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图像有两种:①既能表示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又表示平衡移动的图像.如图1:A表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B表示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的影响,C表示催化剂或改变无体积变化的气体反应的压强时对平衡的影响,②讨论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在《化学平衡》一章中设计了压强对平衡N2 O4 2NO2 影响情况的演示实验。1 实验步骤1 1 用大注射器吸入 2 0ml NO2 和N2 O4 的混合气体 ,使活塞达到Ⅱ处 ,并用橡皮塞加以封闭 (如图 1所示 )。图 11 2 将注射器活塞迅速压到Ⅰ处 ,再由Ⅰ处又拉到Ⅱ处 ,反复操作 ,观察现象。2 实验现象当活塞往外拉到Ⅱ处时 ,气体颜色先变浅又逐渐变深。当活塞从Ⅱ处压到Ⅰ处时 ,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3 教材对现象作出的解释3 1 当活塞往外拉到Ⅱ处时 ,管内体积增大 ,气体压强减小 ,浓度减小 ,此时气体颜色变浅 ;又由于压强…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在<化学平衡>一章中设计了压强对平衡N2O42NO2影响情况的演示实验. 1 实验步骤 1.1 用大注射器吸入20ml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使活塞达到Ⅱ处,并用橡皮塞加以封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是高中化学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实验。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讨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般选用注射器为反应器做NO2和N2O4混合物的平衡体系,随压强变化,其颜色改变的演示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现象明显,清晰。但是,该实验现象恰恰不太明显,或者可以说,几乎很多学生观察不到此现象,这就使它不具备一个好的演示实验的要求。另外,对于该实验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从这些方面看,它都不是一个好的演示实验。目前,中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也确实感觉到这个演示实验的不佳…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图像有两种:①既能表示反 应速率变化情况,又表示平衡移动的图像。如图1: A表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B表示温度或压强对平 衡的影响,C表示催化剂或改变无体积变化的气体 反应的压强时对平衡的影响,②讨论温度和压强对 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转化率高说明平衡向正反应  相似文献   

9.
高二化学新教材第44页[实验2-4]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违背了平衡移动原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时,必须强调在其他外界条件始终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其中一个外界条件。对2NO2N2O4这一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容器中的压强比初始时要大;反之,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容器中的压强比初始时要小。[实验2-4]中2个烧瓶中的压强在反应时均发生了改变。为了保证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我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1)。a.实验步骤。将NO2和…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实验演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仪器用途及特点1.用途:本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2.特点:(1)本教具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能一次性演示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补充了教材上缺少的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2)整个实验操作便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11页的演示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演示时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平衡混合气体中混有了氧气而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现按如下的实验方法可以制得纯净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二氧化氮的制备方法取一长约scm的细铜导线,取出里面的铜丝使成困状,再将其压成一薄片放入注射器内细口的一端.再取一长约3cm的细橡皮管紧套在注射器的细口处,这时吸入适量的浓硝酸,用夹子夹住橡皮管.等里面的铜丝完全反应后打开夹子,将注射器里面的液体排到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免有少量的二氧化氮气体污染空气.这时注射器里的气体主要…  相似文献   

1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改进实验特点:变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为观察体系的压强或体积的变化。 改进实验装置:借用物理2257—A型气体定规演示器(见右图)。该仪器可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直接读出。 一、观察压强变化的方法: (一)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第二册演示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利用封闭在注射器里的二氧化氮橡皮塞封闭注射器上的注射小孔。这里介绍一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和气体为研究对象的,并以种以注射针头替代橡皮塞的简易有效的封闭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一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混合气体收集的好坏,对实验的成败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收集气体呢?“教参”中说;“在中试管里,用铜屑与浓硝酸起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用注射器直接吸收,然后迅速套上胶塞。”我照此方  相似文献   

15.
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经历从用注射器到用色度传感器的演变,但用注射器压缩或拉伸来研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质疑声,主要是因为过程中存在温度变化。通过表面温度传感器研究将注射器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或扩大至原体积的两倍,温度的变化约3℃~5℃。对比温度相差3℃~5℃时引起的2NO2(g)————N2O4(g)平衡体系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压缩或拉伸过程中气体温度对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注射器实验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做好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有关实验,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形成、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中的重要变化规律和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部编高中化学第一册在给学生讲授无机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化学平衡中,选编了一个在注射器内吸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和气体,进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实验有不足之处,在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就是当把注射器反复推、拉时,首先会出现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违背的现象,即推后,注射器管内先出现颜色变深而过一会儿才再变淡的现象。拉则相反。当然应该指出这个实验本身并没有错,现象也是可以得到解释的。(见部编化学高一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下册P116)但是实验加压后最先出现颜色变深,由于先入为主,这样就往往会使一部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作出错误的判断结论:在2NO_2 (棕色)(?)N_2O_4 (无色)平衡体系中,增加压强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于是老师为了纠正由上述实验现象所造成的错误结论并解释现象,就得费一番功夫,增加了教学中的困难。为了克服该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我曾尝试对此  相似文献   

17.
王蕊  唐增富 《化学教学》2024,(2):76-79+97
分析不同时期教材中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实验的演变、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用表面温度传感器测定将注射器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或扩大至原体积的两倍时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将盛有相同NO2气体的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对比温度对■平衡体系颜色的影响情况。实验发现,注射器压缩或拉伸过程中温度对体系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以此说明注射器研究压强对平衡影响的实验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谈到浓度、温度、压力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只介绍了两种演示实验.一是利用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演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_3 3KCNS(?)Fe(CNS)_3 3KCl(1)黄色 无色 深红色 无色二是利用下列反应演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_2(?)N_2O_4 热量(2)棕色 无色(参看本省一九七三年高一化学课本——编者)但是,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却没有介绍适当的演示实验.现在介绍一种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过的并有一定效果的方法.演示是利用反应前后全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2).用一个大的打针用的针筒,先把筒心抽出,在装针头的那个洞上用一个眼药水瓶前面的小橡皮帽把它套住.套好后,在针筒内装入用硝酸铅加热分解制得的二氧化氮(不用铜和浓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平衡移动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勒沙特列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并能运用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和解释平衡的移动,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其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强对化学  相似文献   

20.
中学阶段,我们通常以NO_2与N_2O_4之间建立的化学平衡为基础,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实验化学》及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均引入了利用注射器来完成该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预期现象是压缩活塞,观察到气体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发现能看到气体颜色明显变深、随后气体颜色变浅的变化过程并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到。因此学生在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的认识上没有真实感和认同感。对此,我利用传感技术重新设计了实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