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这三个维度,是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负性现象。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变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较为普遍的厌学情绪和行为,产生厌学的原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身心型和外因型原因导致的厌学尤显突出。在不同学校学习、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有差异,其中男生比女生的厌学程度要高,来自于城镇比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高年级比低年级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身心型原因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大学生厌学行为的主要是动力型、学障型、身心型原因。  相似文献   

3.
程雪松 《考试周刊》2010,(31):211-212
厌学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就业形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职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相关学者、专家和各级教育工作者针对各种厌学现象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和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调节作用,但依旧没能彻底解决学生厌学这一难题。本文认为要解决好学生厌学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厌学"问题的界定办法,其次对各种具体的厌学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厌学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58-259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帮助厌学学生,教师最好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学些心理学知识。转变学生厌学态度的策略: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其次要掌握转变学习态度的相关理论;再次要熟练运用转变厌学态度的常用方法,如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法、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以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中职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培养健康心理的对策。以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素为侧重点、以心理疏导为主线,研究了克服学生厌学的对策: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当然,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结合在治理厌学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帮助厌学学生,教师最好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学些心理学知识.转变学生厌学态度的策略: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其次要掌握转变学习态度的相关理论;再次要熟练运用转变厌学态度的常用方法,如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法、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学生厌学成了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此,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厌学的诸多原因,提出要解决厌学问题,必须重树大学精神,深化教育体制创新,加强对厌学学生的合理引导等措施,从而逐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8.
沈志强 《教师》2013,(14):19-19
如果说医生是与病魔作战、保护人类生命的天使,教师则是与厌学对抗、缔造美丽灵魂的工程师。为了让厌学者的灵魂得以拯救和走向崇高,也为了让厌学者走向灿烂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紧抓武器,扼杀厌学。  相似文献   

9.
面对厌学的学生,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各方面疏导学生的厌学心理,努力引导他们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成为爱学、乐学、会学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1.厌学心理。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学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有厌学倾向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以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中职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培养健康心理的对策.以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素为侧重点、以心理疏导为主线,研究了克服学生厌学的对策: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当然,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结合在治理厌学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厌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高职学生因各种原因,厌学的现象更普遍.笔者认为,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厌学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但对于个体来说,厌学并非从来就有。厌学心理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焦虑、怀疑、恐惧、自卑四个阶段,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不良及教育环境不佳造成的。据此,提出了预防及转化厌学问题的若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为检索资源,分析并总结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存的问题.表现为:对厌学概念的表述不一致;对厌学心理结构的描述不一致、不完善;缺乏可靠、有效的测量厌学心理结构的工具;厌学的判断标准主观不一;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的机制尚不明晰;厌学的干预方式单一;干预效果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厌学个体不利结局的追踪研究尚为空白等.要达到对厌学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厌学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学习焦虑,导致厌学情绪出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准学生厌学的源头,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78):168-169
目前我国中学生厌学问题严重,而要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探讨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身原因,包括学习动机不正、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等。另一类是外部原因,包括学校教育中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社会不良影响等。那么,要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生自身及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姚凯航 《学周刊C版》2010,(6):130-130
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影响学生。对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认识到厌学情绪的危害性和改正错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然而学生却普遍存在厌学畏学现象。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分析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7):163-164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克服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厌学、退学等消极行为,就要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20.
学生厌学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学习焦虑,导致厌学情绪出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准学生厌学的源头,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