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第一次试教:“皮鞋推车”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及问题线索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述。 2.在打扮皮鞋车和学编故事的过程中,萌发幼儿修旧利废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马华 《黑河教育》2004,(5):40-40
目前,许多幼儿园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很难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幼儿不可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活动内容、时间、方式和合作伙伴."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可弥补这一不足,为幼儿提供一个较自由的发展空间.在"区域活动"中每个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自己的需要、方式去选择活动,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幼儿聚集在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发展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习惯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园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本学期我班选择了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用品作为材料,创设了活动区角"阳光皮鞋美美吧"。在这个区角,我们预投放了矿泉水瓶、海绵、鞋油、鞋刷、毛巾、皮鞋美容架、小板凳等活动材料。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幼儿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活动,特别是绘画活动是他们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理解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途径,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尤其是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更是体现了随意性的特点.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很差,绘画多以涂鸦为主.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自己不够信任,不敢大胆地去画画.可是当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能用笔画出线条时,画出圆圈、又会感到非常得高兴和满足.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动"起来,让幼儿大胆去进行创造性活动呢?笔者用以下几条来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正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可分"正式"和"非正式"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学习数学活动,即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区角活动、游戏、操作及其他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主动地进行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韵律活动中有些幼儿常会故意违犯纪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采取中止活动,批评犯错误幼儿的方法.尽管这样做会有一些效果,但快乐的活动及快乐情绪体验往往就此被阻断.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我们就不中断活动的"提示"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蔬菜,了解其用处,教育幼儿爱吃蔬菜. 2.使幼儿初步掌握做"蔬菜沙拉"的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幼儿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新《纲要》指出,活动的选择与开展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所以,引导幼儿"会学"要比引导幼儿"学会"更为重要.我认为,引导幼儿"会学"主要的途径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趣味小篮球活动"是一项娱乐性、健身性的幼儿球类活动.在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小篮球活动与游戏相结合,非常符合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儿园的大面积普及.基于上述认识,我园自2006年9月开始进行了"趣味小篮球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大班谈话活动"鸡蛋从哪里来?",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有关"鸡蛋"的一些卫生常识.有关"鸡蛋"的卫生问题涉及面较广,如:养鸡场、鸡饲料、禽流感以及蛋制品的检验……以上这些方面幼儿通过各种渠道只是略知一二,但总的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我想,如果老师能为幼儿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幼儿会很感兴趣,并且能因此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对知识的求知欲.于是,我尝试着让"谈话活动"也"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的 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和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吕燕 《教育导刊》2005,(10):55-57
幼儿文学欣赏的目的是要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多数采用以听和说为主的"说教式"单一欣赏模式,它束缚了幼儿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削弱了文学欣赏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了"多通道参与法"在幼儿园文学欣赏中运用的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参与文学欣赏活动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从而提高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需通过对游戏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支持与引导游戏过程;需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做出具体调控,为幼儿赢得游戏活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我积极倡导我班家长参加帮幼儿记"心情日记"的活动.所谓记"心情日记",是指幼儿将一天中发生的、与自己情绪有关的事情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家长则帮助幼儿记录下他们的语言.活动开展一年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区域活动的科学开展,提高对生活材料的循环使用率,研究者基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构建了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1233"生活化模型.该模型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来源于幼儿在大自然中会接触到的、在生活中真正会用到的材料,并将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渗透、低结构开放、层次性需求原则贯穿于生活、集体和游戏活动,为幼儿接近自然、了解生活提供学习的平台.此外,该模型还为教师开展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第一,健全幼儿成长档案,凸显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第二,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天然材料;第三,坚持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第四,坚持美工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第五,美工区域活动中逐步降低生活化材料的结构化成分,不断增强生活化材料的主题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幼儿体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在内容与要求中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动作,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在大班语言活动尤其是讲述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提高其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基于 "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们重视从幼儿身边寻找语言素材,营造生活化的讲述情境以调动幼儿参与讲述的热情并巩固和提升他们已有的相关经验.考虑到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提高他们整理物品的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做事有序、认真、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本次情境讲述活动,我们营造"整理积木" 情境作为幼儿观察和讲述内容.其中,所选视频情境的主题明确、情节简洁;创设的现场表演情境则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均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助于激起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与创编的欲望,促进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同时,幼儿在仔细观察和讲述情境中,不仅能丰富词汇和句式,还能探索、习得更多整理玩具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合作、分类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虹 《教育导刊》2003,(2):39-41
2002年初,我院被正式批准加入国家"十五"《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幼教课题组,在开展"桥"专题活动中,教师们落实《纲要》精神,注重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激发幼儿良好的探究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奥特曼》是一部颇受儿童喜欢的科幻动画片.主人公"奥特曼"是集"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勇敢坚强"等诸多高尚品质于一身、深受幼儿祟拜的英雄.我们将"奥特曼"引入幼儿德育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通过"奥特曼榜样角色感知"、"奥特曼榜样角色认同"、"奥特曼榜样角色扮演"、"奥特曼榜样角色迁移"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幼儿自然而然并且快乐地接受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像不像"扼杀了幼儿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包裹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其头脑解放出来.那么,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是否有束缚孩子个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以出示范例、示范、操作、评价四步曲为整个过程.活动后,我们会收到和教师的范例很像的幼儿作品,看起来大家画得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似乎很有成就感.但是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绘画过程,就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