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清代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治学过程中,他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者"言必有证"、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又"深病乾嘉诸儒能为考证之学,多不能为考证之文"之弊,因此既重视史料的分析和考证,更注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从《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到《清儒学记》、《文史通义平议》等,无不反映出先生扎实的考据功底和善于融会贯通、能自成一家之言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2.
祁龙威先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长于考证.他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个性特色的史料考证准则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太平天国文献考证方面建树甚多,并且在中国史学界较早提出了"考证学必须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观点,这对于纠正当前"历史学社会科学化"、"轻史料重理论"的研究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其历史考证包含着一种深深的历史情怀,也渗透着一股浓厚的求真意识。其考证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在方法上有继承也有创新,从而为清代历史考证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对王应麟的历史考证进行必要的总结,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王国维是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位较早的对当时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家。梁启超以倡导“史界革命”、提出“新史学”的理论主张而在学术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王国维则以其艰深卓绝的历史考证而饮誉学人。早在1929年,郭沫若就指出: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①。王国维继承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传统,采用西方近代史学方法,结合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对中国古史进行考证,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开辟了20世纪历史考证学的新道路,成…  相似文献   

5.
《回疆通志》详细并全面记载了清乾嘉时期新疆南疆八城与哈密、吐鲁番二城的人文、地理、建置等社会状况,成书时间与书中记载史实时间至近,可谓是当代人修当代史之杰作,且节录当时作者所见文献的相关史料,其史料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作者、成书及文献价值的简要考述,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6.
杨玉  邢永革 《天中学刊》2013,28(5):46-48
王世贞在其史学考证代表作《史乘考误》中能够辩证对待不同类型的史料,他结合笔记、家乘、传记、实录、小学、碑志等史料,并依据当朝制度和常理,用文献互证法和推理考证法对史实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家,治学领域广博,方法独到,对乾嘉考据学派及近代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避讳手段校勘古籍的方法,启示了钱大昕、陈垣、张惟骧等学者,使之在经史考证和辞书编纂方面更有创获。  相似文献   

8.
当今学界有一种误区,以为王学在清初即被摒弃。余英时先生的"内在理路说"也以为乾嘉考证学是朱子道问学传统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惠栋、戴震是乾嘉学术的中坚,而其学皆与王学有关,这意味着王学传统并未在乾嘉中断,在余先生所说的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还存在着另一条王学传统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著者罗炳良长期从事清代史学研究,《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是他继《传统史学理论的终结与嬗变》和《十八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专著,2007年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本书虽名为《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但著者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乾隆、嘉庆时期,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目光,将它前延到清初,后伸至道光年间,放在明清历史发展的延长线上来考察,目的是要从中寻找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土壤、社会条件,梳理出它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1877~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现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以学术为使命,与学术时代同步,汇通中西之学,从旧学走向新学,开拓崭新的学术领域,推动了学术发展与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王国维学识渊博,为一代宗师。他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治学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考、订正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研究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王国维先生治史重视史料考订,工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研究,尤勤于金文之学。所著《毛公鼎考释》  相似文献   

13.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曾从史料的分类、史料的流传与作伪、史料的辨伪与考证等几个方面对史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他的史料学思想,至今仍对完善史料学和进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吉金瑞应杨沂孙的篆书作品,既无刚扬之态,亦乏温婉之情;从容于典籍考释之学,慨叹于"斯冰"继起之世。邓石如对篆书有着巨大贡献,乾嘉学者也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探究考证,使得在千年文脉中占有肇始地位的篆书大放异彩。杨沂孙和当时读书人的选择无异,即"宦游一方,然后归隐林泉"。在苦  相似文献   

15.
我忝列寅恪先生门下,自谓颇读了一些先生的书,对先生的治学方法有一点了解,对先生的为人也有所了解,自己似乎真正能了解陈寅恪先生了。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以前注意到,先生是考据大师,其造诣之深决不在乾嘉诸朴学大师之下。但是有一点却是乾嘉大师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寅恪先生决不像乾嘉大师那样似乎只是为考证而考证,他在考证中寓有极深刻的思想性,比如他研究历史十分重视民族关系,文化关系,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以及家族和地域关系等等。读了他的著作,决不会仅仅得到一点精确的历史知识,而是会得到思想性和规律性极强的…  相似文献   

16.
赵翼治史深受考据学风的影响,在治学特色与方法等方面亦与钱大昕、王鸣盛有相同之处.三者相较,钱氏、王氏着意于文字词语的音韵训诂,史料文献的辑校订补,名物掌故的训释疏通,地理典制的梳理考证;而赵翼则怀史学经世的旨趣,善于从宏观角度探求历史时势的变化和盛衰之故,进而阐发史实背后的历史通则.赵翼治史固然独具特色,但与乾嘉考据史学仍为同道,属于乾嘉考据史学的别派.  相似文献   

17.
考证学是清代政治高压下的产物。与一般考证学家不同,戴震比较关注孔子“有德无位”事件,认为孔子因“有德无位”而传道。该解释是戴震确立“由考证而闻道”之角色的重要依据。戴震之以闻道为使命,有其批评宋儒与考证学的双重考虑。在他看来,闻道亦有其现实社会政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安徽歙县鲍廷博藏书、刻书历程,从中可见鲍廷博对我国古籍之孤本、善本的搜集、整理,其精于校勘、辑佚、考证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古籍的保存与推广,为时人和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而难得的文献遗产,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洪颐煊是清代嘉、道间的一位重要学者,其治学重文献重考据,在经学、史学以及诸子学等方面成就卓著。本文以其考据学代表性著作《读书丛录》为中心,深入剖析其历史考据,发现其考证内容全面广泛,能够综合运用比较考证法、求源考证法、推理考证法及存疑考证法等考证方法,鲜明地反映出乾嘉考据学家历史考据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注、提倡并实践“整理国故”,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他对新旧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