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公元前七七○——公元前二二一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延续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已经腐朽没落,奴隶主贵族对广大奴隶残酷的剥削压迫,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桎梏,激起了广大奴隶的反抗。奴隶们以逃亡、暴动,起义等斗争形式,给予奴隶主统治以沉重打击。著名的以柳下跖为领袖的奴隶起义,就是其中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奴隶革命战争。它以武器的批判,震憾和打击了当时许多诸侯国,“从卒九  相似文献   

2.
在奴隶制时代,奴隶逃亡以及奴隶主之间互相争夺财富,劫掠、诱骗、藏匿别人逃亡的奴隶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奴隶主禁止奴隶逃亡,奴隶制国家调整奴隶主争夺财富,包括争夺逃亡奴隶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外历史,都是如此。我国西周初年,周文王制定的“有亡荒阅”之法和春秋时期楚文王制定的“仆区之法”,就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申无宇称它们为“二文之法”。“二文之法”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对此,拙文《论“有亡荒阅”刀及相关问  相似文献   

3.
答:商代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个基本的、对抗的社会阶级.奴隶阶级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但是奴隶主贵族却不把他们当作人,而是把他们当作"畜民",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来看待,他们受着奴隶主贵族绝对的支配.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他们"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而奴隶在政  相似文献   

4.
这张挂图是为配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而选编的。课本插图选了《武官村商王大墓》。这里从另外三个角度编辑材料,揭露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残酷统治。“戴铐的奴隶陶俑”,是1937年在安阳殷墟出土的两个戴铐的陶奴隶俑,它反映了奴隶们平素所受虐待的一个侧面。在奴隶社会,奴隶们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的的时期,即从旧奴隶制转变为新的封建制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有奴隶们奋起反抗奴隶主贵族残酷统治的起义,如跖率领九千人“横行天下”的那种流寇式的战争;有新兴地主阶级为夺取奴隶主贵族政权的战争,又有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以求天下统一的战  相似文献   

6.
荀子名况,赵国人。他生活在战国末叶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约公元前三一三——前二三八年)。当时,奴隶不断起义,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夺权与反夺权,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异常激烈。荀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在奴隶斗争的推动下,向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学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是先秦法家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正如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隶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白人.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一部分富裕的自由黑人已经跃入了奴隶主阶层.而且在这部分黑人奴隶主中又有一些蓄奴行为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给予奴隶以自由.他们蓄养的这些奴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在"1800年法令"和"1820年法令"之后.作为奴隶主的黑人父母被迫蓄养着自己的奴隶子女,竭力地维护奴隶子女表面上的自由,同时也为子女的合法自由东奔西走.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奴隶奴隶——是人,他系自己主人——奴隶主的财产。奴隶是奴隶制社会的二个基本的对抗者阶级之一。在法律上,奴隶被认为是一种物品;奴隶主支配了奴隶的人格,可以出卖他们、购买他们、甚至于杀害他们。奴隶的实际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过:“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孔丘作为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直接对抗奴隶解放的伟大历史潮流的.因此,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其反革命生涯的时候,奴隶们就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庄子·盗跖》 曾生动地描写了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同孔丘面对面斗争的情况.当时柳下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孔子妄图以他那一套仁义道德劝说柳下跖不要“犯上作乱”.柳下跖怒斥他“妄称文武、是古非今”的反动行径,指责他妄图开历史倒车,顽固维护奴隶制,是罪恶深重.把孔老二批驳得哑口无言,“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狼狈不堪.孔丘出于反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本性,对奴隶极端仇视,甚至公开辱骂劳动人民是“不可与同群”的“鸟兽”.奴隶们对他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孔丘“周游列国”时,所到之处,就象老鼠过街,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奴隶哲学的问题。他们主张奴隶应该有哲学,理由是:(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哲学”。(二)“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历史实际不符,也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教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哲学的阶级性,但并不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事实上,古希腊奴隶社会虽然始终存在着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但无论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未能成为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在公元前八——六世纪古希腊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最早出现的哲学斗争,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反对毕达哥  相似文献   

