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晓邦是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拓荒者,他在新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耕耘、辛勤探索,从舞蹈教学与理论、舞蹈艺术思想两方面为中国的舞蹈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吴晓邦艺术生涯的探讨,是理解中国现代舞蹈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是我国舞蹈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作为表演性艺术的女乐舞蹈在政治经济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了一些著名女乐舞者,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类拓宽了自身的“视界”,无需走千里路也可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无需身处某一时期便可全然得知该时期的事件,这便是网络的便捷性。而舞蹈艺术也同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迈入新媒体时期并在舞蹈艺术传播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舞蹈不再是“区域文化”并拓宽了舞蹈艺术文化的受众面,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舞蹈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网络的“线上”传播,舞蹈艺术通过互联网媒介达到的大范围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4.
锅庄舞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艳 《兰台世界》2012,(36):31-32
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史前时期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记载了当时人们为抒发内心情感而群起舞之的热烈场面,这就是盛行于当下的藏族锅庄舞。  相似文献   

5.
游海 《兰台世界》2012,(27):71-72
中国舞蹈艺术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其中宋代舞蹈艺术异常繁荣。尽管宋代宫廷舞蹈明显衰落,但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民间大众舞蹈与以往朝代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每个时代的舞蹈又有其独特的风格。笔者就宋代舞蹈的表演形式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能对宋代舞蹈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孙红星 《兰台世界》2014,(9):113-114
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每个时代的舞蹈又有其独特的风格。笔者就宋代舞蹈的表演形式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能对宋代舞蹈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孟祥凤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6):127-129,133
19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历史观及图书史观.对中国图书史的源流及其规律予以阐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些成果的梳理和研究还显得很单薄.试以代表性的书史研究著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近百年中国图书史的研究情况做一分析评价,并初步总结出不同时期图书史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冯燕 《兰台世界》2015,(5):132-133
楚舞是一种开放的舞蹈艺术体系,吸收了楚地舞蹈艺术的精粹并众采其他民族舞蹈艺术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无穷魅力和强盛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奠定了中国舞蹈美学的基调,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楚舞是一种开放的舞蹈艺术体系,吸收了楚地舞蹈艺术的精粹并众采其他民族舞蹈艺术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无穷魅力和强盛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奠定了中国舞蹈美学的基调,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1.
论电视舞蹈的艺术与传播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舞蹈是舞蹈与电视的结合,以舞蹈艺术为主体,综合利用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以影像存在于荧屏上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包括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等,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主要指摄像、剪辑或者蒙太奇、电脑特技等.  相似文献   

12.
段妃 《记者摇篮》2012,(12):75-76
中国舞蹈界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过程中,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的舞台艺术革命已全面展开。舞蹈、舞剧与多媒体的结合成了一个突出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实物布景道具已经由声、光、电、视频综合技术所逐渐替代。从观众接受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舞蹈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时代到来了。在重视艺术本体与  相似文献   

13.
马强 《传媒》2015,(8):61-6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舞蹈与电视融合会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14.
毕丹 《大观周刊》2011,(20):192-192,111
在中国艺术朝气蓬勃发展的今天.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不同的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向国人以及世界展示着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与风采。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舞蹈编导的重要作用。当全国各地都在欣欣向荣的全力发展舞蹈编创事业时,辽宁作为艺术大省、艺术强省却稍显落后。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宫廷舞处于中国古代宫廷舞蹈发展的转折时期,它继承了汉唐的遗风,但又力求创新改变。大曲歌舞即是宋代宫廷舞求新求变的产物。它将诗歌、舞蹈、音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程式性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在解放区出版发行了大量图书报刊,是该时期的重要文献。天津图书馆藏有不少革命文献,其内容及版本价值较高,对从事党史及其出版史研究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顶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说歌剧在中国没有基础,其实不然。 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经过威尔第和普契尼的发展传向欧洲各国。而“五四运动”将它带到了中国.中国的音乐者们开始探索中国的歌剧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顸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艺术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戴爱莲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创始人,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大批的人才,有着"中国舞蹈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