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校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学校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从而使妇女摆脱传统弱势地位的重要途径.从性别的角度对高校教育进行审视和反思,寻求推进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索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提出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加进性别平等教育专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如何消解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而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就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保障女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条件。无论是教育民主化进程本身提出的性别公平目标,还是教育作为女性赋权增能和解放的必要条件,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3.
性别公平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科教文汇》2013,(12):8-9
如何消解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而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就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保障女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条件。无论是教育民主化进程本身提出的性别公平目标,还是教育作为女性赋权增能和解放的必要条件,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平等与共享,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和推进,以性别平等为理念的先进性别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文章对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进行了解构与反思,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认识和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突破点和面对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性别平等的政策,而且可以看到性别歧视的现状;推进性别平等与扩大性别差距的措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从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两性状况和大众传媒四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6.
基于男性和女性存在的生物学差异,人们倾向于认为两性同样存在社会差异和价值差异,导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非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对道德的僭越。性别偏好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对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教育造成不良影响。性别偏好背后隐藏着道德教育的很多弊病:文化障碍、功利性和过度量化。在此基础上,为改善性别偏好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21,39(3):415-422
性别偏好是科学社会学和科学计量学中重要的研究话题,已有的研究多数针对科学论文合著中的性别偏好问题进行研究。作为科学-技术镜像关系的自然延伸,对专利发明人合作中的性别偏好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技术研发团队的合理构建。基于美国专利数据库,融合多种方法构建了发明人的性别数据集。同时,选取发明主导人(第一发明人)和参与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Kruskal-Wallis方法分析并检验了发明人合作中的性别偏好。研究表明,发明人团队中广泛存在"同质性"合作偏好的现象,即男性更愿意与男性合作,而女性则被动地只能更多地与女性合作。纾解"同质性"合作偏好,打破两性发明人之间存在着的刻板合作偏好模式,改善女性在发明人中代表不足的状况,对构建良好的合作创新环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昌霞 《科教文汇》2009,(16):72-72,80
当代男、女大学生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男女大学生对不同性别的职业期待有着趋于一致的评价,但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更为显著。文章并就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的影响和高校如何开展好大学生两性平等就业教育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琳  刘文霞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20-1626
科学领域中"女性相对缺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各学科之间又存在"缺席程度"的差异。为了丰富对科学女性研究的多样性,本文选择中国电子显微学中科学女性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该领域学会会员的构成、科学产出、基金资助几个方面进行性别分层的考察,并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了分析,提出实验室中性别文化的存在和科学活动中"理论研究"与"实验操作"的二分是造成女性在电子显微学中比例较高,而在分层结构中位置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雪  陈冰 《大众科技》2009,(12):207-207,203
社会文化往往根据生理性别对两性作出社会性的划分,使得两性分化越发明显。建构论对此提出质疑,使人们看到了父权文化对两性的约束。这成为了两性运动结盟的前提。女性运动的进步,男性运动的出现,性别的平等运动需要两性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完整。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本文从我国性别平等的现状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性别刻板印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性别概念、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行为。幼儿期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的性别偏好关系到他一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因此对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剖析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分析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以国家政权强制推动的妇女解放运动,目标是实现无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但1950年《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侧重于保护妇女权益,体现了性别差异的平等观。现行婚姻家庭立法欠缺社会性别意识,表面上性别平等的夫妻财产规定在适用中产生男女权益失衡的法律后果。这是否是立法的倒退?我国现行婚姻家庭立法应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平等的角度修改和完善夫妻财产的若干规定,以实现实质意义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5)
男性与女性的数学能力是有差异的,但并不是女性的数学能力弱于男性,而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只要加强女性的数学教育,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那么在数学上和在其他学科上一样,女性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5.
在跨性别交际中,性别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不同性别的语言运用规则,而且制约着他们交际的言语风格。然而来自不同文化的两性在进行交际时,往往因文化和话语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交际失误。本文首先从分析性别文化与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入手,然后结合这两方面着重从语用角度对跨性别交际中的交际失误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试图找出解决跨性别交际失误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欣桐  陈劲  梅亮 《科研管理》2019,40(3):133-142
由于性别的社会建构属性、创新成果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性别影响评估”作为一种政策分析工具,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评价实体和非实体创新成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过程视角出发,提出“创新管理中的性别影响评估”,包含了筛选、设计、审查和价值实现四阶段和评估工具包(投入-产出-影响模型、影响评估标准矩阵和空间递推矩阵)。随后,以失能老人辅助器具的市场探索为例,将性别影响评估应用于该行业。创新管理中的性别影响评估为创新成果本身及其外溢的社会性别影响提供客观评价和反身思考的机会,促进创新成果达成两性共享、服务社会以及社会普惠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女研究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本文以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高校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足,探讨应从强化师生社会性别意识、开设性别教育的系列课程和营造校园性别平等文化入手,进一步加强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制度、家庭和经济是影响两性平等并使性别不平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观念影响,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导致了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晚年生活更易陷入贫困。在新城镇建设中,大城市郊区的就地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重大冲击,社会保障成为这些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调查显示,两性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经济独立性差仍是女性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并且贫困女性老年人的保障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养老政策体系的性别公平设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女性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支持度,才能推进两性获得同等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科教文汇》2009,(13):239-239,241
要保证语言测试的效度和公平性,必须采取有效方法侦测及消除测试中存在的偏差。本文从性别偏差的角度对测试偏差作一简要介绍,探讨了性别偏差和公平性的概念,并介绍了用来侦测性别偏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多年从事性别与科学有关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在本文讲述了相关的研究体会和经验,核心的两点想法是:科学需要女性,性别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