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半微量相平衡装置,测定了RbBr-PEG(600)-H2O三元体系在25℃、30℃和35℃下的等温平衡溶解度,同时测定了不同PEG含量下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所研究的温度下均没有出现分层现象,RbB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同一温度下RbBr的溶解度随聚乙二醇含量的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用四参数方程对溶解度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CsBr-C2H5OH-H2O三元体系在25,35和45℃三个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同时得到了三元体系饱和溶液中不同盐浓度下的折光率数据.实验结果表明,CsBr的溶解度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且折光率数据也逐渐减小.用经验关联方程InS=A+Bω2+Cω2^2+Dω2^3对溶解度和醇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NH4Cl-NH4SCN-H2O三元体系在0℃和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折光率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的等温溶度图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构成,在0℃和30℃时共饱点的组成NH4Cl和NH4SC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2%,51.39%;6.70%,61.88%.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H4Cl-H2O在0℃、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等温溶度图及折光指数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H2O和NH4Cl.在0℃和30℃时LiCl和NH4Cl共饱点的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8.50%,3.50%;44.80%,3.51%.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H4Cl-H2O在0℃、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等温溶度图及折光指数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H2O和NH4Cl.在0℃和30℃时LiCl和NH4Cl共饱点的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8.50%,3.50%;44.80%,3.51%.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NH4Cl-NH4SCN-H2O三元体系在0℃和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折光率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的等温溶度图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构成,在0℃和30℃时共饱点的组成NH4Cl和NH4SC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2%,51.39%;6.70%,61.88%。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半微量相平衡研究方法,研究了La(NO_3)_3·4H_2O-4′-NO_2B15C5-CHCN三元体系在25℃和1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25℃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只有一种计量络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生成,该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解度曲线覆盖的范围很大。利用不同方法获得了固态络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度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热与热重分析等研究了它的组成和性质,考查了它的水合度与后处理条件的关系,制得了二水合物La(NO_3)_3·NO_2B15C5·2H_2O及其无水形式。  相似文献   

8.
用折光率法测定了45℃、52℃、60℃三种温度下,对苯二酚在乙醇、正丁醇、正戊醇、异丙醚中浓度与折光率的关系以及饱和溶解度。首先进行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验证,试验表明回收率在94.5%-102.4%之间,因而方法的可信度较高。最大溶解度平衡时间的测量表明:对于不饱和体系,振荡2小时,静置0.5小时,误差已小于0.1%;对于饱和溶解度,则必须振荡6-9小时,才能达到最大溶解度,这时误差小于0.02%。工作曲线表明,在这些溶剂中,对苯二酚的溶解度可大到接近23%,其折光率与浓度关系是一条较好的直线。与同一溶剂的苯酚工作曲线相比,相同浓度时对苯二酚的折射率较大,但相差不是很大,因而用平均工作曲线可以测量混合酚类的浓度,误差不大于2%。对于在线估计混合酚类的浓度,这是一个快速而有意义的方法。如果利用气相色谱估计得到对苯二酚与苯酚的比例,则利用内插工作曲线,用本方法测定的混合酚类的浓度误差可小到0.1%。对苯二酚在几种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是有用的热力学数据,尚未见过何处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9.
采用可变体积高压釜测定了正辛醇和CO_2组成的二元体系在308.2K和313.2K温度和高压下的气液相平衡数据.讨论了温度、压力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同压下,随温度的升高,CO_2在液相中的溶解度降低;同温下,CO_2在液相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运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PR)和Vander Waals-2混合规则建立了相平衡模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元体系Li2SO4-HAc-H2O35℃时的相平衡,并测定了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与组成的关系图。该三元体系由一支溶度曲线组成,属简单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和文献以2NO2?N2O4平衡体系为例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设计相关实验,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压强改变时,体系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动力学实验证明,2NO2?N2O4的反应速率是很快的,在气体压缩的同时就达到新的平衡,不存在由旧平衡到新平衡的"过渡态".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很可能是温度...  相似文献   

