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是维系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绝不轻言或盲目训斥幼儿:“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差劲”等一些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简单、粗暴甚至侮辱性的语言,不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努力培养每一个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和尊严;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活动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回应幼儿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应即回应幼儿时,首先要以简洁、明了的话语让幼儿明白自己的回答棒在什么地方、好在什么地方。例如:“你发现了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东西!”“你的知识真丰富,像个小博士!”“你的小耳朵听得可真认真!”“你还发现了这个问题啊,你真会动脑筋!”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是人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前提,它能增强人的责任感、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在幼儿期开始就要重视其自信心的培养。一、教师积极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而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也是借助于他人的评价来确定的。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尊重幼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其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多用“你真棒”“你能行”“好极了”等赞扬和鼓励的语言来肯定他们,强化他们的优点从而让他们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其次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了解幼儿的特点,把幼儿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较,就会发现他们在不断的进步。这…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诸如此类的话,长期以往,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在听课与上课间,我发现一些镜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用材料进行探索、创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案例描述"你的衣服真漂亮。""舒怡,谁给你买的新衣服?""哎呀,你的衣服真漂亮。"吃完早饭,就听几个小朋友在议论着。过去一看,原来是舒怡穿了一件新毛衣。我  相似文献   

6.
抓住契机 介入活动 这天刚上班.就看到配班周老师正在生气地收缴幼儿手中的飞机。剧老师对我说:“幼儿无心上课,拿着内制的纸飞机飞来飞去。活动室里到处都是飞机.王刚小朋友竟然将飞机飞到我的头上。惹得小朋友哄堂大笑。”周老师还说:“我已经够宽容的了,自从学了《纲要》,我也知道要改变教育观.尊重幼儿,但你看这就是尊重的结果。”我笑笑说:“你休息一下。让我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三月和煦的春风,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组织的朝阳区骨干教师培训班,近距离地走进英国幼教。我们走进英国的校园,听、看、交流、反思,近距离地感受英国幼教。给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英国学前教育中“尊重每一名幼儿”的公平教育理念。在英国,无论你是哪个种族,无论你是来自哪个国度的移民,无论贫富贵贱,每个幼儿都能在学校得到“尊重、自由、自信与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林霞 《福建教育》2014,(3):15-15,23
面对各方面日渐发展的大班幼儿,作为教师,你应该如何应对呢?是像对待小班幼儿一样呵护与劝说,还是与他们“斗智斗勇”,智慧地引导?是强硬地用“常规”进行约束,还是把他们看做“小大人”,给予更多的平等与尊重?我想,在下面的故事中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许静 《课外阅读》2011,(10):374-374
尊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儿童肯定自我的开始。首先尊重教育应从“蹲下来”开始;其次尊重教育要“走进童心”;带着爱心,主动去亲近幼儿、放飞爱心,充分地信任幼儿;尊重教育要“爱到细微”、正视幼儿间的差异、照顾幼儿间的差异、立足幼儿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幼儿在教师殷殷的期待和浓浓的爱意中,都如一束束待燃的火苗,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叶翔 《学前教育》2006,(12):19-20
一直以来。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肯定性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肯定性评价对幼儿社会性行为有正强化的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言行的出现。然而,我们对于肯定性评价的理解,常常停留在“你真棒”、“你很能干”、“你进步了”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或是奖励一朵小红花、几颗糖果的简单行为方式之中。而真正的肯定性评价应该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下面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几个典型场景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 近期.我们在地理区新投入了一份“世界地图嵌板”的工作材料。幼儿操作材料后,在地图上走走、跳跳、说说、想想,萌发了研究“世界真奇妙”的愿望。结合《纲要》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我们预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化,感知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逐步建立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我班幼儿值日生工作做得不错,他们不仅能自己打扫卫生,而且饭后端菜盘、碗筷,扫地,擦桌子,连玩具橱也整理得干干净净,我呢,往往在一边“指手划脚”地指挥,先干这个,再干那个,干完了,就来一通表扬:×××小朋友真勤劳,真爱劳动,真像值日生。今天和平时一样,我坐在椅子上指点幼儿劳动,突然周敏捷小朋友冒出这么一句话:“老师,你不是说劳动最光荣吗?那你为什么不来劳动呢?”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好说,“对对,现在就和你们一起干。”今天的值日工作做得更欢了。  相似文献   

13.
王靖华 《山东教育》2003,(36):32-32
主题的产生今天天气骤变,马有成小朋友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盥洗室,就大声叫起来:“王老师,你快来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马有成的话,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韩业达:“玻璃上的冰花真像礼花。”韩舒宁:“我看像一朵朵的菊花。”李小鹏:“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还有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马佳奕:“我家的窗户上没有冰花。”历筱厉:“哎,真奇怪,为什么教室的玻璃上没有冰花,而盥洗室的玻璃上有冰花呢?”孩子们议论得非常热烈。“玻璃上的冰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教育时机的捕捉者,首…  相似文献   

14.
《纲要》第四部分:教育评价中规定了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要求是:“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这种观点与做法正是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近几年来我园的许多教师也十分注意了“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如:评价美术作品时教师常采用请小朋友自己介绍作品的方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问:这幅画里你觉得什么地方画得最好?让幼儿学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体育活动中孩子的能力有差异,教师总是尽量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一次“走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15.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会认为我很没礼貌,怎么能说自己的老师“怪”呢?其实,真不能说我不尊重老师,实在是老师太“怪”了。  相似文献   

16.
培特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的感觉是对还是错’。怎样感受和表现音乐,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把对音乐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看作幼儿的“权利”,我是首次听到。在培特老师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处处感受着他对幼儿的理解、接纳,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尊重”二字对大家来说似乎再简单熟悉不过,尊重是一种重视和肯定,一种认同和赏识。我们该如何尊重幼儿呢?新《纲要》的颁布实施促使我对“尊重幼儿”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从事幼教二十年“小有经验”的“老”教师,认真研读过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认为比较了解所教幼儿的心理,尊重热爱幼儿,能较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是受幼儿喜爱、尊重的好老师。但自从参加(《比比和朋友》课程研究后,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的“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19.
谁叫××     
“谁叫××?”年轻的母亲愤恨得像头狮子,拉着孩子怒冲冲闯进教室。 正在教室里吃饭的幼儿被吓呆了。这位泼辣的妈妈不顾老师的解释、劝阻,旁若无人地冲着一位4岁大小的幼儿吼道:“你叫××,告诉你,今后再敢欺负我们孩子,我就把你送公安局去!” 望着这位舐犊情深的母亲,教室内的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 本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小朋友一起玩,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  相似文献   

20.
何莹  陈海霞 《教育导刊》2003,(10):45-46
一次,我园组织大班幼儿到白云山鸣春谷写生时,只见一群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幼儿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呼喊:“小鸟,你真幸福,真自由!”这时,一位平时胆怯的孩子悄悄地对老师说:“我们平时也能像小鸟一样不用排队吗?”孩子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是不是有太多的约束、太多的知识灌输、太不了解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在反思中,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