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2.
乘法分配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是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生计算上的一个难关。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进行美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渗透简洁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5个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进行美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渗透简洁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5个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卞恩鸿 《河北教育》2008,(10):22-22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是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五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7.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由此可知,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简便计算谈三点体会。一、简算的实质是变形、凑整。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在学习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培养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陈叶波 《山东教育》2011,(11):40-4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许多简便计算都要归结到乘法分配律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乘法分配律,耍让学生掌握得熟门熟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揭示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性质.利用这些定律可以简化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要注意这些定律的应用,以便迅速而准确地求出结果.一、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例1计算:W(1)原或一(一75.8—242)+(31.OS—1.08)—-10o+30—一70.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例2计算: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3计算:四、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例4计算:五、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综合应用例5计算:利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运算@范子坚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考: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  相似文献   

14.
<正>“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的又一个运算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较难理解,学生在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将是我们教研团队研讨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叶波 《山东教育》2011,(31):40-4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许多简便计算都要归结到乘法分配律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乘法分配律,要让学生掌握得熟门熟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  相似文献   

16.
刘芳 《湖南教育》2007,(8):34-35
一、说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  相似文献   

17.
楚科新 《小学生》2010,(1):20-21
1说教材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似文献   

18.
张维煊 《云南教育》2005,(26):24-24
小学阶段的四则混合运算,有时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另外,对于除法还可以运用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我们不妨称其为“除法的分配性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数的运算性质、数的组成规律,把算式适当变形,使运算过程凑整,从而使计算变得简单、容易、方便。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简算的实质是变形与凑整,变形是为了凑整,凑整指导变形。 在简便计算中,由于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20.
<正>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而简便运算又是计算中的精华。简便运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想。如何提升简便运算教学的有效性,演绎简便运算教学的精彩呢?一、研读教材找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五种运算律的初次出现是在四年级,也是学生初次学习整数的简算;五年级侧重于小数的简算;六年级侧重于分数的简算。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这五种运算律从整数运算类推到小数与分数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