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恐怖主义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的突发性和难以预防性,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能遭受恐’阼袭击,所有这些,就在社会上造成一种普遍的担忧和不安全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怖主义是心理战,而不是军事战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古已有之,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以及各国政府均未在"恐怖主义"的定义上达成一致,甚至有学者因为"恐怖主义"的使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特点,而建议取消这个术语。因此,各国媒体在建构恐怖主义新闻报道时必然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选取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主流媒体对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的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挟持人质是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的惯用套路,它已成为任何一个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人质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往往是各国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的两难抉择,各国为此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极端主义思潮也为恐怖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9·11”事件以后,全球反恐联盟对恐怖分子施以重击,但仍然难以防范无所不在的恐怖主义。8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英国著名智囊机构——英国国际事务皇家研究所的发言人基思·伯奈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请他们谈谈伦敦恐怖袭击阴谋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恐怖主义根源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恐怖分子仍能发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是不是依然强大?恐怖主义防不胜防,是不是终有一天,还会发生类似于“9·11”事件这样大…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媒体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6.
张沛 《青年记者》2010,(12):76-77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媒体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伦敦街头已经恢复了正常。7·7恐怖袭击造成了52人死亡、近30人失踪、700多人受伤,但四起爆炸案并没有摧毁英国人的精神,英国《独立报》表示“我们不能生活在恐惧中”。“前一天晚上我还在为伦敦申奥成功狂喜,可是一觉醒来之后却听到伦敦发生袭击事件的噩耗。除了震惊和难过,我还想:感谢主在(申奥)那天晚上离我们更近一些。”发生袭击事件的第二天,国际奥委会英国藉委员、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爵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谁对此次爆炸事件负责,并非问题的关键。现在,任何恐怖分子都可以打着基地组织的旗号按基地的行动方式,在世界各地最大规模地制造人员伤亡与恐慌,这就是恐怖主义活动的最大变化——“加盟恐怖主义”。但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之后,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虽然恐怖主义已经来到英国本土,英国不应该为此放弃多年以来对自由、民主、多元化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大法宝,我们走这样一条路,和恐怖主义打全民战争,这是中国反恐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9.
后9·11时代,恐怖主义的模仿与传感染效应不容低估,而美国鹰派不择手段地进行反恐,以国家恐怖主义来对付集体恐怖主义,将会加剧恐怖主义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林·科林首先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00年2月,英国在《反恐怖主义法案200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将黑客作为打击对象,但只有影响到政府或者社会利益的黑客行动才能被划为“恐怖行动”。而美国则将普通的黑客活动也作为恐怖活动加以惩处,在“9·11”事件后美国司法部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案中,首次将危及美经济稳定和政府正常运作的黑客活动列为“恐怖主义罪行”之一。这里所说的网络恐怖主义是指非国家组织或个人有预谋地利…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国作为问题排在问题清单的后面,而作为帮助者则位于前面。中国的力量和模式意味着中国对美而言是一个问题,但相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等议题并不急迫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审视恐怖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恐怖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 ,也是一种传播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成因 ,认为恐怖主义是国际传播领域中霸权和反霸权相互斗争的产物 ,恐怖主义是冲破传播霸权、谋求话语权力的一种畸形手段。而在国际传播领域内 ,又以霸权对于反抗力量的主动配合为“施霸———反霸”模式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辛子良 《大观周刊》2013,(4):39-39,46
进入21世纪,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现阶段的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呈现国际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同时带来的后果也更为恶劣。在现有的国际公约下和国内刑法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刑法体系、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的完善刑事立法,扩充刑法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体系,不断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60年代末以来 ,恐怖主义逐渐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从本质上说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有政治或社会目的 ,以劫机、绑架、爆炸等为攻击方式的特殊暴力或暴力威胁活动 ,其产生与泛滥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是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尖锐化的产物。① 但是 ,西方新闻传媒对于恐怖主义的泛滥也起着比较严重的消极作用。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内部 ,人们对于西方新闻传媒在“新闻自由”旗帜下对恐怖主义活动的宣传报道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指责与批评意见。例如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尖锐地指出西方新闻传媒的宣传报道是恐怖主义活动赖以存在…  相似文献   

15.
杨军帅 《大观周刊》2012,(23):63-63
冷战结束后,宗教型恐怖主义在俄罗斯与中亚地区活动活跃,甚至向我国新疆等边境地区扩散,危害越发严重,其影响不容忽视。其特征主要表现:1、宗教型恐怖主义大有增加之势;2、宗教型恐怖主义造成的杀伤力更大;3、宗教型恐怖主义的迷惑性。以“东突”为代表的50多个境内外分裂组织再度活跃起来。他们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分裂活动披上伊斯兰教的合法外衣,竭力煽动宗教狂热,危害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关于新闻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网络运营商和服务商应对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规定如下: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宗教、互联网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相似文献   

17.
由局部地区露头就打,到跨区域联合演习,再到国际反恐合作纵深发展,中国反恐历经20余年战略流变。随着反恐形势新一轮变化,从根源上消灭恐怖主义的长期战略规划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8.
在恐怖事件发生时实施新闻约束的必要性 一、象征意义--恐怖主义的更高诉求 美国陆军1983年的定义断言,恐怖主义包括"一种犯罪行为,它经常有较强的象征意义,试图影响那些直接受害者之外的观众.恐怖主义因此是一种间接的,而且很大程度上的心理战略,它避免与正规敌人的正面冲突而用‘武装宣传'来在目标观众中引起最大程度上的反应." 恐怖主义不能单单从暴力的角度去理解,而必须首先从宣传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暴力和宣传有着某种共性:暴力是用强制手段造成行为的改变,而宣传是用说服手段.恐怖主义则是这两者的综合.恐怖主义的意图是为了诱发最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所以他最终的目标是那些恐怖事件的"观看者",而不是恐怖事件直接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绑架、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遇枪击等事件接踵发生,中国海外公民的安全保障问题似乎陡然严重。持续不断的全球恐怖主义成为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面临新威胁——仅在今年,中国公民在海外就遭遇了至少三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4人死亡,15人受伤。谁来保障中  相似文献   

20.
崔磊 《新闻大学》2001,(1):15-18
当今世界,几乎每天都有恐怖主义事件在发生,随手打开电视或翻开报纸,都会发现有正在发生的恐怖事件的报道。正是大众传媒把一件件恐怖活动加工成新闻,传递给我们这些局外人或受众,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安全。那么,大众传媒和恐怖主义到底存在什么联系呢?防止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需要限制媒体的报道吗?这是一直困扰西方各国几十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