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在湖北日报编辑部的策划、指导下,我们体验种田采访组的几名记者,选择云梦县伍洛镇顺河村农民万美霞作为定点跟踪采访对象。从年头到年尾,每周不定期到这位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帮他买种、栽苗、摘菜、卖菜,联系专家上门送科技,感受着种田的甜酸苦辣,共采写凹篇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近几年,在当好党和政府喉舌的同时,努力确立民本取向,已成为新闻媒体的一大突出特点。《湖北日报》近些年为此年年都有“大动作”,为体察普通农民的甘苦,记者与云梦县农民万美霞同吃同住同劳动,辟出《体验种田》专栏,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踪采访。为把握种田大户的走向与困惑,又打出《种田大户跟踪》专栏,记者对安陆种田大户黄保全跟踪、贴近采访一年。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为了配合党在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农民,近两个月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以“为革命种田,用革命精神种田”为中心內容的宣传报道。这个报道从六月末开始,现在还在进行。报纸在这个较长的时间內,用相当多的篇幅,宣传了“为革命种田,用革命精神种田”的光荣  相似文献   

4.
朋友闻听我在从事农村科技报道,好奇地问:"现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民都纷纷洗脚上岸了,你还在教农民种田,有人看吗?"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写的消息《促进农村分工,发展专业生产,流均乡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 (获一九八四年省好新闻一等奖),在全省较早地报道了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的精神。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新闻报道迅速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一下发,宣传部领导就组织我们新闻报道科全体同志进行了认真地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在宣传“为革命种田,用革命精神种田”的同时,辟设了《农村科学生活》专刊。这个专刊每半月和读者见面一次,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日已刊出了六次。这一专刊主要是介绍农业科学知识、总结群众生产上的先进经验,其次是介绍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报道面临新突破唐小强,梅松武当前农村经济报道从组织框架到编采制度,从报道思路到报道形式,都面临着新的突破。6月下旬,由《人民日报》牵头,在湖南长沙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暨全国省级党报农村报道协作网第二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对此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介绍平遥农民建立“种田档案”的情况。平遥县岳壁乡村民武鹿日,是一个种田能手。他种植长山药已有10余年,去年种了三亩长山药,收入4.7万元,引起了村民的极大关注。为了总结长山药种植经验,他买了笔记本和钢笔,记起了“种田档案”。“种田档案”详细记录了长山药种植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包括怎样整地、何时栽培、何时浇水、何时插架、每亩施多少担肥、如何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9.
对农宣传是广播的重要任务,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长期以来都把对农宣传摆在重要地位。然而,这些年在部分广播工作者中,忽视对农宣传。有人认为电视崛起后,农村的电视机越来越多,对广播的冲击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了悲观情绪,准备拱手把这块阵地让给电视。还有人认为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种田的少了,务工、经商、搞运输和建筑的多了,乡镇企业大量兴办,许多农村乡镇向卫星城市发展,在广播宣传中,没有必要突出农村了……总之,对新的历史时期广播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疑问,对它的前景感到忧虑,因而在广播改革中自觉或…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65年6月由黑河地委组织部选调到《黑龙江日报》当记者的,当时不到30岁。自己是半路出家,原来对新闻工作了解甚少,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努力充实自己,就这样一直在黑河记者站工作了32个春秋。我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边疆的工厂、农村和少数民族乡村等最底层,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地交朋友,实事求是地报道发生在底层的新闻,写出了数十篇鲜活新闻报道和有价值的《内参》。  相似文献   

11.
报道方法源于思想认识 研究改进农业、农村、农民报道的方法,离不开对“三农”问题本身的认识,离不开对“三农”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三农”报道之所以给人以老套、陈旧感,是同我们报道者对“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不到位和观念未更新密切相关,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现实国情是否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涉及到我们的许多传统思维方式和观察问题的角度需要做一番改变。 今天,“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这些问题又几乎都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内部的事,都不是微观和局部的问题,大都涉及到国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以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基层地州党报,都积极贯彻《决定》精神,响应江泽民同志“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的号召,加强与基层的联系。但就目前情况看来,为数不少的新闻单位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与联系仍然很不够,农村报道仍然显得薄弱。对此仍应加以强调,特别是地州党报更应把报道的重心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报道缺少处于农村主体地位的最基层的村组农户新闻,缺少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活蹦乱跳”的新闻。而那些有价值的、活生生的新闻,绝大多数发生于最基层。缺少鲜活的新闻,是因为缺少到产生鲜活新闻的村组农户去了解和挖掘。通常,从事农村报道辛苦,路途远、条件差...  相似文献   

14.
“千年等一回,种田不收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综合改革的序幕。新农村建设为媒体人关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如何做好新农村报道.加强农村信息传播?几位同仁进行了经验交流和理性思考。在我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请记取下面几个数据。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36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4067万人:按世界银行标准。贫困人口至少有2亿人:农民工总数约2亿人。月收入集中在500至800元: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农民工比例47.78%。[编按]  相似文献   

15.
有人问我:“如果你不当兵、没考上军校、又没当上记者,今天会干什么?”我回答:“种麦子种玉米,虽然不会写这么多报道,但种出来的粮食至少有几十吨。”我来自农村,有这个自信。种田很辛苦,采访也很辛苦,此辛苦与彼辛苦、此汗水与彼汗水,没有贵贱之分,都是必须付出的职业成本。当  相似文献   

16.
2002年9月,鄂州日报30名记者深入全市农村20个种养大户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采写30篇(幅)新闻和照片。整组报道将这20个种养大户的经历放到农村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观察,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多侧面的报道,从各个侧面反映鄂州农业发展的状况,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编辑部收到许多基层干部、农民的来信、来电,一些农民还将报道剪下来,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初夏,我回农村老家看望母亲。姐姐也来串门,她很健谈,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个没完。当说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的变化时,姐姐说,如今我们种田不用愁,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落谷,小喇叭会喊会教呢。“小喇叭教你种地”!我陡地来了兴趣。一回到县城,我就到县广播电台采访,了解到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报道成了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的重头戏。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它直接面向80%以上的农民听众,农村经济应是宣传报道的重点。但是,近年来,农村经济报道中出现的“老、空、硬”的现象又常常困扰着广播新闻工作者。主要表现为:一是题材老化。说到农村经济报道,常常落入“春耕、夏培、秋收、冬管”四季歌的俗套,翻不出新意。由于说的是“陈稻烂谷子”,引不起听众的欲望。二是内容空洞浅薄。报道大多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陷入程式化的怪圈,令人乏味厌听;三是报道中技术术语多,数据多,工…  相似文献   

19.
农民心态与广播宣传张树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正处在与市场经济接轨,加快从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新时期。这一崭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经济信息不灵、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闭门”种田的农民十分陌生,他们...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小平同志讲,完全没有料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华国锋讲了,光明灿烂的希望是乡镇企业,但开始也是争论不休的。其实1958年江苏就开始搞乡镇企业。无锡的东亭公社搞的农机修造厂生产小化肥,然后江阴的华西村吴仁宝也搞了“开关”厂。就是说上面有人来检查了,赶快搞农业,把厂关了,把农民社员赶到地里去干农活。检查组一走,好,农民又上来了,到工厂开工了。所以时称“开关”厂。种田是从鸡叫忙到鬼叫,挣不了几个钱。光种田太苦了,必须办工业。这是农民的一个创造。农村也可以办工业,我认为是农村的一场工业革命。但这个争论不断,有的领导说,这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脚,与国营企业是“三挤三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