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相对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漂浮在相对软弱的软流圈之上作欧拉运动.岩石圈与软流圈间存在边界面称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提出一种半解析方法来确定大陆LAB:定义其为有效黏度取极小值所在的深度.该方法得到的LAB,综合考虑了大陆岩石圈地幔介质的热学和流变学性质,故称其为热-流变底部边界.对3个著名克拉通(Kaapvaal, Fennoscandia 和 Slave) 的研究表明:3个克拉通的热-流变底部边界在~250 km,与大地电磁测深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为热-流变底部边界是从力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且提供了岩石圈板块浮于软流圈上运动的极大可能性,因而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定义更为接近.在该边界及附近,主导的流变机制是湿橄榄石的扩散蠕变,有效黏度极小,差应力小,应变率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矿物流变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影响橄榄石集合体流变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形的微观机制主要有2种:扩散蠕变和位错蠕变.橄榄石集合体在扩散蠕变机制作用下,应变率ε和差应力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在位错蠕变机制作用下,差应力指数n约等于3.在相同差应力作用下,温度、熔融组分与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变率是正相关的.含水条件下,橄榄石集合体的强度显著降低.颗粒度对差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低应变率和小颗粒度对应的差应力指数约等于1;高应变率和粗糙颗粒度时,n为3左右.  相似文献   

3.
从物理角度阐述了电流变液机制,分析了作用于电流变液内悬浮颗粒上的力,并综述了电流变液物理模型和电流变液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俘获效应,研究了电流变液在电-力-流-热等多场耦合载荷环境下的运动规律,推导出在多场作用下考虑颗粒旋转效应的电流变液的结构-力耦合方程(即修正的多偶极矩模型),并利用多偶极矩模型对电流变液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同时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了多场作用下电流变悬浮液结构的变化过程。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修正的多偶极矩模型的可行性和精确性,为对准确诠释电流变效应机理以及电流变液的配方设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变过程、流变内容、流变的主客观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变是一个渐进的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即在原始社会时期产生萌芽,到奴隶社会时期发展成型,在封建社会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近代时期发展得较为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变的主要内容分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流变。器物层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流变、场地器械流变、古典文献书籍和文物流变;制度层面包括体育运动规则流变、运动技术流变、管理体制流变;精神层面包括运动主体意识流变、价值观念流变和民族心理流变。流变的客观因素是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项目的不平衡性、地域的不平衡性;流变的主观因素是运动主体的文化意识、冲突与融合、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下岩石表现出流变性质。流变参数是数值模拟地球动力过程必需的重要参数。获得流变参数需要借助于室内的高温高压蠕变实验以及野外的地球物理资料观测的反演。对单矿物的高温高压实验比较多,多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实验则较难较少。本文探讨在单矿物流变参数已知的条件下,能否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多矿物岩石整体的流变参数。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高温高压实验获得的参数可以对应。即使矿物力学性质可以近似为各向同性时,如果矿物排列有优势方向(例如存在面理的花岗质糜棱岩),计算表明岩石整体会显示各向异性。当加载外力与矿物面理方向垂直或平行时,岩石的等效黏滞系数较大;当所成角度为30°左右时,等效黏滞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7.
电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应用于电流变液换向阀.阐述了电流变液阀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ER桥武的电流变液换向阀,介绍了其结构型武,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及其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火电厂热力设备的寿命评估技术.重点介绍了可用于在线监测的解析评估法的发展现状,包括疲劳、蠕变、疲劳和蠕变交互作用的寿命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损伤力学的寿命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Mastersizer200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河北省深州市南部一钻孔进行详细的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所测数据利用SigmaPlot软件绘制出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和粒度众数曲线.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地质背景、岩性等相关资料,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研究表明,激光粒度分析法能给出连续的粒径信息以便绘制各种粒度曲线,能够较灵敏地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义平移算子和差分算子,并利用Lax配对的方法,找到了KP差分 -微分方程组的正确形式.定义了差分指数函数.借助穿衣算子法,得到了KP差分 -微分方程组的精确解析解.还讨论了KP差分 -微分方程组及其解的展开形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损伤发生原因、预防及恢复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极高,损伤部位以踝关节、膝关节、手、腰等部位最为常见;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准备运动不足、教练员对运动员状态判断能力和伤病防范意识不强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冷却的微槽群相变微冷系统的冷却工质液位高度、蒸发元件表面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等因素对整个微冷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液位高度变化、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对微冷系统散热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该微冷系统的最佳液位参数和最佳尺寸参数。  相似文献   

13.
马里亚纳海沟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缘沟-弧-盆体系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其南端的Challenger Deep不仅是地球表面最深点,也是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西马里亚纳洋脊和帕里西维拉海盆的构造汇聚点。开展岩石流变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对于认识Challenger Deep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重、磁数据的计算分析,研究马里亚纳沟-弧-槽-盆系统的等效黏滞系数和岩石圈强度等流变学特征。利用地震资料,勾绘海沟之下贝尼奥夫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以及陡变形态。计算结果表明:对应马里亚纳海沟-岛弧-海槽系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向东凸出,形成弧型异常区;区内异常表现为串珠状线性特征,异常值中间高,两侧低。不同深度岩石圈累积强度比值表明,海沟南北两侧地壳上硬下软,海沟中部地壳上软下硬。在给定应变速率条件下计算的等效黏滞系数东高西低,说明西侧构造体地壳比东侧构造体地壳更容易变形。Challenger Deep岩石圈强度较大,等效黏滞系数较高,具有上硬下软的流变学特征,为板块俯冲在该区的弯曲、撕裂与快速翻转提供了重要条件。地震与重力剖面分析表明,Challenger Deep处的岩石圈累积应力强度和有效粘滞系数条件,可以使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开裂,或部分向南翻转、变陡。  相似文献   

14.
ERP软件凭借其集成度高、通用性强、跨国业务功能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等特点,使它很快被业界认可,并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随着其使用的深入,显露出一些对会计有深远影响的问题,本文拟从使用ERP软件后对会计传统理论、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会计职业规模和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主要运用了资料法 ,调查法和系统论的方法 ,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的构建理论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体育教学目标是确定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根据。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低级”的教学模式 ,以主体性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是相对“高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使用美国PIXE公司的单孔分级式撞击采样仪在太原市区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使用质子X-射线荧光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2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对太原市冬季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到的大气颗粒物中2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主要是由Al、Si、Ca、Fe、S五种元素贡献的,且粗粒子占优势。与历史资料对比,Ca、Ti、S、Cu、Pb等元素谱分布图变化不明显,表明来源变化不大;As、Se、Br三种元素由细粒单峰型变为三峰型谱分布,可能与局地扬尘有关;Al、V、K、Mn四种元素谱分布明显呈向细粒模态,表明来自人为源污染加重。大气颗粒物中Cu、Zn、Br、Pb等元素富集较高,尤其是在细粒子中,表明这些元素污染较重且主要来自人为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冶金尘、燃煤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近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而在大气重金属污染方面尚缺乏总体认识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Pb,V,As,Mn,Ni,Cr和Cd的污染水平、季节变化、南北方差异、粒径分布等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现状及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历程及经验的总结,提出中国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效果量反映变量之间差异的大小或联系的巩固程度,是标志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通过介绍效果量的不同计算方法以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效果量的实例,分析了效果量与显著性的关系,讨论了效果量在评价重复性研究时的作用以及效果量大小在实践中的意义。建议在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重视效果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