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论文采写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三所驻河北省保定市高校的10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影响和对参与体育锻炼必要程度的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如何看待体育锻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生喜欢体育锻炼的构成比高于女生。结论:各高校相关部门应当从改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看待体育锻炼的态度着手,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现阶段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为高校有关部门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保定市三所高校的10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每周进行3-5次和5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均高于女生,男生每次进行体育锻炼在30-60min和60min以上时间的比例均高于女生,男生在下午课后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高校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海丰 《科教文汇》2009,(16):36-36,39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私立华联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四所民办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民办院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兴趣选项课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方案。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杨建平  贾丽芹 《内江科技》2010,30(1):35-35,97
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具有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对抵御新冠肺炎病毒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重庆市5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有所改变,跑步、跳绳、瑜伽成为主流;(2)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频次比例均高于疫情前;(3)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都较为积极,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较高;(4)疫情期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以燃脂塑身与增强体质为主要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在疫情前与疫情期间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此推动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9,(12):78-80
以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为前提,提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化策略,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问卷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文献查询梳理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能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9.0%,长期坚持锻炼的比例为16.4%;女大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32.8%,但能坚持长期锻炼的比例仅2.7%。根据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提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心理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有15%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本文针对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在借鉴前人关于大学生锻炼行为及锻炼心理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浙江省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了解现阶段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为高校有关部门指引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保定市三所高校的10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为"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塑造身形"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为"兴趣需要"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但其"消遣娱乐"的比例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引大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科教文汇》2012,(24):152-15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促进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开展的建议,为高校改进和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科教文汇》2012,(8):152-15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促进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开展的建议,为高校改进和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乔晓维 《今日科苑》2010,(2):163-163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下降,体育锻炼行为受到不同因素度的影响和制约,这已是其影响学生体质的关键原因。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意识形态的改变、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学生怕脏、怕累的观念、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锻炼养成及指导不规范不系统等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常性体育运动对改善和预防大学生焦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理工大学的05级社会体育专业和其它专业共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大学生的个体失败焦虑和躯体焦虑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度;与男大学生相比,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女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具有更显著作用;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社会期待焦虑水平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行为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横向调查法,以9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体育社团参与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差异情形,研究结果表明: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率偏低。二、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参与量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男生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女生。三、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量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研究结果说明体育社团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珍珍 《内江科技》2014,35(10):106-10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高校480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运动技术、场地是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限制因素,对抗性低、趣味性强是女大学生参与体育休闲运动项目的主要特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并具有随意性、被动性、阶段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16.
周轶枫  王学良 《内江科技》2011,32(12):76-77
以郑州市区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水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晓彤 《内江科技》2011,32(11):64-65
在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作用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更好地利用体育锻炼这一手段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孟凡伟 《科教文汇》2009,(35):203-20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状况、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姚春华 《科教文汇》2009,(35):201-201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调查分析,本文阐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探讨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并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统计,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新生军训猝死的现象让我们痛心,同时表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刻不容缓.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关键,可是近年来体育锻炼行为已经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就制约体育锻炼的因素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增强学生体质本质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促使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