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患者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小时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MODS和由急性重症高原病(Seriou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SAMS)导致的MODS有它独立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对AMS并发MODS的认识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此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格尔木市人民医院联合完成了“急性重症高原病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课题,负责人为马四清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高原病发病情况、分型及我院防治高原病情况进行总结。重点提出对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宇飞 《西藏科技》2001,(12):13-14
作者于94年11月至98年10月,对长期居住高原(20年以上)患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9例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结果表明,受检者29例中,仅1例窦房结功能低下,与阿托品试验有良好相关性,说明高原环境对人体植物神经张力影响十分明显,高原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慢性高原病之一,世居者随海拔高度的增高可患慢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4.
周萍 《西藏科技》2008,(1):44-44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反应病知识对患者的帮助.方法 对30位边防官兵进行急性高原反应知识健康教育宣传.结果 官兵掌握急性高原反应病知识达80%以上.结论 官兵能积极参与到急性高原反应的防治工作中,在缺医少药的限苦环境中更好的进行自我护理,从而减少、减轻进入高原的反应症状及其它高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参建者4500名,进入高原低气压、低氧环境中,除基础习服外,登高前准确服用三联药物用于预防高原病,经观察,大幅度地降低了轻型高原病,有效地遏制了急性重型高原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我院在西藏高原应用高压氧疗法治疗73例高原肺水肿的结果。全部病例均迅速被治愈三天内的症状明显改善率和四天内的肺部罗间消失率地匀爱98.5%以上。作者认为高压氧疗法对高原肺水肿是一种理想的病因治疗,且因高压氧疗法具有显效快,疗效显著、无创性和无副作用等优点,故高压氧疗法已成为抢救治疗各型急性高原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发展,高原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高原病是高原旅行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急性高原反应是高原病最常见且最轻的类型。赴藏旅游的游客行程安排较紧凑,特别小朋友对旅游的好奇性和好动的行为,不及成人能自控,同时发生高原反应时的不适感,会增加患儿和家长的紧张和恐惧感,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原低氧对人体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低氧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和导致某些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理是什么?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哪些改变?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保障身体健康?这是高原医务工作者长期探讨的一个科研课题。青海省人民医院高原医学基础研究及高原病防治课题组成员,长期以来,多次反复深入高原腹地,用高科技方法从器官水平向分子水平深入,全方位的研究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系统地探讨研究某些高原病发生发展机理基础上,广泛吸取中藏医药理论,利用青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慢性高原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658m对30例慢性高原病患者吸入由海拔3658m空气平衡的浓度为10ppm的NO气体,流量3L/min,30min/次,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续治疗三天,并分别在第一天上午治疗前和第三天下午治疗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高原病患者吸入NO后肺功能除FEV%外其余各指标均较吸入NO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吸入外源性NO能显著改善慢性高原病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的病情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析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稼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得了荨麻疹后,常常会在皮肤上出现一些皮疹,且皮疹高出皮肤,遇风容易复发,小如芝麻,大如蚕豆,所以中医学称之为“风疹块”,也称“隐疹”,“发风丹”。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不同年龄层次中均可发病,据研究资料表明,大约有15%-20%的人一生最少的得过1次荨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