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奕  李婧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5):148-150,15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使学习以作文为快乐,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并从积累素材、感受生活、作文形式、习作评改、激励原则等五个方面着眼,论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课上,我常告诫学生:作文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是从收上来的作文中看,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写得干巴巴的,读起来也枯燥无味.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那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成了首要问题. 一、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自己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夏绍文 《培训与研究》2006,23(2):110-112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改革高中作文教学首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和教案,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引导学生形象、客观的去感受和思考生活,加强拟题训练,增添作品亮色,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高中作文教学可给学生提供驰骋思想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语文教学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一名教师,我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并不是不爱作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及引导是否得法。教师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及引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莫过于教师亲自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6.
李敦明 《广西教育》2008,(32):38-38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课型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教师批改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甚至厌恶写作,以至于写作能力提高缓慢,把作文当作一门苦差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下笔如有神”是教学任务中的当务之急,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笔者有以下五点感受:  相似文献   

7.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文字讲话,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难作文”现象,笔者通过亲自实践.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破解写作制约瓶颈、引导学生积累、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表达动机为前提,以学生的观察和感受为材料积极开发自主作文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凭借兴趣、爱好、需求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地进行文字表达。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从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出发,探讨了自主作文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桂香 《考试周刊》2012,(94):53-5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厌烦写作,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引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究其根源,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目前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降低标准,减少束缚,唤起写作兴趣 作文是用来抒发心灵感受的,应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自然流淌.但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每写一篇作文,无不是按照书本的范围、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生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没有个性发挥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其个性的发展.鉴于此,作文教学必须降低以往的标准,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分析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其次是学生没有掌握作文的根本--言为心声;同时作文教学形式的单调也是不能吸引学生的一个原因.为此,我们进行了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来改革作文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不少小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怕写作文,有的甚至厌写作文.因此,如何使小学的作文教学具有科学性,使学生真正想写作文、爱写作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苏联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是架起小学生写作的桥梁和内动力.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从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5.
单一的“老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兴趣索然。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可体验和感受的情境,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个性和灵气。情境式作文教学模式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正勇 《华章》2007,(8):171
改善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其基本点应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其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而小学阶段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我们农猎区的小学生对作文感到伤脑筋,甚至畏惧,正是由于孩子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厌倦,缺乏兴趣所至.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由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课为"酷刑"。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作文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游戏作文,感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要走出作文的低谷,最关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一、培养兴趣,调动情绪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怕作文,这值得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在为作文而作文.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更为深刻,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并提高了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