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74年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及编撰的《坤舆图说》为传世经典,弥足珍贵。最近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整理出版的《〈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一书,在原图的基础上,重组排列成小图序列,跨幅释文(图)处理文字分布,对个别字词统一校正,规范处理。同时在版本选用上,择善而从。本书的出版是古籍再造的一项新的成果,嘉惠学林,也为当前精品古籍的出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北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南怀仁《坤舆全图》,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幅早期中文版彩色世界地图,反映了十七世纪人们对天、地、自然认知的总体情况.对其记录的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水域标识、水源水系等一系列生态信息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归纳、总结南怀仁《坤舆全图》所蕴涵的生态意识,明辨古今生态状况,以期对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潮 《图书馆杂志》2006,25(9):79-80,25
东方人认识西方近代科学,始于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之后。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oeo Ricci)以孔孟之道和天主教相融合的态度,使中国人得以积极地接受欧洲产自鸣钟和《几何原本》等近代科学作品,接受利玛窦带来的关于世界地理的科学观念。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发现美洲大陆后的世界新地图为蓝本,在中国绘制了有史以来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陆续付梓的利玛窦中文世界地图有多种版本,其中包括1584年版《山海舆地图》、1596年版《舆地山海全图》、1600年版《山海舆地全图》、1601年版《舆地全图》、1602年版《坤舆万国全图》、1603年版《两仪玄览图》。这些传递全新地理科学知识的世界地图面世以后,不仅影响了中国人,而且很快流传到亚洲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4.
明朝在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政权高度集中"、闭关锁国"以及科技发展缓慢的历史印象,所以明朝也给人们留下了科技文献双向交流缓慢的印象,但事实上明朝依然在以传统方式——官方赐书、贸易求书和新生主体——西方僧侣为载体,进行着文献传出和传入,如天文领域里的《大统历》和医学领域里的《本草纲目》等的传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艾儒略和杨廷筠合译的《职方外记》等的传入。  相似文献   

5.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甲寅(1674)所制作的《坤舆全图》,现今珍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内。由于这幅地图保存的完整性和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参考性,引来了众多的中外学者。或对其图文鉴赏,或对其专业考察。为了使人们对南怀仁有一个更清楚的认以,了解他在华、尤其是在清康熙朝的史迹及其贡献,依据有关文献记载,特做介绍,以飨同仁。南怀仁:(P.Ferdinandus Verbiest 1623—1688),又作怀尔比司特,字敦伯,原字勋卿。比利时人。清初天主教传教士,曾任  相似文献   

6.
<山东全省黄河图说>是天津图书馆馆藏清代舆图中的珍贵文献.本文通过对相关舆图的比对,以及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查证,考定此图绘制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相似文献   

7.
明嘉靖年间罗洪先依据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增广分幅而成的《广舆图》,因为准确实用,问世后多次翻刻重刊,今存八种明清刊本。对于不同刊本的辨识,任金城先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研究万历本和嘉庆本《广舆图》时,发现了几处任先生未注意到的版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清代以前古代舆图绘制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方志文献中的记载与舆图所示地标数据的关联性,并以《广舆图》为例,分析方志文献在古舆图原始数据采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解放日报》社接受了原上海《申报地图》,其任务是继续进行《申报地图》的重编工作。当时《解放日报》舆图部共有十多位工作人员,原《申报地图》三位主编之一的曾世英是该舆图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高文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2-147
以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该历史时期地志图经的撰修情况及方志舆图的存在情况,并对《九鼎图》、《禹贡地域图》、《区宇图志》、《海内华夷图》、《元和郡县图志》等进行重点介绍。宋代以前方志舆图具有数量多惜皆亡佚、起于地图后不断增以文字说明、制图技术尚不发达多有讹误之处、赖政府之力成藏之秘府以资政化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游国恩等作《中国文学史》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既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又尽量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章学诚说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彩绘长卷《中国沿海全图》,因所绘沿海区域分属七省,也称《七省沿海图》.全图由环海全图、沿海全图及附图(琼州图、澎湖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三部分图组成. 第一部分首为绘图凡例,列绘图之体例要点.如"边海形势"、"水师重镇"、"外洋险要"、"内洋岛屿"等.次环海全图,右图左说.所绘为东半球之地理地势,"以中华为主,分立二十四向",并标有国家地名百余.图中西方国家名称多与清末写法不同,如"英机黎"、"佛兰西"、"是班呀"、"葡萄呀"、"普鲁社"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图书馆馆藏《广舆图》,作者罗洪先,明代嘉靖刻本,名列首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盛世华章,证古烁今,《广舆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珍贵的财富,堪与欧洲中世纪绘于羊皮上的《加泰罗尼亚地图》媲美。  相似文献   

14.
闻白 《出版视野》2009,(1):41-41
还有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牛年了。 牛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与黑土地一样厚重。以乾、坤二卦统帅万物的《周易》,就说“坤为牛”,即牛具有地的特征,古人因此说“牛象地任重而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清邮政舆图》数字化,借助于网络传输的特点,将可视化的网页和网站管理,用图像、音乐、动画、文本、数字电影和声效信息集成在一起,并将舆图与邮政发展内容延伸,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清邮政舆图》全貌。从而探索一种既对珍贵文献资源的保护,又能够为广大读者阅读利用,获取相关知识的有效方法和珍贵文献的管理与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王耀 《历史档案》2017,(3):124-130
近年来,古地图因为其形象化地表达各类历史信息,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国内外诸多藏图机构的古地图目录已经做了整理和刊布,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舆图要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舆图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叙录》以及《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等,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7.
听听学者说出版白继英《中楼集》是王佐良先生的散碎之作的结集,列入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的《书趣文丛》第二辑。取名《中楼集》,意指这些文章完成于清华中八楼。这些文章虽属散碎之作,也还可以分为明显的几大类:一为读书随笔,二为文学史写作感言,...  相似文献   

18.
被打入地狱的和坤,一天听说阳间的某刊物刊登一篇题为《贪官之最》的文章(《泾渭》今年第3期),便以为是写他的罪行,诚惶诚恐地借来一看,立刻喜上眉梢。因为文章中大贪官的名字虽然出现了11次,皆为“和坤”,与他名字中的“坤”有别,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去找包拯。见了包拯说:“包大人刚直不阿,办案公道,家喻户晓。世人都说我是大贪官,弄得我臭名远扬,使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9.
引得说     
洪业 《中国索引》2006,4(1):58-63
洪业(1893-1980),近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索引学家,近代“索引运动”的主将。《引得说》一书,是他创办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及《汉学引得丛刊》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总结,也是我国索引学研究初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索引学会2005年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引得说)》(见本刊2005第4期),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本刊特分期选登《引得说》,以飨读者。 我国索引学在上世纪曾有过辉煌的成就,重读经典。愿能激励广大索引工作者开创新世纪索引事业的新局面,勇攀数字时代索引学的新高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由杭州市档案馆编辑整理的《清代大运河全图》长卷,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长卷根据绘制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大运河全图》原图仿真复制。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