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盟约缔结后,出现了双方百年和好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由其引发的消极政治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59-160
<正>北宋与辽对峙时期,每年向辽国派遣使臣,这些宋朝遣往辽国的使臣既是外交群体,同时也是传播中原文化的媒介。在宋辽100多年的外交活动中,从维护宋辽和平关系这个角度看,使臣的活动和作用应当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重视。另外对于宋朝断代史的研究来说,"遣辽使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关系到宋辽关系、宋代官制、礼仪制度、社会风俗、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个课题具有可续性、延展性、可塑性。2016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  相似文献   

3.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宋辽双方“澶渊之盟”的签订,两国关系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虽然在宋辽双方的誓书中,都有双方人员以后各守疆界、不得随意跨界入境的相关规定,但每年仍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契丹人因各种原因进入宋境,他们当中有的为宋政府收留,有的则被遣送回国,有的是主动投诚,也有的纯属误入宋境。对此,宋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制定了有差别的政策应对。这些政策总体而言是经过慎重考虑且有效的,但同时也受到宋辽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公元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萧太后率大兵自幽州(北京)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兵锋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11月,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襄助下,亲临澶州抵御。12月,辽、宋两国停战议和,辽奉宋为兄,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这次战争,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来说,是一次屈辱妥协的和约,翦伯赞、吕振羽、蔡美彪等同志均主此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屈辱妥协说“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事实,也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上民族斗争与民族关系的本质”,因为“澶渊之盟”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  相似文献   

6.
“澶渊之盟”是宋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把“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归咎于宋真宗对于辽朝的惧怕和宋朝本身的积贫积弱等原因。本文认为盟约的签订是宋真宗开明务实和宋辽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双方均无法取代对立面,而在军事对抗中辽朝又占有地理优势等原因而签订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宋辽、宋金两对王朝作为对等的政治实体,先后长期并存.在不断的政治冲突和双方综合势力博弈对比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以和为主的地缘政治关系.澶渊盟约和绍兴盟约规定了宋与辽、金的外交定位有着根本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两宋与辽、金在国书的往来以及交接礼仪等外交细节上有诸多不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宋与辽、金之间的实质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宋和辽朝是古代中国同时并存的南北两大政权,燕云十六州的归属一直是影响宋辽关系的核心问题,"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签订的互利和平友好之约,揭开了宋辽和平共处之幕,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友好之基。  相似文献   

9.
自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双方在长时间内保持了较稳定的双边关系,然而其后双方又发生了数次边界交涉问题,其中较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宋仁宗庆历(辽为重熙)年间。其时辽人利用宋夏交战之机,以领地归属问题为由挑起争端,迫使宋仁宗增加岁币,即“重熙增币”事件。尽管这一事件最终以辽宋签订和平协定而解决,但它对辽、宋乃至西夏三方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之后各民族的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澶渊之盟的性质、产生的背景或原因,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的影响以及同澶渊之盟相关的人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内容丰富、论述深入、角度新颖、方法多样等特征,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和研究不平衡现象,对辽方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在宋史上民族关系也相当复杂,尤其是和北边的辽、契丹国,就边疆的许多地方进行了争夺。宋辽关南地之争就是一例,双方先后经过多次的争夺战,最后辽国获取“岁币”,而宋朝此后相继失去了部分边疆地区。宋朝的失利是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原因的,历史是不可完全因此而否认其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自林传甲编纂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来,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既有通代文学史,又有断代文学史;既有以题材编撰者,又有以体裁编撰者,不断推陈出新,各放异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朝代划分方向,仍是文学史写作的主流。这固然有助于突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其局限也是明显的,即遮蔽文学演进的过程。而文学之演进,往往需要特定的历史节点,发生在朝代更替之  相似文献   

14.
北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20多年的频繁战争,带来了近110多年的和平相处,在宋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宋史研究者们对“澶渊之盟”及其相关人物研究颇多,对“澶渊之盟”所涉人物寇准、毕士安、王继英,乃至张皓、周文质、王应昌等都有专文论述,给予适当评价。可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仅注意到了文臣的作用,而几乎无人注意到武将,尤其是一个重要武将——高琼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而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之一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促成宋辽澶渊结盟中起到了文臣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他促使宋真宗下决心亲临前线;是他促使真宗过河到澶州北城,到达宋辽两军对阵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有",即"存在"也就是"无"或"非存在",它们的统一即"变易",黑格尔以此作为其逻辑学的开端。现代宇宙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的历史开端与黑格尔的逻辑开端是一致的。从而在一百多年后实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启发我们重新审视和挖掘黑格尔逻辑学的深刻内涵和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新闻媒体“喉舌论”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舌论"从正式提出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耳目喉舌"到如今"党、政府、人民的喉舌",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新闻实践的发展,喉舌论的内涵也不断演变,各阶段的喉舌论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为了对喉舌论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喉舌论自提出至今的百年历史作一考察,并探讨在新时期坚持新闻媒体喉舌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作品信息     
正熊召政《大金王朝:北方的王者》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继《张居正》之后,历经十年古战场考察和史学资料研磨,再写扛鼎之作《大金王朝:北方的王者》,以古鉴今,讲述中国中世纪时期辽、宋、金三国错综复杂的政权更替与外交策略,堪称一部"大三国演义"。该书还原了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一举攻克辽国燕京、辽宋金三国外交斡旋的历史细节,感惜痛心宋辽的奢糜误国。当时的辽国是称雄中国北方两个多世纪的帝国,但因末代皇帝天祚帝耶  相似文献   

18.
妙妙 《高中生》2008,(15):34-34
百年泰迪熊泰迪熊是20世纪最著名的玩具品牌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品牌之所以能百年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品牌所象征的精神是"和平、温暖、安宁、依靠"。  相似文献   

19.
实施间谍战略、及时了解敌方信息,做到知彼知己,是北宋对辽边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从宋太宗时就设置了机宜司、缘边安抚使司等专、兼职间谍管理机构,负责间谍的日常管理工作。北宋在以重金招募和赏赐间谍的同时,在法律层面采取了防范辽方间谍的严密措施,在对辽边防建设上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从总体来看,北宋在用谍方面并不十分理想,而且这一策略在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爱的教育"是南师大附小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我们找出了南师大附小课程规划、推进与实施的两个主题词:"爱"和"儿童",这是对学校"爱的教育"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思想的坚守与发展,实现了课程"命脉"、历史"根脉"和文化"血脉"的一脉相承与无缝对接.据此,我们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基于童心,行于爱心",并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基于童心",就是面向儿童、走向儿童、发展儿童;"行于爱心",就是回归自然、唤醒自觉、放飞自由、引导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