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难,驻地记者要搞好舆论监督更难。 难在何处?驻地记者不同于报社总部派出来的记者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甚至可以与被批评对象“老死不相往来”。驻地记者长期生活在地方上,搞批评报道下但会遇到来自各种关系的说情,而且在批评报道见报后,一些被批评者由此翻脸不认人,甚至断绝来往。驻地记者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批评难,尤其是重型批评难。近两年来,天津日报在批评报道如何打响上,进行了尝试。我们感到,真正打响的批评报道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被批评单位心悦诚服,报纸批评推动了实际工作。进行批评报道,也要善处“人际关系”,要善于争取被批评单位上级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让舆论和行政力量结合起来,这是批评报道能否真正打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批评报道要写,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批评报道写好,这是记者的写作艺术。但批评报道不仅采访难而且写稿难,弄不好还会“吃官司”。因此,许多记者特别是驻站记者大都不愿涉足这个方面的报道。今年4月,《湖北日报》特意推出了两组批评报道,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被报社内外称之为“成功的舆论监督”。现在回想起来深深体会到,舆论监督的成功在于成功的策划。  相似文献   

5.
钱兵 《记者摇篮》2006,(4):36-36
批评报道向来是个较难以把握的报道领域。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深挖狠批往往又难核准事实。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发生纠纷的事情一直不断,很令一些记者编辑头疼,也给新闻单位的声誉造成了损失。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写批评报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一、批评报道要掌握“火候”2002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政府扶持、自己又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大型民营家装企业,因为一段时间的管理不善,装修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当地一家报纸便连续十几天地大篇幅批评这家企业,在全市引起轰动。最后,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这家企业的信誉却一落千丈,客户纷…  相似文献   

6.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7.
现在,批评揭露性报道在逐渐增加,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日趋正常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批评难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报社主动组织批评稿件,还是采访难、审稿难、发表难。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一些群众,对报纸很有节制的批评也难以容忍。他们有的胡搅蛮缠,拒不认错;有的到处游说,托人说情,不让批评稿发表;有的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大做文章,攻击谩骂,甚至诬陷上告。去年佳木斯市和今年武威  相似文献   

8.
现在,批评揭露性报道在逐渐增加,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日趋正常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批评难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报社主动组织批评稿件,还是采访难、审稿难、发表难。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一些群众,对报纸很有节制的批评也难以容忍。他们有的胡搅蛮缠,拒不认错;有的到处游说,托人说情,不让批评稿发表;有的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大做文章,攻击谩骂,甚至诬陷上告。去年佳木斯市和今年武威市的“收报事件”就是佐证。这说明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不是积极支持新闻单位开展批评,而是限制批  相似文献   

9.
和几位新闻界的同志在一起聊天。同行相聚,三句不离本行。一位同志叹苦经说:现在最难写的恐怕要算是批评报道了。被批评单位喜欢挑刺,分明写的是事实,也要和你搅个没完,这倒不怕;还有审稿人员,往往顾忌太多,怕得罪这个那个的,弄得人没有积极性。所以,记者对批评报道视为畏途。对同行所叹之苦,笔者自然也是深有同感的。现在,不少读者对报纸有这么个反映:批评太少且不够尖锐。原因恐怕就在于批评稿难写,不少记者避而远之吧! 我觉得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作为党的报纸,无疑要以激励、歌颂为主,但是,对于一些不良的现象,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即谈矛盾,讲缺点,揭露阴暗面的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批评报道的数量比过去多了,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往往会遇到不少阻力,采访难、发稿难、发稿后告状多的问题还时常困扰着新闻圈内的一些同志。这种情况的存在,除与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报道和一些新闻单位怕“惹麻烦”有关以外,与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中长期流传着一句话:批评性报道最难搞.我想,这句话是真实的.所谓“批评性报道最难搞”,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一般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性报道较少,惟其较少,也就显出其珍贵,也就备受重视,也就要求严.第二,批评性报道是一种披露事实真相,弘扬正气,批评错误的报道,通常,表扬容易,批评难.客观上,它要求记者要深入地调查,不带个人偏见,写作时遣词造句更讲究,还要经得起被批评一方和大众的检验,所以,这实际上是在考验一个记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篇批评稿件要见报,报社常常要将清样寄给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核对事实,征求意见。结果每每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这很使一些办报的同志挠头。工人日报社从一些机关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下级请示报告的报道中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每次征询  相似文献   

