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引发了人们对"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风险和"同命不同价"的广泛争议,而即将实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又将"同命同价"规定了太多的限制条件,离人们真正期待的、完全的、普遍的"同命同价"还相差太远,我国的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缺陷。完善我国人身伤亡损害赔偿制度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消除城乡差别,而是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确定为定额化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人不分城乡、地不分东西的全国统一赔偿标准,并适当考虑个人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以便彰显生命的尊严,真正实现"同命同价",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并非法律上的概念,而是公众基于现行法律对交通事故受害人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身份的划分而导致赔偿数额的巨大差异所产生的理解的偏差,并由此产生的一个生活上的概念.通过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认定标准的分析,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身份的划分对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影响,分析了"同命是否同价"问题上的各种观点,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视点     
《中国职工教育》2009,(8):56-58
我国迎来新一轮“城市化”热潮,本世纪首次大规模法律清理,“民富国强”将取代“国强民富”从“行动政府”向“思想政府”转变,实行“同命同价”考验立法者智慧,“泛政治化”手段要慎用。  相似文献   

4.
法治思维: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法治视野诠释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具有特定的意蕴.民主法治、诚实守信、地位平等、法治文化、权利救济诸要素赋予了和谐校园的法治内涵;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指向,即公平正义是和谐校园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价值实践;和谐校园内涵中的法治理念及价值指向中的公平正义,决定了和谐校园建构的路径选择必然以权利本位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同命不同价"现象,一直为我国社会公众所诟病,具有很大争议。死亡损害赔偿不是生命按质"定价",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它应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死亡赔偿应给予受害人更多的经济财产赔偿,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加强公民对他人生命权的敬畏,防止肆意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这应是我国立法政策的法治取向。  相似文献   

6.
廖腾琼 《高教论坛》2012,(3):105-107
随着我国法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法治化进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不足,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不能适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高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法治的价值目标,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法治高校建设,健全制度,用法律规范和约束高校办学行为,依法自主管理,保障师生合法权利,理顺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十大七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蕴涵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诚信友爱”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在法治与德治方面的路径选择,“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在效率与公平方面的社会诉求,和谐社会蕴含着代际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规模稳定的背后体现的是高校由规模效益到内涵提升的发展走向,由此而来的是高校发展模式的迅速嬗变。这种“嬗变”的实现有赖于高校扩招的法治化,还必须上升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高校扩招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高校招生由均衡发展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转换、高校管理从依法行政到权利救济的法治路径转换,从而彰显高校扩招中的法治关怀,体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人治传统的国家,解析法治要义,疏理法治理念,显然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十分迫切的必不可少的奠基之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们认为“法治”与“人治”相对,是专制的对立面;法治以“权利为本位”,旨在保障人权;法治是限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和强制力量;法治的基本标志是“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坚持和实现公平正义原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愈加重要,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来看,我们应该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实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总任务及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的两面性体现在现实实践和理想状态、公正制度和公正德行、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的有机统一.政府在公平正义两面性融合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我国公平正义从现实实践向理想状态转变的引领者,是公正制度和公正德行推进的领跑者,是公民无条件履行公平正义义务的催化者.因此,我国政府推进公平正义进程应该从完善公正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加强法治建设和强化公民公正德行养成等方面正确定位,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公平正义进程.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基本信条,是能够看得到的正义。对公民给予平等的关怀,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共同准则。但在当代中国,囿于历史的局限,人为地建立起了二元社会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在二元社会结构中长期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不平等的地位。法律和行政管理需要对社会人员进行分类无可厚非,但分类不应当成为造成不平等的理由。《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折射出"同命不同价"到"同命同价"农民平等权保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从方式方法到能力本领,必须有一个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学校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亟须回答这一命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是指统领学校治理全局的主导性理念及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的根本性方式。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是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有法治本身的理念价值、规则价值、程序价值和文化价值,又有在学校治理中彰显法治理念、依循法律规则、凸显程序正义、弘扬法治文化的实践价值。新时代,应当坚持以法治价值为引领、更新学校治理基本理念,坚持以法律规范为统领、构建学校治理规则体系,坚持以程序正义为核心、强化学校治理程序规范,坚持以法治文化为基础、形成学校治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一、法治价值追求在法治教育专册的体现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这些法治价值追求在法治教育专册中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1.法治价值追求的专题介绍法治教育专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由第七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获得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此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由规模效益到内涵提升的发展走向是高校扩招规模稳定后的必然选择,由此而来是高校发展模式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的实现有赖于高校扩招的法治化,还必须上升到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高校扩招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高校招生由均衡发展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转换、高校管理从依法行政到权利救济的法治路径转换,从而彰显高校扩招中的法治理念,体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化价值.内在价值最主要的方面是教育价值,具体包括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价值、思维价值、创新价值、职业道德价值.诊所法律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办案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观念的树立,从而体现法律援助和推动法治进程的外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为政”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各具特色,每个部分又相互交织,构成“为政”内涵丰富而又系统的体系.“为政”理念灌注了孔子超前的政治智慧,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并且深入到人们灵魂深处,它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孔子的“为政”思维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原则要求的确立发挥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与文化指导作用,体现了巨大的时代价值.运用孔子的“为政”哲学思维,一个完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以更加丰富的姿态走进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