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苏联完法学研究模式转向对西方宪法学的引进与介绍,并对近代中国宪法和宪法学也进行了反思。宪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走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得以扩充,对公民权利、人大制度、政党制度、修宪问题等研究走向深化,宪法学的实践价值有所提高。同时,当前的宪法学也存在一些诸如“本土化”研究不足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建设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注重宪法学实际社会价值的发挥,为民族、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宪法学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也必将成为宪法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法学教学改革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宪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宪法课本与宪法文本的关系、宪法学热点与难点问题,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改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宪法学研究方法已经由注释宪法学走入了规范宪法学阶段,如今又在向着宪法解释学转型。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进行辨异,并从中国宪法学和当前宪法发展现状出发,对两种方法进行选择,提出以宪法解释学为重心,以规范宪法学为补充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是不可能脱离于一国的历史与社会发展而凭空产生的。中国宪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在当今中国社会实际发挥影响作用的宪法思想是多元而又复杂的。未来中国宪法思想最大的发展应该是形成于 2 0世纪下半叶的现代宪法思想的不断成熟与发扬光大 ,而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宪法思想的影响力会相对减弱 ,西方某些宪法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增大。未来宪法思想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中国未来宪法制度的相应调整和宪法实践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文章考察了新中国宪法发展受到域外因素影响的历史,包括54宪法受到苏联决定性影响,75、78宪法在相对封闭的国际环境中产生,82宪法以54宪法为基础,也间接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82宪法的四个修正案则更多受到欧美国家社会生活模式及宪法的影响。文章提出宪法有最低限度基本价值的通约性,宪法发展要无分中国与外国,无分东方与西方,以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求具体制度和宪政途径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宪法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宪法追求的价值——社会发展是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宪法制度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司法机关在私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理论和实践、司法机关在公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问题、宪法司法适用的规则、完善宪法的司法适用,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程序与宪政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宪政中的程序即宪法程序,是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程序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其内在价值着宪法程序具有不同依赖于外在目的或程序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独立性。宪法程序构建模式有两种,即严格规划模式和正当国宪政建设的实践,当前的宪政建设应在正当程序模式基础上优行销地程序。  相似文献   

8.
宪法学可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层次上独立地展开,宪法科学以实然宪法的应用为中心,宪法哲学以宪法的应然为中心。我国传统宪法学含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宪法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妨碍了宪法哲学的产生。我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是要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个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推进宪法科学的实证化,一方面提高宪法学的哲学品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宪法的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一种释宪主义的发展观,主张采用微观的、渐进的宪法解释模式来弥补宪法条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鸿沟,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但是,从对宪法的实质意义上的分类以及对中国宪法的现实定位来看,现行宪法还不具有进行宪法解释的充足条件,因而单纯的宪法解释的发展进路对于中国的宪政建设来说可能意义甚微。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解释自宪法产生之日起就与宪法相伴而生,并且历来受到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尚未能完全建立起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认识到宪法解释的价值所在。为此,充分认识宪法解释的价值,激活宪法解释的运作制度,乃是中国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宪法监督制度的设立及其实现是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主要依据,如果没有该项制度或该项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法治国家。而违宪审查制度又恰是宪法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一种非司法化、非专门化的监督制度,它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植根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但在现实运作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不能充分、有效地保障宪法的实施。因而,我国应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既符合现代宪政要求,又满足于现实国情的,专门化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近50年的社会主义宪政史,既书写了她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崭新历史篇章,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足迹。考察新中国曾有过的四部宪法的酝酿、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各自命运和频繁修宪的历史。探寻其背后深层次的动因及其历史渊源,皆由于宪法的确认、证成功能及其所依的政治和社会资源的变迁所致。基于此,须对新中国频繁修宪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使之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尤其使其可持续发展理论进一步与法治发展相结合更快更好的使我国的民主法治环境上升到新的高度,是我们现阶段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宪政实践的创新发展时期。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回归“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地位和建设“权威体制”,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承认私营经济,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正是经过这四个阶段对宪政实践路径的探索,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自由,才使中国政府一步步成为民主法治的政府,才使中国政治一步步成为以法理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是宪政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宪法监督实为“议会至上”理念下的前苏联模式且并未有效运作;为实现法治,必须寻求有效运作的宪法监督机制。但是,欧美“经典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因而不可能简单移植。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当是复合模式,即宪法监督的职能由立法机关与专门机关组成的复合式宪法监督机构承担。复合模式的运作,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步走。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施行以来,明确规定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将全面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同命不同价”的社会现状似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必然推动着我国法治发展进程迈向更加巨大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同时,对我国的法治理念也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但是,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并且结合我国现阶段不平衡的社会经济状况,显然,这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同命同价”在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进程中,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的道路还会很艰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的法治国家中,宪法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法律的效力等级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一切法律规范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所以宪法监督对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的宪法经过了多次修订,在宪法的监督制度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域外的先进制度予以借鉴,以促进宪法监督制度的进一步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宪法权威是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在国家和社会日常运行中,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简而言之就是要体现宪法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但在我国,树立宪法权威主要应当完善宪法自身的不足,健全宪法保障与诉讼制度和提高全民的宪法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宪政作为法治的最高形式,为整个法律体系提供了必要的道德根基。但目前我们的公德实践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社会公德的滑坡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并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宪政视野下将如何完善我国公德建设极其重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德现状,笔者认为,应运用法律手段促进与维护社会公德的建设来采取配套措施,推进社会公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