11.
伊索,原是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他的原名叫埃索波斯,几经转卖,生活不能自主。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期。那时,在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岛屿上,贵族、奴隶主的皮鞭到处飞舞,奴隶和下层贫民的血泪洒满大地。伊索恨透了贵族和奴隶主,就以寓言为武器,无情地揭露他们的罪恶,把他们比作凶恶  相似文献   

12.
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社会的阶级关系是怎样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变成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的? 公元前594年,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梭伦改革,打击了雅典旧的氏族贵族,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权,从而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但改革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13.
百姓:在奴隶社会中,“百姓”指奴隶主阶级,“百”表示数量,“姓”是族号。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被破坏,有的庶民地位上升变成新兴的地主,有的奴隶主贵族则下降为平民,“百姓”一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统称。民:奴隶无姓,或称之为“黎民”“庶民”,表示众多之意。董仲舒《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孔子,一般都认为他轻视、鄙视、敌视劳动人民,其“爱人”思想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但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论者大多抓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孔子敌视劳动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从而论定孔子视奴隶主贵族为“君子”,视劳动人民为“小人”。冯友兰先生说:“地主阶级认为,他们跟劳动人民还是不平等的,孔子很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并且鄙视‘小人’。”认为孔子对劳动人民持鄙视的态度。杨荣国先生说:“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因之,小人,也就是指当时的奴隶。”肖萐父、李锦全同志说:“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君子和小人一般被作为统治与  相似文献   

15.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之后,进入了阶级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奴隶主是剥削阶级,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因此,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具体说来就是指奴隶、奴隶主两个阶级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了弄清阶级的产生,首先得认识阶级是什么?列宁给阶级下了十分科学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  相似文献   

16.
奴隶制度在古代罗马国家最为发达,因而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罗马国家暴露得最为尖锐和明显。不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罗马人与被征服的各部族之间存在着极其深刻的矛盾,就是罗马人内部也有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甚至罗马贵族内部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又称孔老二.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是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因宋国内乱,逃亡到鲁国落了户.后来孔子父亲孔纥做了鲁国的大夫,成为鲁国人.孔子从小就打下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烙印.他童年嬉戏常常模仿着奴隶主贵族祭祀的礼仪.他笃信“天命”,缅怀“先王”,形成了保守复古的反动思想.孔子青年时代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叫“委吏”,是替奴隶主管理仓库和粮  相似文献   

19.
答:公元前1750年埃及的农民和奴隶起义,是发生在埃及中王国末期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在中王国末期,随着城市的出现和中小奴隶主在经济上的活跃,特别是战俘奴隶数目的增多,古埃及奴隶制经济在进一步发展.在农村公社进一步分化的同时,国王、奴隶主贵族和"强有力的那节斯"(意即小私有者)们有销售剩余粮食的可能性,中王国对奴隶和贫困的公社成员的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宗法伦理思想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早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对奴隶专政的需要,吸收和应用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血缘组织,在西周时便形成了一套加强奴隶制统治的宗法制度.宗法,据《说文》释“宗”字说:“宗,尊,宗庙也;从宀,从示”.“宀”是屋宇,“示”是神主,本义是“宗庙”.由于近亲各家族都在一个宗庙里祭祀祖先,因此,这些家族合称为“宗族”.“宗法”就是家族共同遵守的各种法规,如家族的组织法和继承法等.宗法制所规定的等级和政治上的等级是一致的.奴隶主贵族把血缘关系的宗法组织发展为政治组织,作为加强奴隶主贵族对奴隶专政的手段.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为大宗、小宗,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天下的大宗,最高的族长,政治上的君主.各诸侯国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其国内则为大宗.王位和诸侯国君位规定由嫡长子世袭.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也只能世袭,不得僭越.从血统上说,大宗小宗是兄弟,从政治上来说,又是君臣关系.奴隶制国家的天子以君长兼族长的双重资格来统治国家.这种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