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学数学常用解题方法李春云,高建国计算题的常用解法一、按序法,解题时,按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那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解答式题的能力 ,并能熟练计算。2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适时迁移1 用投影出示 :24 8 -63×6÷9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 ,再说出运算顺序 ,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答后 ,师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生读)口算 :47 -10 528÷7×6师小结 :前面我们学过…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本第六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这样描写的:“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  相似文献   

4.
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1、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计算。2、在一个算式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应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即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中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从括号最内层算起。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人说因为乘除是比加减更高级的运算。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比一比,议一议,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两组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 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比一比两组式题的异同,议一议“在只有加减法运算的式子里要先加后减,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先乘后除”这种说法对不对?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34页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通常叫做先乘除后加减”。我认为这种规定太死板,因为教材中有些四则混合运算题,加减法与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如练习十四第2题中的“35+50-12×5”和第6题中的“5000+719-583×4”,复习第4题中的“400-68-83×4”,总复习第13题中的“973-896+736÷4”等题,如果按教材中规定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去做,要三步才能完成;如果加减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关于运算法则,只有短短三句话: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做24-6÷3、4+6×3这类混合运算的题目时,错误率将近五成。当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时,他们基本上无法说明理由。可见,学生只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却未悟得其中蕴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答式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计算。2.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适时迁移。(1)用投影仪出示:24+8-64×9÷3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上面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再说出运算顺序,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  相似文献   

10.
四、四则运算的性质 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62页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样规定是有道理的。因为由实际问题列出的四则算式,通常要求先乘除后加减。例如第四册课本第70页例1,食堂原有大米50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课堂练习》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四年级柜台     
一、知识城堡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 )的顺序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听一位老师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课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先让学生演算三道复习题,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以后,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结语:"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里,乘除法的计算,是带分数的先要化成假分数,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14.
“整数混合运算”对培养学生初步计算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应狠抓以下几方面: 一、“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在整数四则运算中,加法、减法为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为第二级运算。在含有同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含有括号改变了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那就得先算小括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  相似文献   

15.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安师大附小李秋月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2~44页。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会用脱式的步骤写出运算过程,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有括号的两步式题中,虽有乘法除法,还要先算括号里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在第五册学过的三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已学过的三步式题相比,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并从带一个小括号发展到带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仍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是第一次出现,重在结构特征的认识和解题思路的训练,而正确使用括号应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的应用题在编排上仍同前几册一样,把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应用题编在一起成组出现:例1、例2是第一组,是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甲、教学重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乙、教学难点:①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但需要先算的两步式题。②在分析题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中间问题,也就是确定先算什么。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2.掌握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一个混合运算式来说,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混乱,保证运算结果的确定性,必须对混合运算的先后顺序作出规定。在四则运算时,加法与减法称第一级运算,乘法与除法称第二级运算,对这两级运算的顺序规定是: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作第一级运算,再作第二级运算,亦即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显然,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的规定,符合人们的习惯,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也完全一致,因而显得十分自然,谁也不会再问“为什么”。但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但需要先算的两步式题”,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让学生主动组建并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然后归纳出结语,充分发挥思维的导向功能。一、明确编排意图,确定思维重点本册混合运算由四个例题组成。例1是同级混合运算,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进入两级混合计算,由于学生习惯于从左到布依次计算的顺序,为了克服思维定势影响,教材采取分步教学。例2、例3分别教学在算式里有乘…  相似文献   

20.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只含一步乘或除的三步混合式题,初步知道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这里学习的三步式题则出现前两步要连续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及带括号的三步式题。所以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