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傅雷不仅是一位翻译巨匠,而且是一位对道德培育有着独到见解的实践者。他的道德培育思想是以培养“先为人,次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而在《傅雷家书》中所体现的有关爱国主义、名利观、道德行为训练,劳逸结合以及自我教育等方面的道德培育思想,对培育具有心系祖国、胸襟开阔、知书达礼、身心健康、大勇若怯等道德品质的当代大学生并使其真正树立“先为人,次为才”的道德观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傅雷的美育目的观集中体现在《傅雷家书》这部教育著作中,即德艺俱备、人格卓越。他的美育目的观源自于儒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他站在“大美育”的立场把美育目的规定在人的整体发展层面上,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感受源和道德感受渠道作了分析 ,并提出大学德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传统的考察分析 ,确立了“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有机结合”为我国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验性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傅雷不仅具有精湛的音乐理论造诣,而且有音乐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傅雷家书》即折射出傅雷如何培养、教育傅聪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钢琴诗人"的成功教育理念。傅雷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为:先为人、次为艺术家;重视文化底蕴培养;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培养;不断创新求发展。傅雷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傅雷先生教子之严格是出了各的。平心而论,艺术修养深厚、品格卓然不凡的傅雷先生,他之指望儿子傅聪日后“成龙”,较之寻常人家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傅雷先生的明智而又不寻常处,或云他家教成功的“秘诀”,依我所见,并不完全在他刻意精心的“艺术指导”,而在他始终一贯的教子思想——欲想“成龙”,必先“成人”!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 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导向作用,无一例外地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9.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教育》2010,(2):49-51
“傅雷是傅聪的爸爸.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刘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又说:“没有傅雷.自然没有傅聪。这不只是生物学上的理由.也是精神教育的问题.傅聪会有今日的造诣,一部分是他本身刻苦自励的成果.一部分是受傅雷人格的感化和学养的灌输.傅雷引领他进入音乐的世界.也教导他东西方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有其自身特点。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应该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要善于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观、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医德与爱心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中的德育价值是对民族教育中德育的性质、方向及观念、内涵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目前民族教育中实施德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歙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德育现代化的介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工作自身的现代化和德育内容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祖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德育教育和语文素养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懂得做人和为官之道,树立以清廉为荣,以腐败为耻的观念,从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做一个诚实公正,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实践中应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历史知识教育等入手,利用高校优势,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有重点、分层次以及运用正反典型,在两课教育中渗透廉政反腐内容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强调音乐教育中的“三观”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即在音乐教育中应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现状与德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素质、文化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个性特征比较明显,艺术院校的德育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更应尊重其个性特征,应充分运用艺术院校自身的德育资源和优势,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心灵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学业的需要,从而使德育适应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培养现代化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20世纪初的湖南师范教育把修身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清末,修身教育以忠君、尊孔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民国初年,通过对传统道德修养进行改造和吸收,并引进了西方国家教育当中公民教育的内容,形成了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和人生观教育为基础的中西融合的道德教育模式。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修身课,让师范生明白修身的标杆;制订详细具体的管理制度与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相结合;通过道德实践与职业教育的磨炼等。培养出有良知和社会责任心的师范生,为我们今天师范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就业思想教育: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就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思想上存在四种明显偏差:人生价值观的偏差;就业观的偏差;择业心理的偏差;诚信素质的偏差。就业思想教育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于一体,是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必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的人生价值观;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诚信教育;必须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的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高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统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职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且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