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伸为武打的同意语。是指舞台上使用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棒、棍、槊、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兵器、道具。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说到一个人武艺高强时,总是用“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来形容,这十八般兵器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缆、棍、槊、棒、拐、流星锤。可现在除了博物馆,我们平常很难见到这些l古代兵器,语文课本却给我们提供了鉴赏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公孙大娘是唐代民间舞蹈家。唐代舞蹈风格多样,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软舞”柔和婉转,节奏舒缓;“健舞”矫捷刚劲,节奏明快。公孙大娘以表演“健舞”而闻名于世。她在掌握了各种舞剑技艺后,博采众长,创造了一种快节奏,高难度、舞姿雄健的剑器舞。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剑器舞时,回忆起自己50年前在河南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  相似文献   

4.
张家“枪棍”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武术流派,将枪和棍这两种技击和演练风格迥然不同的器械融为一体,本身就是大胆的创新,就体现出一种特色,但它也同其它客家武术流派一样,是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社会文化对它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是我国古代对多种武器的泛称,其来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明朱国恢《涌幢小品》称十八般武艺为:弓、臂、枪、刀、剑、矛、盾、斧、锁、勒、鞭、铜、挝、受、叉、把、绵绳会索、自打。前十七种所指为兵器之名而第十八则为拳术。清榕人获《坚部集》中所载十)\般武艺全为具体的十八种兵器。久而久之,原本指使用兵器的武艺演变为“十八般兵器”之说。“十八股兵器”的具体说法甚多,较常见的说法是:刀、枪、剑、敕、斧、饿、刊、义、说、棍、鸨、伴、鞭、钢、锤、抓、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宜禾  相似文献   

6.
“把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伸为武打的同意语。是指舞台上使用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棒、棍、槊、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兵器、道具。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人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句话来赞扬武艺超群、多才多艺者。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 省编体育教材第十册讲:所谓“十八般武艺”就包括刀、枪、剑、戟、棒、棍、槊(shuò)、(?)(tǎng)、斧、钺(yuè)、铲、耙、鞭、铜、锤、叉、戈、矛等十八样兵器。《羊城晚报》载文讲:明代朱国祯写的《涌幢小品·兵器条》说,十八般武艺指以下几种:一弓、二弩(弓的另一种,用机械力量将箭或弹丸射出);三枪;四刃(即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钱(比斧更阔大些);十戟;十  相似文献   

8.
天马行空     
没有遇到他以前,我为自己取名“如风”,不仅因为我奔跑得像风一样快,更因为我像风一样自由。我可以在茫茫雪原上飞跑,也可以在茵茵绿草上驰骋,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跑遍天涯。有句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不“善”,所以没有人能骑我,我也没有载过任何人,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他……那是微风轻抚、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在千里沃野上尽情飞跑,没有目的也不需要目的,风吹到哪里,我就会跑到哪里。在那片一望无际的沃野上,我遇到了一个身穿白衣的人,他背着剑,浑身透着一股不羁的洒脱。我从他身边如风般地跑过,他笑了一声…  相似文献   

9.
褚峥  殷慧勤 《现代语文》2002,(11):22-23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一节记:“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历来注家皆以为“白衣冠”乃凶丧之服。其理由有二:一、明知荆轲难以生还,故像送丧那样的送他,制造一种悲壮而又凄怆的气氛,表示生离死别;二、有激励荆轲之意。果真如此吗?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其理由有二: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白色一直是丧服的主色,但不可忽视的是,白色又曾经是中国古代平民的常用服色。《辞海》“白衣”:古代人民衣白衣。《史记·儒林列传序》:“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就是说公孙弘原来是位平民学者出身。“白冠”令…  相似文献   

