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一生仕途坎坷,所以促成了他复杂的世界观,本文结合苏轼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来简要的谈一谈其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苏轼游月宫     
正苏轼写完了《水调歌头》后,忍不住想去月宫看一看。于是他驾着遁光直奔月宫。月球的神仙们久闻苏轼的大名,他们知道苏轼已经下榻月宫,纷纷来到月宫。嫦娥娘娘盛情款待了苏轼,还请他品尝天间美味。一桌菜上齐之后,苏轼傻眼了,这一桌菜全是石头做的!苏轼硬着头皮尝了尝,牙齿被磕得"咯咯"响,只好对娘娘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东坡肉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979年),有人将苏轼平时写的部分诗文中一些带有讽刺性的句子摘出来给皇帝看,弹劾他诽谤朝政,于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官职由湖州知府降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任职期间,闲暇无事,便亲自下厨,烹调菜肴。有一天,家中来了客人,他切了几大块猪肉,放入锅中,加进佐料,点火烹煮,水很快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3)
苏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作品《枯木怪石图》是非常独特的一件作品,在绘画表现的对象、画面的美感、画面的构图等方面展现了苏轼的绘画才能,苏轼主张用心作画,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贾秋华 《科教文汇》2009,(5):233-234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苏轼是宋代词作家中的奇才。他不仅扩大了词的内容,而且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婉约之外另另立一宗。拟对苏轼词作的内容扩展和风格特征作些分析,以求探讨苏轼词作特色及其对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晓光 《科技风》2014,(18):183-183
苏轼是文人画家的重要代表,本文从他自身的经历和绘画艺术两个方面来论述东坡是怎样符合"老庄"的"玄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词人,本文主要从他的《江城子》的赏析,体味他情深义重的感人情怀.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词人,本文主要从他的《江城子》的赏析,体味他情深义重的感人情怀。  相似文献   

9.
正张三经常外出经商,有一次,雇了一条船准备装货去外地贩卖。当时,他同船主约好第二天清早出发。第二天四更时,张三的妻子王梅花起来给张三做饭。张三吃完饭,带着行李去乘船了。到了天大亮的时候,王梅花听到一阵敲门声和慌张的呼叫声——"梅花嫂!梅花嫂!"王梅花打开门,发现敲门的人是船主,问道:"出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10.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11.
吴丹 《知识窗》2009,(9X):76-77
作为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苏轼是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结合得较好的一位。以儒为本,同时借释、道思想来完善主体人格、提高人生境界是苏轼生命哲学的理想范式,这一范式是苏轼在经历了诸多人世变迁之后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它对我们后世也有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13.
刘崇 《科教文汇》2007,(12Z):176-176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14.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5.
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科教文汇》2009,(3):236-236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6.
<正>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在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不可胜数,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写成诗、画成画、制成雕塑等,各种门类的工艺品、艺术品也就应运而生。在人们喜爱的自然物中,梅花可说是独领风骚,得到历代文人的赞赏。唐代诗人崔道融《梅花》诗中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之句,一个"香"字、一个"清"字,道出了梅花的高贵品格。宋代诗人林逋在诗中把梅花的形象描述得非常生动:"疏影横斜水清  相似文献   

17.
正苏轼是宋代文学大家,声誉极高,但仕途却十分坎坷。因政见不同又不趋炎附势,一再遭新党、旧党排挤,并被一贬再贬。苏轼最后被贬到不毛之地海南时,他的弟弟苏辙也被贬至雷州。那年五月,两人在藤州相遇,一起吃面。两兄弟的性情大相径庭。苏轼高旷豁达,苏辙却总是思虑重重,忧郁不已。于是,当他们处于同样的境遇时,反应也大不相同。苏轼端起"粗恶不可食"的面条,三口两口就下了肚;苏辙却放下筷子,不住地叹气。苏轼看见弟弟的样子,诙谐地问道:"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相似文献   

18.
吴蔚 《知识窗》2008,(3):13-13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相似文献   

19.
学会屈己     
正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1084年,苏轼乘船路过金陵时,王安石穿着平民服装、骑着驴子来到江边拜访。王安石主动拜访苏轼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一,王安石曾官至宰相,而当时的苏轼不过是一个级别极低的贬官。其二,王安石算是长辈。然而,王安石愿意屈己,而且做得一点也不勉强。张友鸾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一生仕途失意,壮志未酬。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他始终表现出安然处之、乐观旷达的情怀,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当今的我们应汲取苏轼的洒脱,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绽放自己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