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静 《华章》2012,(19)
封建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与描写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与封建思想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迅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来审视特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对积存已久的社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见解。在"五四"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觉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类型。鲁迅以剖析知识分子和封建制度的关系为重点,注重展示社会剧变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作用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分析,将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归结为三个系列,即孤独、决绝的叛逆者形象,封建复古派或卫道者形象.“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悲剧形象.着力剖析了三个系列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及灵魂特质.深刻地揭示出这三类知识分子形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运动的肇发期起到它的落潮期,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极其关注,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鲁迅积极而深刻地探索、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就鲁迅小说中所叙写的觉醒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进行阐述,并认为这同时也是鲁迅刻画20世纪初中国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重要创作支点.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7.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概括地代表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没有沿用学术图对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分类标准.而是从易卜生"舞台即人生"的戏剧角度将其界定为"舞台上的知识分子"和"舞台下的知识分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分类的原由,两类知识分子不同的心态和两类知识分予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鲁迅两部出色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有许多涉及到知识分子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塑造了当时众多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的面貌和精神,集中概括了极其深广的历史内容。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精当独到的结构艺术,来展示其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和灵魂剖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一生未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其笔下的儿童形象却参与了五四时代现代文学史对“儿童的发现”。过去研究鲁迅作品的诸多著述研究重点是鲁迅笔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而忽视了鲁迅作品中大量儿童形象。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少,其中许多涉及儿童形象。鲁迅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绝不是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的陪衬,而是与农民、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重要一类。鲁迅一向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的生活和遭际 ,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史涓生、肖涧秋、方鸿渐是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中的典型 ,他们追求趋同 ,际遇各异 ,从中体现了鲁迅、柔石、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性格特点、思想弱点的探索、思考和反映。  相似文献   

11.
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分析鲁迅笔下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悲剧命运为基础,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本质和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迫害。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扼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呐喊,号召知识分子要勇敢地与当时的黑暗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中国社会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的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他们的精神危机,以内向的反省与忏悔对他们的痛苦灵魂进行了深刻追寻。按照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对政治和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抗议、疏离、退隐和裂变四种。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都掉进了一座精神与灵魂痛苦的“炼狱”而无法自我解脱,鲁迅的笔触总是紧紧地地集中在对主人公的痛苦灵魂的深刻追寻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总体的表现趋向是给我们一种追寻意味。通过对主人公“怪异”行为的抓取,描绘出一幅幅痛苦灵魂挣扎图。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形象;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形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悲剧形象的根源所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7,(9)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对于当时变革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及其命运,鲁迅在他的小说里作了形象而生动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鲁迅叛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距离控制孙丽涛鲁迅反封建的思想突出体现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尤其是对叛逆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鲁迅在这一类系列形象中更多地揉进了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人生体验:封建宗法网络中痛苦的挣扎和反抗,新的价值观念树立后又面对无以置...  相似文献   

16.
宋益琴同学问:“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他们同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应该如何认识这两个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同学们知道,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就能更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的形象,虽然出自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的不同作家之手,但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分别代表了从科举阶梯上跌落下来和爬上去了的两类封建知识分子,在文坛上各领风骚。先看孔乙己,他苦读大半生,连半个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面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依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奋起抗争,但是当她们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时就败下阵来,彷徨于“歧路”与“穷途”,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河湾》中,后殖民时期代表作家奈保尔塑造了一群后殖民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丧失文化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或自我放逐,或模仿宗主国文化,在"失根"状态中苦苦煎熬。《河湾》反映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时期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和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四年,陈涌在《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曾指出:“和研究与表现农民的时候一样,鲁迅是在寻求解答什么力量可以解除人民的苦难这个问题来研究和表现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问题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呐喊》《彷徨》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奇光异彩。〈一〉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的牺牲品和殉葬者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白光》中的陈士成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因为浸染了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他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体认与思考,因而在现代文学中有着独特的蕴涵和价值,论者多从知识分子命运的角度对《孤独者》进行解读。近10年中,一些论者仍延续以前社会学角度的解读:王学谦、张福贵的《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认为"觉醒者的悲剧深深地根植于人的存在之中";而"封建文化正是经由这种人的存在特征""将觉醒者扼杀"。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在封建文化的语境中受到双重的约束: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