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人教版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对于选读课文,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未作提示,也无统一教学要求.加上课时所限,它们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实验教材的选读课文与旧教材的独立阅读课文虽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其中的选读课文在一年级就已经出现,是对课文资源的有效扩充。但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觉得选读课文教无定数、作用微小,将它遗忘在角落里。本文根据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剥豆》,谈谈选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课文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是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过渡。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从一年级下册起,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了5~8篇的选读课文,并在课题前用"▲"标明。编选选读课文的目的是在积累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文的延伸。对于精读课文,教师慢工出细活,品词析句,感悟朗读;对于略读课文,则快刀斩乱麻,有的放矢,上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表示。由于略读课文基本上不列入学生考试范围,因此许多教师把略读课文当作快餐对待,囫囵吞枣,一读带过。这种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识。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精雕细琢,如工笔细描般入微;上略读课文,如大写意一般,精略有致;只有选读课文教学难见踪影,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选读课文教学现状分析翻开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读课文的编排特点很引人瞩目。略读课文从三年级才开始安排,而选读  相似文献   

7.
郑亚君 《辽宁教育》2012,(11):83-84
选读课文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此类课文既然被命名为"选读",就意味着教师处理它们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既可像精读课文那样"精雕细刻",也可如略读课文那样"简约丰成",更可按照教材要求取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安排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选读课文,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数量逐渐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选读课文到三年级后虽保持相同数量,但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面对这样的教材编写序列,教师应如何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安排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选读课文,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数量逐渐减少,略读课文数量逐渐增加,选读课文到三年级后虽保持相同数量,但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面对这样的教材编写序列,教师应如何使精读课文教得更"细",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呢?  相似文献   

10.
曹鸿飞 《小学语文》2013,(10):39-4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种类型,其中略读课文的比例是逐册增加的,到五年级时,略读与精读课文已形成了各占一半的局面(六年级下册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但配套教学用书中,二年级中没有提及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三年级上册中对略读课文教学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识。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精雕细琢,如工笔细描般入微;上略读课文,如大写意一般,精略有致;只有选读课文教学难见踪影,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略读课文是半独立阅读课文。在现行的课标版教材中,一般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穿插安排,有的教材版本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或拓展性阅读课文,旨在体现逐步放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遵循这样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阙木香 《教育》2015,(8):6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但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不分精略。现象一:任其自流,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认为略读课文在教学考察中几乎不占分数比重,于是全放手,学生仅根据提示语中的问题自读自悟;甚至有的教师将略读课文放到课余,使其成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现象二:精雕细琢,教学课时紧。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词句、谋篇、情感升华……都难以割舍。原本建议一课时的安排,自然就延用了二课时,甚至还意犹未尽。这与精读课  相似文献   

14.
应秀芳 《小学语文》2009,(12):17-18
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渎和选读二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示。大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都如工笔细描般细致入微;上略读课文,都如大写意一般,虽“教略”却“学丰”;只有选读课文,一直在“被遗忘的角落”中不曾被挖掘。笔者试图从选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就选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地使用选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李桂珍 《江西教育》2010,(10):23-23
人教版语文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亮点多、新意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精读、略读课文后安排了一组选读课文,与每一组课文的专题一一对应。但从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选读课文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选读”概念的误读。选读课文题材丰富,文质兼美,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绝非可读可不读。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课标实验版教材按主题单元选编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主体,略读课文是补充,另外,为了补充教材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在每册教材后面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该如何看待随着年级升高分量不断加大的阅读课文,它的教学功能又是什么呢?作为教师如何去实现用教材教好阅读课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并要努力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普通单元(相对于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课文被编排为两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也相应地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类课型,为学生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一体系呈现出精读课文示范练习.  相似文献   

18.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常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抛不开精读课文串讲的惯性,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的提高.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  相似文献   

19.
选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有机组合、互为补充,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选读课文既不作为教学内容,也不作为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几乎是一块未曾开发的"处女地"。为此,探寻选读课文教学策略,力求发挥选读课文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那么略读课文教学到底哪些教学内容可略,哪些不能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对于略读教学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