12.
以测定体系折光率的方法并由工作曲线确定其相平衡体系的组成,以甲醇-正己烷体系为例研究了部分互溶双液系液-液平衡相图的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三元体系Cu (NO3)2EBUH2O 在30 ℃时的等温溶度与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体系形成组成为1 : 2 的新相, 该相为异成份溶解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新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一种快速测量中等浓度苯酚的简明方法,对于在线检测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用折光率法测定了常压下45℃到60℃间苯酚在无水乙醇、正戊醇、氯仿、四氯化碳、正庚烷中的浓度和苯酚-正庚烷的部分相图。首先进行了方法可靠性和精密度验证。对环己烷-甲醇体系,进行了平衡时间与折光率测量,得出振荡2小时,静止1小时,折光率趋于稳定,误差小于0.05%,从而确定本装置下实验条件为恒温振荡2小时、静止1小时。我们对苯酚-正戊醇体系进行了回收率实验,实验表明回收率可达98.36%。测得45℃、52℃、60℃下的各组工作曲线,曲线表明折光率与溶质浓度在15%以下可用直线近似,在大浓度范围偏离线性关系。因此,在15%以下,可用线性关系求得溶质浓度,超过这一范围,必须用实测工作曲线,才能减少误差。从曲线的等间隔可以看出:同一浓度下,在小温度范围内,线性关系成立。作为实例,我们研究了苯酚-正庚烷体系,这是一个两相体系。首先测定了苯酚-正庚烷体系在两个单相区域的工作曲线。在15%浓度范围内都是一条直线,但它们的斜率竟差4倍。由不同温度下的工作曲线,得到了苯酚-正庚烷体系的部分相图。实验表明,用本方法测量中等浓度苯酚是一种简明、快速而有相当正确度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解着色液主盐的选择1.镍盐电解着色液镍盐(Ni~(2 ))电解着色液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镍(NiSO_4),硼酸(H_3BO_3),硫酸铵(NH_4)_2SO_4硫酸镁(MgSO_4),其中主盐是硫酸镍(NiSO_4),也是着色的关键.硼酸(H_3BO_3)在该电解着色液中作为缓冲剂,目的在于控制PH值,硫酸铵(NH_4)_2SO_4和硫酸镁(MgSO_4)为导电盐存在,经研究后,确定了各成份的含量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三元体系Na+/C1-,SO2-4-H2O中Na2C1和Na2SO4的结晶动力学关系,取得了与相图相一致的结果.NaC1的溶解度对温度不敏感,随温度降低,其溶解度降低不多.Na2SO4对温度表现得较为敏感,随温度降低,结晶析出量较大.NaC1结晶物质地坚硬、粒度均匀,在壁画盐害表现形式上应以点状疱疹为主.Na2SO2结晶物主要以十水硫酸钠Na2SO4·10H2O的形式析出,质地疏松,易风化,易返潮,所导致的壁画酥碱病变有一定的反复性.Na2SO4的过饱和溶解度大,易富集,易浓缩,结晶区域较大,相应破坏面也较大,在壁画盐害的表现形式应以粉状酥碱为主,如壁画较大面积的空鼓、地仗层酥松等.  相似文献   

18.
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液固体系相平衡,建立了283K和288K下Na2SO4-H2O2-H2O三元体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的训练结果偏差平方和分别为7 2×10-5和4 1×10-5,网络模型仿真的结果与实验值能够很好的吻合,所建能较好地描述该体系液固相平衡的溶解度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度解读CO2-H2O-CaCO3体系可能存在的多重平衡,建立研究Ca(HCO3)2溶解度模型并计算CaCO3在不同CO2分压下的溶解量.分析有关数据认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之所以能变清的机理是在CO2作用下,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的结果.建议将饱和澄清石灰水稀释1倍左右后再通入足量的CO2最终能使浑浊变澄清.  相似文献   

20.
利用VB6.0和普通化学热力学相关公式,编制了一温度对2NO2(=)N2O4平衡反应的影响演示程序.相比传统高中化学平衡教学实验演示较生动形象,温度调节范围广,且程序编制的思路和代码简单易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