10.
郑岳凌 《中学科技》2013,(10):46-47
《封神演义》中有一柄“奠邪剑”,此剑一旦出鞘,便光华闪烁,虽距敌人甚远,但亦能使其人头落地。现代战机中也有这样一柄“莫邪神剑”,它便是中程空空导弹,平日悬于翼下,一旦发射,火光四闪,敌机便应声而落。那这柄神剑究竟源自何方?又有何神奇之处呢?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12.
扬女传     
此女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因本命属羊,故以“扬”为号焉。开朗乐观,活泼能干。好作文,不求其规;每至完成,便手舞足蹈。性似男,常舞刀弄棒。亲旧知其如此,或买剑而赠之;欣然而收,期再得。扬女至此时,已损一剑二弩三枪四棍,并口出狂言:“若有人可胜吾,日后定潜心苦读。”但念无人胜她,遂任其自由发展。扬女嗜书如命,尤喜《名侦探柯南》,曾创本家阅读纪录,一日一夜废寝忘食,攻读宝书。读毕,拍案而起:“妙哉!”常著“新概念”之精辟文自娱,颇示己智。赞曰:扬女之父有言:“不为应试而紧张,不为成绩而担忧,永无烦扰,安乐一世。”其言,兹若人…  相似文献   

13.
他是《古剑奇谭》中"逗比十足"的天墉城执剑弟子陵川,也是大家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4.
色色风尘 《成长》2006,(11):77-78
2600年前的勒斯博岛(Lesbos和Lesbian的词源),天空是蔚蓝的,鲜花盛开,缤纷的朝霞映照着大海橄榄树在风中摇曳在一群白衣飘飘的立弟子的簇拥下。一个手拨七弦琴的高贵立子浅唱低吟着幽婉的同性之歌,“没有我俩的歌吟/大地一片沉寂/没有我们的爱情/树林永远迎不来春天……”这些诱惑的诗篇远远流传,一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这位立诗人就是萨福。  相似文献   

15.
民间谜语     
<正> ▲二只蚂蚁扛根棍, 一只蚂蚁棍上困. (打一字) ▲一只船儿两根枪, 九只燕子围着飞; 六只落在枪杆上, 一只停在船中舱; 还有两只无处去, 一前一后一路飞。  相似文献   

16.
生如夏花     
人物介绍:李飒-峨嵋派掌门人五小郎-五香派掌门人生如-五小郎弟子夏花-李飒弟子夏天-李飒弟子豆子先生-武林高手静水夫人-豆子先生之妻一(20年前的一个晚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阴云密布,茂密的树林里,风摇晃着大树枝,一会儿像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在呐喊,一会儿像大海的狂涛怒浪在翻腾,这是江湖上迷香第一高手和天下CDMA剑的最高较量)飒:(杀气伤到内功,气运丹田,身体稍有摇晃,但仍倚着树站稳)你我好一个志同道合,只不过我没你这般阴毒!五:(又一次仰天大笑,将剑高举头顶,大声喝道)少废话!受我一剑!(五将剑缓缓拿下,平行于视线,鼓足真气,将力化…  相似文献   

17.
严凌君,江西吉安人氏,倾慕故乡先贤欧阳修、文天祥的文心侠骨,以白衣之身,藏人间情怀,自号“白衣书生”。语文教师不爱读书,不知其可也;语文教师不会写作,不知其可也。以“二不可”自律,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写作。文化化人,好书育人。白衣书生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是他想创建一座“书香校园”——在深圳育才中学,建立一套读书的立体网络:一门课、一套教材、一个学生文学社团、一本学生文学杂志,还有一个网站。为此,白衣书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两件事中:开设一门新型语文课——“青春读书课”,用自编《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  相似文献   

18.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19.
李忠衡 《山东教育》2004,(19):126-127
2000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便是“学之”、“好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厉以宁诗话     
一个夕阳瑰丽的深秋傍晚,我慕名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师生为庆祝厉以宁先生寿辰而举办的“厉以宁诗词朗诵会”。在会上,我见到了自己平时在北大听经济学类讲座时侃侃而谈的厉先生,此刻他表情沉静地和笑吟吟的师母何玉春女士紧密相依地坐在第一排中间,他俩的左右及身后,坐着从海内外特地赶来庆贺的许多厉先生的成名弟子和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