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叶坚 《视听纵横》2006,(4):17-18
城市台的方言类节目由原来的对农村广播、文艺性节目,开始拓展到新闻性、娱乐性等节目,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有可能继续拓展。究竟城市台的方言类节目,还应不应该让它继续拓展?业内人士意见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方言类节目大有可为,理由是方言类节目能提高收视率,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梁喜爱 《视听》2016,(7):23-24
面对省级卫视诸多强势娱乐节目的进逼,方言节目作为一种最具本土化和贴近性的节目形态,成为地方电视台最"适销对路"的突围利器。然而当前方言类节目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不高的困境,甚至滑入了低俗化的泥淖。只有以方言为形,文化为神,提升文化品质,方言类节目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因节目数量多,增长快,品牌栏目凸现而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全省市级以上播出机构和11个城市受众的调查,剖析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兴起和热播的复杂的社会原因,探察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方言类节目管理,提高方言类节目质量的若干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6.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4年,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掀起了中国电视方言节目的第一波。10年后,2004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再次将方言类节目推向新的高潮。2006年11月,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推出了一档方言小品类节目《开心茶  相似文献   

8.
宋晶 《东南传播》2010,(3):133-134
伴随着现代电视小众化的趋势,许多电视台开始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制作节目,在这个背景下,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本文试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透过方言类节目的发展过程,分析这些节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度 《新闻世界》2011,(5):50-51
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作为近几年一种备受关注的传播现象,其出现是有深刻的心理原因的。一方面,传播者出于竞争心理和贴近原则制作方言类节目,而节目的参与者则是出于一种亲和交往动机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最后,节目的受众则是因为一种求近心理而喜欢方言节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苏州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开设的时代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多瓶颈问题,并根据苏州地方文化教育的特色,研究拓展地方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渠道,加强节目队伍管理和建设,探讨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顾慧珠 《东南传播》2018,(3):131-133
在方言类节目和音乐类节目泛滥的当下,爱奇艺另辟蹊径地推出了首档全民互动型方言音乐类的纯网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赏》,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为了探析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本文借助了媒介生态位理论,发现该节目采用了生态位分化的媒介发展策略,和同类综艺节目实现时间、空间和功能生态位的分化,积极拓宽营养生态位的宽度,力求不与同期播出的同类节目发生收视冲突,从而在同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方言节目悄然兴起,梅州台的《民生820》也是方言节目大军中的一员,且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民生820》能够兴起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弊端,并且针对性地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求为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陈竹 《现代传播》2005,(2):123-124
近两年 ,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 ,如北京电视台的《第 7日》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 ,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 ,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 ,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天府食坊》等。方言节目在当地都受到观众的欢迎 ,收视率极高。这些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或依据节目需要 ,在主持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方言 ,或完全采用方言主持。如同他们主持的节目一样 ,方言主持人大都成了当地的明星 ,成了受众心中最亲近、最喜爱的人。主持人的方言效应 ,充分体现出方言的魅力。节目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15.
汪春荣  王倩  李月 《视听界》2009,(4):111-112
顺应讲坛类节目形态广受关注、历史人文类节目题材深入人心的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热潮,高淳电视台认真研究论证讲坛类节目在区县台开播的可行性,借鉴吸收此类节目在经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准节目内容选题的切入点,于2008年11月7日在南京市区县率先推出了一档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质、又被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讲坛类节目——《话说高淳》,以演播室讲座为主,辅以解说、画面、字幕等多种电视元素;以高淳方言为演讲预言,以地方文化名人为主讲成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方言类新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引起了关于用方言和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的大讨论,争议异常激烈.笔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方言类还是普通话类节目,只有真正贴近百姓,深受百姓欢迎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相似文献   

17.
一、方言节目:多元文化语境的产物语言学相关研究表明,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群更为亲近和排他。这说明方言类节目的兴起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方言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每一种形式的方言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积  相似文献   

18.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竹 《当代传播》2006,(5):94-96
近两年,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方言这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了奇妙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本文辨证分析了广播电视主持人使用方言的利弊。  相似文献   

19.
王晓云 《东南传播》2014,(10):98-99
方言在表现地方文化,表达集体、故乡情感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保护传承一种方言,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开办一档教学类节目。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两档节目在寓教于乐、展现方言的独特魅力上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方言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让广播电视艺术百花园增添了诸多色彩,已成为一道引人关注的"独特风景"。较早出现的方言节目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家在天堂》等,它们用浓郁、地道的当地方言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观众评价非常好。此类节目的成功登场,引得各级媒体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