13.
1.批评报道采访遇到的种种阻挠。批评报道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阻挠。2004年11月8日中央台《媒体广场》摘引一家报纸的报道:当前批评报道的采访超半数以上受到种种阻挠。而阻挠采访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拒绝采访:一些单位得知记者要去采访,如临大敌,或大门紧闭,或派重“兵”把守,让记者吃闭门羹:一些单位人去屋空,唱起空城计;一些单位让记者找不到采访对象,不是你推我来我推你,就是躲避采访:有的则当面声称拒绝采访或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 闻批评难 ,一直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 ,开展新闻批评更难。一些地方的领导总是以种种理由 ,限制新闻批评的正常开展。有些新闻媒体也视新闻批评为畏途 ,或怕引火烧身 ,或恐官司缠身 ,避之惟恐不及。部分编辑记者也嫌麻烦 ,怕惹事 ,不愿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 ,更是使用各种手段 ,利用种种借口 ,阻挠对其进行新闻批评。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糊涂认识 ,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新闻批评。用“三个代表”思想认识新闻批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  相似文献   

15.
党报在舆论监督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编辑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表扬容易批评难。批评报道采访难不说,见报后有时还四处得罪人。编辑们编发批评稿也是慎之又慎,思量再三,因为批评稿见报后被批评对象往往来找麻烦,来说情算是客气的,弄不好上门纠缠不清,搞得你不得安宁。 舆论监督成为当前新闻工作的难点。 舆论监督难在哪里? 人情关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谁都会有几个亲朋好友。在这个信息社会里,熟人朋友也越来越多,过好人情关,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难点之一。通常遇到最多的情况是,采访了被批评单位后,人一回报社,各…  相似文献   

16.
采写批评报道难,是记者长期的感触。难在哪里?倒不只是因为批评报道常常会给记者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责难和磨难,而是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鼓舞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能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壁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从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工作本身来说,讲究批评艺术,把握批评分寸,摆正记者在  相似文献   

17.
几乎每一个新闻采编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搞批评性报道难!还有些同志常常问,采写批评报道有无方法可循?笔者研究了近几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批评报道,归纳成十种方法,以供广大通讯员、记者和编辑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局长热线》是老河口报去年9月在一版开辟的一个新栏目。它主要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凡小事,开展舆论监督。栏目开办近一年来,得到了上至市长,下至普通群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今年5月在全国县市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新闻舆论监督,群众欢迎、称赞,这是事实。然而舆论监督难,特别是县市报的舆论监督更难。县市报要开展批评,阻力重重。原因是被批评者往往握有一定权力,他不出面,也有一大堆说情者。更有甚者,你批评了他,他会给你小鞋穿,叫你有苦说不出。县市区域较小,县市报的领导、编辑记者和被批评者,往往是熟人、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搞得不好都很尴尬。再者,县市报是“土船”,不能象大报的记者,我批评了你,你奈何不了我。县市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的许多事要靠各有关单位、部门支持,如果得罪了某方“土地”,你要想在它那方取得支持,很难。还有,我们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有一  相似文献   

19.
如今,以新闻批评为主的舆论监督比过去活跃多了。但总的来说,舆论监督作用还发挥得很不够,批评报道仍存在着采访难、刊出播放难、发挥作用难的现象。构成舆论监督难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我们认为是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在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十分艰难,它不仅要面对来自被批评单位或个人方面的阻力,有时还要冒“后院失火”的风险。一旦发生“后院失火”,让记者措手不及,轻者遭到非议,重者引发新闻官司,甚至被推上被告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