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2.
一、启动导入1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3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生 :3×2) ;4×5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生 :5×4)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生 :ab=ba)。2和4大小相同吗?(生 :大小不同)。2和4大小不同 ,为什么却都用字母a来表示呢?(生 :字母a代表了所有的被乘数 ,所有的被乘数都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抽象。(板书 :抽象)(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生 :s=ah÷2)。三角形有大、有小 ,形状不一 ,它们的底都一样吗?(生 :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我一站到讲台上,学生们一双双信任求知的眼睛紧望着我。我被学生这极佳的学习状态所感染,不禁突发奇想:把教本和备课一台柱讲桌旁一推,“今天我们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两个定律与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运算道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计算简便/之后,我也没让学生看例题,只出了两道式于题要同学们做做试试。9×318=25X7X4结果同学们都做对了。我对同学们热情赞扬,学生们乐得眉飞色舞,我也尝到了教学的乐趣。这时我又要求学生自己去看四道例题,最后做了练习题结果很理想,错题…  相似文献   

4.
本册教材包括:分数乘、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例1,学生读懂题后,着重说明是什么意思,并通过示意图演示。教材中的图应修改为: 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使学生明白,3个人,每人吃一块,就是吃3个2/9块,可以列加法算式,也可列乘法算式。2/9×3表示3个的和,写成加法算式,2/9+2/9+2/9=2+2+2/9分子部分3个2相加,写成简便算法就是,因此直接写出…  相似文献   

5.
“乘法分配律”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定律,不仅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石,因此是教学的重点。由于乘法分配律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抽象,所以它又是教学的难点。 鉴于以上认识,现把对本节内容处理的一些想法介绍如下: 一、初步感知 微机演示:小明买了4本练习本和2块橡皮,练习本和橡皮的价格都是3角钱。小明应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①3x4+3x2 ②3 x(4+ 2) 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得出:3×(4…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乘法,会列乘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读写。2.在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3.沟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初步感受知识的产生是源于实践需要的观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显示古人打猎记数的故事)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这位猎人每天打两只猎物,两天能打几只?看谁最快列出算式。3天能打几只呢?5天呢?10天、100天…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数的运算性质、数的组成规律,把算式适当变形,使运算过程凑整,从而使计算变得简单、容易、方便。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简算的实质是变形与凑整,变形是为了凑整,凑整指导变形。 在简便计算中,由于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除法性质等,能使计算简便.这时,一般有三种情况:1、整题简算:整道式题可以运用定律、性质使运算简便.如:2(1/4)×6(1/4)+6.75×3/4+7×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 ,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理解其意义 ;培养观察分析与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复旧引新1 指名板演。(1)(18 7)×618×6 7×6(2)20×(15 9)20×15 20×92 口答。如下图 ,一个长方形由甲乙两部分组成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中单位是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3 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后 ,学生发现 :(18 7)×6=18×6 7×6(也有些学生说 :18×6 7×6=(…  相似文献   

13.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运算律,其难点在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只有一级运算,而乘法分配律的组成要素多了,变式形式多了,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规律模型,并能应用于简便计算呢?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乘法分配律的生活意义为基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简便计算的着眼点是凑整,凑整的途径是政变运算顾序、算式结构和运算数据,而其依据则是运算定律和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1改变运算顺序。改变运算顺序主要依据加法交报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运算性质。例如:(依据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依据运算性质)2改变算式结构。改变算式结构主要依据乘法分配律和运算性质。例如:(依据乘法分配律)(依据运算性质)3改变运算我据。改变运算数据主要依据和、差、积、商不变的性质。例如:(依据差不变性质)(依据商不变性质)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某…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老师执教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1.过程描述在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的一次练习中,老师出示习题,并问哪些算式可以简算。学生一一做了回答。其中125×9一题,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能使计算简便,故意语气加重,留给学生一个空间。有部分学生说:不能,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唰”地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简便方法:125×9=125×(8 1)……”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就草率地说:“这是加,不能适用乘法结合律。”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命令他:“你坐下,…  相似文献   

16.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揭示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性质.利用这些定律可以简化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要注意这些定律的应用,以便迅速而准确地求出结果.一、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例1计算:W(1)原或一(一75.8—242)+(31.OS—1.08)—-10o+30—一70.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例2计算: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3计算:四、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例4计算:五、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综合应用例5计算:利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运算@范子坚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注重简便运算,从三年级起、几乎每册都有。我想,道理很简单:加强和培养孩子们的运算技巧,为中学阶段更好地掌握因式分解打下良好基础。小学阶段的简便运算,主要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其中以乘法分配律最难掌握。我在讲解简便运算式题过程中,体会到讲清三个定律的概念固然很重要,但是要加深孩子们对定律的理解,熟练地运用定律进行计算,还有靠于老师用浅显的比方、生动有趣的讲述来进行教学。运算能否简便,先要看老师教法是否易  相似文献   

1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黄朝进(瑞昌市实验小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63页至第64页和练习册第77页练习三十一。教学目标:1.认识乘号,知道相同加数连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能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3就是求3个2连加的和;...  相似文献   

19.
谢毅 《山东教育》2011,(1):88-90
本单元要求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五大定律,并且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节,共11个例题,4个练习,需要10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的重点是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的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乘法分配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是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生计算上的一个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