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不够。遇到这种情况,假设法能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悖的前提下,人为地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量、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状态或过程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解答有关物理习题时,常会遇到有多个物理过程的情形,若按常规解法,需对这些物理过程依次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各自列出方程进行求解,用这种方法,固然行之有效,但往往显得过于繁杂,不少物理习题,如果对其物理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将物理规律直接用于整体过程,将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顺利解答完物理习题?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定势的思维中“走出来”,找到物理解题的关键点,灵活、快速、准确地解答.下面我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转换思维的方法进行例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投砾引珠.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思维角度讲,从原因探究结果是习惯性思维也是正常的逻辑程序,但从结论中寻找原因就是反向思维.而逆推法是逆向思维的演化过程.根据已知的依据找到解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较难的题型,如果采用逆推法的解题办法去解决,问题将很容易解答出来.物理学科中不难发现,很多的创造性发明都归功于逆向思维.在使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时候,有分析和求解两个过  相似文献   

5.
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求解更加简单方便.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法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尤其是在解答高考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该法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代入法的解题方式原本来源于代数题的解答方法,尤其是对代数值的求解,方程以及方程组的求解等方面以及相应问题的解答上十分有效.代入法并非常规的解题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并不使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进行解题,而是从另外的层面,绕过了题目当中包含的关系式,从而能快速得出计算结果的方法.代入法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为直接代入法以及特殊值代入法,在不同的初中物理题当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的解题提供了相应的思路一、直接代入解题法直接代入法也可称为验证法,是通过将物理题当中所给出的选项值直接代入题目当中,从而验证所代入答案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在验证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习题中一些典型的求解极值问题,若直接采用物理公式求解往往会出现某个物理变量难以判定,或者是求解过程繁琐冗长,如果能巧妙运用数学方法,便能迅速、准确的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习题错解的常见思维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海 《物理教师》2009,30(3):29-31
物理习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熟练运用、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思维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在实际的习题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本文从研究学生解题心理人手,分析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的几种思维障碍,以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解题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尽量避免学生解题时不当的心理干扰,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 ,许多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心中没底 ,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究其原因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 ,从而影响解题的成功 .本文针对学生常常碰到的一些思维障碍进行剖析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清除障碍的方法 .障碍 1 :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随着高考改革 ,高考试题越来越贴近实际生活 .如果考生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定会受到巨大的思维障碍而导致解题失败 .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 ,请看下面几道题 .例 1 .若将月球环绕地球的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则由…  相似文献   

10.
解答初中物理习题不仅需要扎实掌握、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而且需具备良好的解题思维,才能迅速找到解题切入点,提高解题效率。解答初中物理习题的常用思维方式较多,而应用等效思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等效思维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应用等效思维的关键,尤其要结合教学实际,展示等效思维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等效思维的认识,积累相关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1.
走出r的怪圈     
陆光华 《新高考》2008,(7):20-22
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在解答很多涉及字母r的题目时,很容易出错.一、解题时张冠李戴导致错误r可以表示半径、电阻、折射角等,因此在解题时,尽管题中的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在求解时仍然会出现物理量表示混乱,导致错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举例说明思维导图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化、结构化的知识表征方式,而且思维导图是思维有效的图形工具,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思维导图应用于建构和求解过程,对物理解题搜索问题空间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刚  王鹤新 《中学物理》2012,(10):70-72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物理知识的掌握、物理方法和物理技能技巧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解题.因此,物理解题成为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物理解题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些学生往往会在没有明确解题思路,找到解题依据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进行解答而...  相似文献   

14.
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起点,可以从选取研究对象为基础,从物理过程寻找突破口,以物理概念为依据,以物理规律为途径,建立物理模型,移植解题模式,找出解题关联点,不同物理习题其思维起点不同,选择合适的解题思维,物理问题可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内容融入高中的物理解题之中,可以快速有效的对题目进行解答.函数、方程、极值法、几何等都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现在被大量应用于高中物理中的数学知识.高中物理中随处可见方程、函数、图像法、几何法等的相关理论,例如规律的描述、物理概念、公式的推导等.物理具体实际问题,更是与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数学知识,高中物理很多问题都要束手无策.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性.二、函数的应用有时候方程求解会特别复杂,如果适当的换元,就可以由难变易.但是换元法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应对不同的情况,采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极限法的运用策略.极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解题思维,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快速解出正确答案.本文通过四道典型例题来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极限思维解答初中物理问题,以期能够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眼界.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的解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难点.由此掌握好良好的物理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实际的物理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解题当中的关键和相应的解题要素,为学生物理的解题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梳理以及物理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当中,解题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是否能学好的关键.由此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注重解题的过程,明确解题的思维,通过掌握相应的解题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理清学习以及解题的思路,从而能达到高效学习、快速准  相似文献   

18.
物理解题中往往有许多习题可以用图像法求解,使解题巧妙而快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利用图像法求解,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相对较少,应用的解题技巧相对较少,学生接受的思维训练比较单一。若为了使学生通过解题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题能力,对于有些物理问题除了用图像法求解外,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物理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题目可以用发散性思维解答,这就是所谓的"一题多解".当物理知识连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之后,学生的解题方法也会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出现分歧."一题多解"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理解相关物理学原理,使学生解题手法更灵活多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物理教师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中,应该时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随着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循序渐进地在课程中扩展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找寻题目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0.
物理图象能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纵观历年涉及物理图象问题的高考试题,有定性判断的问题,也有定量计算问题;有根据图象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求解的问题,也有根据题设物理情景和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画出相关物理图象,再分析求解的问题.运用图象法解题在高考中属较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备考中要重视物理图象问题的复习,本文结合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各套试卷中出现的图象试题,概括出物理图象解题中的“四会”,这也是高考对图象问题基本的能力要求.1会“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