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刻画人物性格采用了多种手法,其中酒被作家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成为了独特的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本文从酒显英才、酒露性格等方面来论述小说中酒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领略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马形象,其中蕴涵着中国古代特殊的马文化。马的形象也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作用,与人物性格刻画、情节构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从《三国演义》中马形象人手,探讨它的文化内蕴与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3.
"仁君"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理想,而最能体现其政治理想的人物形象非刘备莫属。作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刘备的艺术形象塑造为一位"义重如山"、"礼贤下士"、"宽厚爱民"的明君圣主。作者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历史"真身"的基础上,形象地刻画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艺术"化身",刘备的形象塑造对于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色彩在《游园惊梦》中起到了十分独特的作用,色彩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的重要艺术方法和手段。白先勇运用色彩艺术不仅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还对人物的特殊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衬托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晶汝 《考试周刊》2011,(35):21-22
性格是人个性心理中最稳定、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本文试图从性格角度分析三国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言语交际,而一些成功的言语交际因为各种交际手段与技巧的正确运用,使它们多态纷呈,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用现代言语交际学的知识来考察,它们因能充分考虑言语交际诸要素,契合言语交际的规律而成为言语交际的典型范例。这些成功范例不仅有助于增强小说的学性,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调节叙事的进程,对提升《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作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刻画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状摹人物神态三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进行了讨论。指出运用俗语来刻画人物是小说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灵活运用俗语可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正>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有一个突出的美学贡献,就是非常重视读者的欣赏心理和审美情趣,并通过《三国演义》的大量章节的艺术描写,进行独到的美学评点与总结,论述了相应的审美处理经验。而他在《读三国志法》中归纳的十二条叙事方法,就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考,有许多精辟之论,独创之言,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没有运用美学术语,但却是很富有美学创见的美学论著。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具有比较鲜明的喜剧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张飞、曹操等为代表的人物的喜剧性;二角或三角的喜剧性人物关系;以及用对比和白描的刻画手法来增添人物的喜剧性色彩。这些,使《三国演义》这部民族史诗著作,于悲剧意蕴之外,另具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刻画了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刻画,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尤其是心理刻画艺术,可谓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刻画了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刻画,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尤其是心理刻画艺术,可谓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价值谱系和人物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三国演义》表现出来的的叙述者的价值谱系,寻找其与《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复杂关联,把它们放在价值的错位中考察,运用新批评理论和巴赫金的小说复调理论等西方现代诗学观念和方法,从小说艺术与价值的关系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由价值多声部交织而成的含混(ambiguity)的丰富性进行剖析,着重指出小说艺术上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自觉的价值错位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是由于各种价值因子在创作主体无意识中呈现的错位。  相似文献   

14.
《红旗谱》在创造民族化的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论是在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实现了作者把《红旗谱》写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这一宏伟的艺术追求。同时,作品在充分重视民族化的又注意吸收中国现代文学乃至西方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如心理刻画等)。因此我们说,《红旗谱》堪称一部真正体现文学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小说运用诗词作为其创作艺术平民的传统,形成了明清小说独特的艺术景观;同时,诗词作为《三国演义》整个艺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塑造人物性格,构造情节,渲染气氛,品评人事,抒发情感等艺术功能,使小说所描写的艺术形象和情景与诗词的艺术情趣、韵味和境界融为一体,有效地拓展和深化了读者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维持,正是由于有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以奇特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根据历史史实向人们展示了这段历史上人才群体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是一位武艺高强、勇冠群雄的战将。小说中的马超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原型,作者充分利用了史书中的基本素材,但基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和安排结构的需要,又对史书中的材料进行了筛选、提炼和加工,重塑了这个英雄形象。《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在于既忠实于历史,又不为史实所束缚,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大胆虚构,从而使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群像中,诸葛亮是罗贯中倾力塑造的。作者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中,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来显示其非凡与神奇,从而寄寓了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尊重知识,重用才德兼备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一部运用汉字修辞方式很有特色的古典名著,它运用了拆字、并字、增笔、联边、借形等五种汉字修辞方式;《三国演义》中的汉字修辞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使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比其他古典名著更为丰富,具有含蓄、形象具体、强调突出等多样化的修辞效果,还有塑造人物性格,艺术地推动情节发展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