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体操教学的艺术性做了分析,指出“调谐”、“调速”、“调温”、“调人格”、“调兴趣”、“调心理”、“调情感”对体操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体操有较浓的兴趣,但又因为练体操有一定的危险性,常常会产生恐惧、胆怯、焦虑等心理障碍,这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克服与排除这种心理障碍是体操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作一粗浅研究。l解决“怕”字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最担心的是怕跌坏身体,弄伤腰腿,跌伤手臂,影响文化课的正常学习。例如在学习纵(横)分腿腾越时,首先想到的是会控痛、会摔跤、手撑箱时撑不起身体,过箱时腿过不去,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恐惧感,结果势必造成助跑速度下降,节奏紊乱,踏板错误,未跳先撑等错误动作。针对这种现象而产…  相似文献   

3.
浅谈双杠教学中女生畏惧心理的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改的首要目的,尤其是对于体育教学中那些难度较大的内容,要保证教学效果,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俗话说“田径苦、体操难,只有打球可以玩”。中专校在器械上的体操教学,历来是教改需要突破的难点。如双杠项目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在双杠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女生,由于手臂力量差、胆子小,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4.
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恢复手段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了体操训练竞赛中心理疲劳对体操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接触到小学低段教学,我认为可以从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等方面着手鼓励孩子识字。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体操项目特点,分析了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恢复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体操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健康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跨栏跑教学中运用诱导性教学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跨栏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发现主要原因,针对普通中专校体育课时少,学生人数多的情况,采用诱导式兴趣教学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诱导方法,使学生从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主动完成跨栏跑,有效地克服“惧栏”心理。  相似文献   

8.
乳婴先天性的生理、心理潜能的存在是进行早期体操训练可行性的依据,必须发掘乳婴儿体操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许多体操明星早日产生。  相似文献   

9.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明确指出:“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催化剂。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和提高其学习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从下面几方面去诱导、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这是《音乐课程标准》里的一句话。这说明兴趣列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说明兴趣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喜欢与否,让其参加各种训练班,如画画、唱歌、跳舞等等。有的逼着孩子练钢琴,有的孩子每每是含着眼泪上琴,久而久之,对练琴产生厌恶,弹琴色变,这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桌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优化课堂练习,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  相似文献   

13.
体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体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永恒不变的。体操概念从它的产生到现在,特别是20世纪初,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操内容和范畴的扩大,标志着体操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每到午睡上床前,孩子们总爱趴到床下看看,在他们看来,床底下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于是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床底下》这一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的分享阅读兴趣。2、理解并学习使用“在……下,我发现……”的句型。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可概括为"五好",也就是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好表扬。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将教学方法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起来,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目的。游戏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值得英语教师应用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与爱好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喜欢数学进而学好数学。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在不断实践课程标准,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具体做法是:一、营造宽松氛围,诱发学  相似文献   

17.
21 世纪已经来临 ,知识经济时代的钟声也悄悄敲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 :“2 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 ,如何实施创造教育 ?这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正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 ,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本文拟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略陈管见。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以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摘要:结合古代奥运的消亡和现代奥运的兴起及现代奥运的“异化”,以体操项目为例,根据宋继新教授的《竞技教育学》的理论,要求体育专业技术学科(术科)教学由过去的“项目教学”变为“项目教育”,教学内容由“技能传习”变为“文化传承”,也就是既向学生传授项目的运动知识技能,又使学生能够传承项目的人文思想、科学思想和技术原理,将“教书”与“育人”合一。通过对体操的作用和功能的论述,提出了体操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不论成人还是孩子,好玩可以成为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几乎任何完全陌生的材料,都会使观察者产生一种想去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一看它到底能做什么。这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一旦被激发,就会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甚至会废寝忘食。教学实验的本身就具有强大地吸引力。基于这种心理,课堂实验材料的正确使用,实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严父慈母”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家庭教养方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养方式与Baumrind所说的权威型教养方式相似,但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教养方式中的“严”,常常成为使用严厉的惩戒方式如打骂、罚站等躯体虐待的方式对待孩子的代名词,这样的教养方式不仅会造成对儿童的身体伤害,更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