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中行”     
《周易》“复”卦四爻爻辞为:“中行独复。”孙星衍《周易集解》引郑玄曰:“爻处五阴之中,度中而行,四独应初。”其中以为“中行”的“行”为动词,不确。“行(h偄ng)”当为名词。《尔雅·释宫》:“行,道也。”“中行”义为“行中”,即道路中间。“中行独复”,义为走在道路中间而独自返回。表示中间义的“中”置于名词前的词序现象,在《诗经》中常见。如《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又《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中原,原中也。”和“中行”义相同的还有“中道”,如《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2.
宵霄     
《新读写》2013,(12):17-17
宵,形声字,从“肖声。《说文解字》:“宵.夜也。”为什么表示“夜”的“宵”从“一”呢?因为‘‘入夜则室内窈冥(幽暗)”。有的文字学家认为,“宵”还是会意字,理由是:宵从“从小从月,“月在屋下则渐见其小”。月光照进屋内,表示夜至;随着夜渐深,月渐升,月亮显得越来越小。月出、月升、月落,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期,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100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因此,百姓与黎民,也就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才…  相似文献   

4.
度渡     
《新读写》2010,(6):17-17
度,不是广字头,它与广(房屋)不相干。《说文解字》把它归于“又”部,认为它是跟手有关的事物或概念。度,会意字,从庶从又。“庶”即庶民,俗称老百姓;“又”即手。庶又合体,直接会意就是“老百姓的手”。  相似文献   

5.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一课的注释将“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的“中原”讲作“这里指原野”。而《辞源》《辞海》也有把类似情况的“中原”解释为“原野”的。这种解释值得商榷:一是未释构成成分;二是未释语法结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原”讲作“原野”,而“中”是方位名词。方位名词“中”放在名词之前,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故“中原”应该讲作“原中”,即“原野中”。  相似文献   

8.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首先引用《说文解字》系列文献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其次,引用梁启超、沈兼士、张舜徽等学者的论述,探析了“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应是:“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最后,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9.
云弓 《老年教育》2011,(3):46-47
在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王禹俑《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相似文献   

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的语文课文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其实,语文姓“语”又姓“文”,每一篇课文都如浪花,有的开得烂漫,有的开得热烈,有的无花却有果……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用心地驻足,贪心地欣赏,满心地眷恋,感觉到其中的春意,享受到其中的愉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踩着浪花,享受浪花的营养,让学生“春潮涌动,暗香浮来”,以达到“教学闪耀灵动之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国外的军校,有的在门口专门挂个牌子,明白告示:“这里不是校园,而是军营”。这就是要提醒校内和校外的人:对军校的“第一概念”应该是——军校姓“军”,课堂姓“战”。然而,对于国内现代化军校来说,它们既是校园,又是军营,更是众多学子向往的威武之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威武之门,去了解它们那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相似文献   

12.
“教”字为左右结构.左上是“爻”字,左下像小儿形,右边是一只手持鞭子。按“六书”说法,这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新编说文解字》说是形声。并解释:“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古敬恒、刘利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  相似文献   

13.
“X士”集释     
“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①古代指未婚的男子:②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③士人;④军人;⑤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⑥指某些技术人员;⑦对人的美称;⑧姓。古往今来,“X士”的队伍不断扩大,现集释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4.
高诗令 《文教资料》2010,(10):45-47
《论语》中孔子的话语中用来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有“女”、“尔”两个字。但“女ru”只表作第二人称单数代词,而“尔”既可作单数,又可以作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从孔子话语中表示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不同用字.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并非一人理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1):30-32,49
本文从描写内容、描写风格以及诗中主人公“尔”的形象等方面,探讨《小雅·无羊》的主题,认为《无羊》并不是传统说《诗》者所说的对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牛羊盛况的赞颂,而是一首歌唱牧人在牧场上放牧牛羊情景的生动牧歌;诗中主人公“尔”并不是牛羊的占有者奴隶主贵族,而是在牧场上从事放牧劳动的牧人。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为文严谨,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姓名也绝不随便乱用,它们往往有着一定的含义。尽管有的人物有姓无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连姓名也没有,只有一种称呼或一个绰号,但它们或反映人物品质,或表现人物面貌,或点明人物地位,或折射人物心灵,无不生肖毕现,处处体现作者的匠心与机趣,在小说中有着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许多人物已成为文学画廊中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7.
先生周一贯     
周毅 《今日教育》2007,(11S):55-56
先生姓周,名一贯,字道源,“一贯”源于《论语》中的一句“吾道一以贯之”。名字是任过县府幕僚的外祖父取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19.
柳飞 《教育文汇》2004,(10):12-13
音乐教育姓什么?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且答题者身份不同,考虑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某些音乐教师的答案可能是姓“教”、姓“技”,或是姓“知”;针对教育对象——孩子而言,它可以姓“乐(le)”、姓“玩”、姓“乐(yue)”、  相似文献   

20.
王子欣 《语文知识》2002,(11):42-42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句子。其中“鸡鸣”一词,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均释作“鸡叫”或“公鸡-叫”,这就与诗的原意大相径庭了! “鸡鸣”是古代表示时间单位的名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时辰,除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外,还有一套表示时间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