社会利益需要国家介入,保护个体利益则要重视家庭自治,这就要求婚姻家庭法要充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结婚制度注意到了家庭自治与国家介入关系的协调,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国家介入不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亚太地区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几点看法江凌飞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的核心层次.美日对华政策的走向以及中美日三角关系如何奠定,对我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导致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有三个:一是东西方对抗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论法与利益     
利益是指主体需要的满足。它应主体的需要而产生,随主体需要的发展而发展。利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应充分重视人们的基本利益和物质利益,要促使利益向高水平发展。法与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利益决定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决定法的性质和内容;法反过来调整着利益,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与发展并保障一定利益的实现。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矛盾进行法律调整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公平原则、优先照顾特殊群体利益原则和重视社会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6.
石爻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51-253
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爱国主义,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不同的。经济全球化不但没有改变国家的实质,反而使国家利益与国民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爱国主义就有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当前国际政治新特点和中俄、中美共同战略利益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战略伙伴关系;两对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当前大国关系向机制化、相对稳定方向发展的特点和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两对关系都是当前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俄关系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较复杂,故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可能会大于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益是科技立法的内在根据,利益取舍决定着科技立法的价值取向,而利益需求的多样性、无限性和利益资源的有限性,最终会导致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只要有法的存在,只要有科技的发展,科技立法价值取向冲突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无论在社会结构、国家形态还是在国家职能方面,都表现出其多元性的特点。这是由该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它已不同于以往的中世纪社会和封建国家,具备了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明显特征和近代国家的一些机构和职能;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和职能的发展很不完备,带有程度不一的中世纪特征。这一时期的国家,在保护特权阶级利益的同时,也保护新兴的商业和制造业阶级的基本利益。过渡时期欧洲社会政治形态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元性结构特征,使它区别于典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因此有必要承认和肯定其历史地位,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经济模式决定了政权建设的不同思路与举措。自然经济条件下,政权建设走的是依靠人治定吏、治理国家、调控社会的路子;计划经济条件下,尽管政权建设取得了更大进步,但由于认识的相对滞后,加之法治受到忽视,政权建设仍带有人治的色彩;商品经济条件睛,由于其依靠价值规律来调节利益,且市场带有多变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和权建设必须走法治的道路。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依法治国了战略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权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