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妈祖经书及其在台湾的流传情况。重点述介近现代台湾民间几部妈祖经书的产生时代背景和内容大要,指出妈祖经书的教化功用以及它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龙晦 《成都师专学报》2009,(6):21-25,77
本文从史实研究的角度,有力驳斥了把尊经书院的创办全部归功于张之洞的观点。王闾运是薛焕聘的,而王在尊经书院的教学指导是尊经书院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张之洞从尊经创办到他提学使任满调京不到三年时间,比较起来,应该是说薛焕对尊经书院的创办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3.
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所藏东巴经是由约瑟夫·洛克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孙子昆亭·罗斯福收购而来的,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与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合作对这批经书进行整理、翻译。这批经书收集的年代早,大多数是成套的,甚至有些是珍本、孤本,这批经书在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重修清真寺记碑》、《尊崇经寺记碑》等文献的记载,考察了古代开封犹太人经书的分类、册数和修复状况,经书的流失走向,勾勒了这一民族团体的兴衰沉浮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戴震清醒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五经四书作为平息争论的权威依据,故而采取了专力于客观性解经的策略。因此方东树提醒经书与"里巷话言、官牍文书"不同时,并未把握到戴学自身的脉络。但戴震并非没有体认求道的进路,因为前理解包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两大部分,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归宿。这是戴震有时将典章制度列为解经的前提条件,而在《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和《古经解钩沉序》二文中却作为经书唯一所指的根本原因。当典章制度作为经书唯一所指时,戴震可谓比宋明理学家更为激进的体认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表现了他对经书怀疑的经学思想。这是对官方统一经学思想的背离。他疑经的立足点是对史实的追究,但并不是要推倒经典的权威地位,主要意图是要求重新解释经书。  相似文献   

7.
关于开展大学生"读经"第二课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明 《教育与职业》2007,(20):188-189
由于现实的需要和我国古典经书的巨大价值与作用以及"读经"活动积累了相当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因此开展大学生"读经"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此同时,对于经书中的一些糟粕,需要做细致的鉴别与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8.
寿涌 《中文自修》2003,(11):39-40
鲁迅先生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著名散文,描述了他幼年时代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  相似文献   

9.
纳西东巴经主要来自白地、丽江的宝山、丽江坝、鲁甸这几个地区。这几地经书的语音、词汇和文字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书写风格各异、字的疏密程度不同的各个地方流派。从书写风格来看,白地、丽江、鲁甸三地经书形成由疏渐密的大致趋势,假借字的数量与字的疏密程度成正比关系;同时,三地相同内容的经书,所用东巴文的数量、字词对应关系、假借字数量和所用被借字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身边有佛     
<正>儿子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我索性给他买了一套光盘,他乐得天天看,耳濡目染,我对其中的许多情节也都背得滚瓜烂熟。于是,在那一段时间里,《西游记》便成了我们最重要的"共同语言"。"妈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一天,儿子突然问我。"因为佛在西天,经书又在佛那里,不到西天怎么能见到佛,取到经书呢?""取到了经书又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中医文献的主要载体是图书。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书、专著和对经书、专著进行注释析义的书籍;二是据经书、专著生成的临床各科的文献;三是史志中所载的医药记事;四是散见于历代诸子著作中的单篇论文。因为中医典籍历史悠久,著述分散,数量庞大,汗牛充栋,所以中医文献的分类工作也有着悠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老和尚在先后两天里,分别安排甲乙两个小和尚去另一座寺院取一本经书。他对两个小和尚都是这么讲的:“那座寺院在我们的正南方,你在去的路上千万别走叉了道,要一直往前走。”头天清晨去的甲和尚不到中午回来了,可他没取来经书,他对老和尚说:“你指的路根本不对,一直往前走,隔着一座无法逾越的悬崖呢。”老和尚让他先休息去了。第二天清晨去的乙和尚,直到天黑才回来,他终于取回了老和尚要的经书。那本经书的扉页上赫然印着:所有的目的地都是正前方,但并不说明走向目的地的路线没有任何曲折。绕过无法攀登的悬崖  相似文献   

13.
经与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处在变动之中。孔子整理、编纂后的六经与先秦诸子学皆源出“前孔子之经”,即三代以来的史料性质文献。孔子经典化的六经为先秦孔门弟子经学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文本依据和之后历代经学思想之总根源,因其上升为汉以后的文化典范,造成九流之学皆出于六经的假象。然而,如对经书与经学加以区分,考虑到经书系统并非静止凝固,往往随时代精神与社会情境的需要而动态扩展,而其中最显著者,莫过于升格子书为经书。  相似文献   

14.
据说,在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一部经书,滴上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经书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公认的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或许,“蜂蜜”还真管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表现了他对经书怀疑的经学思想。这是对官方统一经学思想的背离。他疑经的立足点是对史实的追究,但并不是要推切经典的权威地位,主要意图是要求重新解释经书。  相似文献   

16.
1.有三个祭司关在经院里读了十来年经书,自以为学问渊博。  相似文献   

17.
对经典的诠释真是太多了。我总以为,“经”是经书,“典”是典籍。经书,教人常诵,引导遵循。典籍,供人常查,打通学脉。至于后世不是经书的,也叫经典,那多数是以“经典”喻之了,也当属经典之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经典生生不息,永远鲜活,载于文字,传承于人。然而,经典又必须是超越于人的,因为它来自高境界的人生,并使人生向更高境界进发,创造新的人生与世界。经典的fir值,就在于此,生命被唤醒、被涵养,最终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今存宋代儒家经书版本实物看,宋代经书版本的文本类型,大体可分为白文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合刻本四类,其中经注本又可划分为单经注本、经注附释文本及重言重意本三类;注疏合刻本又可分为不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与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两类。  相似文献   

19.
排瑶法事用12经书在排瑶古籍文献及其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前四部经书(即本文所讨论的)较为详实地记录了排瑶古代行军用兵与丧葬习俗的有关内容,赞美了排瑶人民高度的劳动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同等对待生死的乐观人生态度,蕴涵着丰富朴实的唯物思想和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许多学者,多从“经书”中汲取养料,利用“经书”中的某些资料、观点以发挥自己的思想,乃至构成自己的体系。“经学”在历史上的确有很大影响。“经学”奠基于两汉,因此,研究汉代思想者,必须探讨“经学”,而研究中国经学者,也必须了解两汉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