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陶恒勇  陈莉 《快乐阅读》2011,(10):147-148
首因效应心理学家卢钦斯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两段文字编写一个叫杰姆的男孩的故事,一段文字写优点,一段文字写缺点。甲组被试者看的材料优点在前缺点在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老师要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造句,有个学生写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老师批改时,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划了一道线,还打了批语:“此句不通,另作。”“另作”两  相似文献   

3.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写段的能力,可作如下训练: 一、整理乱句成段。把一段打乱了句序的话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它整里成一段通顺的话。培养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二、运用词语写段。把几个词语变给学生,让学生写一段话,用进这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写过这样一则教育叙事:我想请大家读读一位学生写的关于我“笑”的片段,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以下“微笑教学”。写这篇作文的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我的命题是《我尊敬的一个人》,没有让学生写我的意思,但他写了我。不过,题目改成了《于老师的笑》。……一天,于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到“金鱼”二字,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许许多多的金鱼形象,红的、黄的、黑的、白的……于是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在课本上画起来。一条、两条、三条……忽然笔不听使唤了,画不动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于老师把我的笔给摁住了。我用手捂着…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近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先教学生模仿范文的论证方法写片段。例如教学生写类比论证方法的片段时,我出了一个题——《从揠苗助长谈起》,要学生仿照《伟大转变和重新学习》一文中的一段(即用南郭先生吹竽作比的一段)写。多数学生在这次写作中,联系实际,举出许多典型事例:有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我担任初八四级一班的语文课,当时学生的写作情况是这样的:每次作文之前,要老师先讲这篇作文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或者要求老师读一篇范文、然后比着范文套。老师用自己的脑筋去代替学生的脑筋,满头大汗地背学生爬坡,结果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于是,我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逐步改变指导学生作文和改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说明六年制第三册17课《北京》 ,全文分五个自然段 ,紧紧围绕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来写。第一段开篇点题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第二段写天安门美 ;第三段写市容美 ;第四段写风景美 ;第五段用“北京真美啊!”的赞叹句子扣题结尾。本课是一类课文 ,分三课时完成。一课时初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目视双行”正确地读到“目视汉字”正确、流利地读 ,训练学生独立识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二课时讲读课文 ,通过抓关键词句的理解 ,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 ,使学生体会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8.
学生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了,必须加强连句成段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段是由一个一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培养他们掌握组句成段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练习写一篇文章,就可减少语句衔接不起来,甚至颠三倒四的毛病。 如何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我的做法是: 一、在读讲课文时,指导学生分析段的结构,了解作者是怎样积句成段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我扣住这两种构段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求医(节选)     
我见过两种医生,一种满腹经纶,一写可以写上半天,内容不外乎“全身突发性部分之大痒……足、头、腹无处不痒……病人痒时症状如下……”曾闻一个医生写好,病人早已呼呼而睡。还有一种医生惜字如金,偌大一张病历卡上就写一个“痒”。我今日所遇的女医生有别于这两种,写了一段后笔下羞涩,无话可写,看看同事,正在伏案作文章,病历卡上已经被写得黑漆漆一片,颇为壮观,一看就是权威和知识的代表。这位女医生不甘示弱,凑几个字后实在写不出,又怕她的尴尬被我看穿,只好和我聊天。她看看病历卡,认识我的名字“韩寒”却不知道普通话怎么念,闭上眼睛读:…  相似文献   

10.
《我盼春天的荠菜》(小语第九册)一文写了旧社会一个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反映了穷苦孩子对自由富足生活的向往,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财主的罪恶。全文分四段,其中二、三段回忆了“我”小时候因为饿,吃野花野菜;又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的人拿着粗木棒凶狠地追赶……在教学这两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填空“()的我”,以此为线索理解课文。学生们踊跃地上讲台填自己的理解:(饥饿)的我,(羞愧)的我,(害怕)的我……这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小女孩嘴那么馋,去偷财主家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lt;倔强的小红军&;gt;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一上课,于老师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学生发生冲突,而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则是一门艺术.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个教育案例:一个语文老师把班级里作业写得极不认真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打算进行批评教育,谁知其中一个学生当众愤然地将作业撕成两半……而此时这个语文老师凝视了这个学生几秒,然后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继续和其他学生谈心.那个学生则趴在旁边的空桌上,开始写着什么,原以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孰知他在写其他作业……这个语文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淡淡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回去吧,好好想想."这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13.
&;lt;我盼春天的荠菜&;gt;(小语第九册)一文写了旧社会一个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反映了穷苦孩子对自由富足生活的向往,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财主的罪恶.全文分四段,其中二、三段回忆了“我“小时候因为饿,吃野花野菜;又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的人拿着粗木棒凶狠地追赶……在教学这两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填空“()的我“,以此为线索理解课文.学生们踊跃地上讲台填自己的理解:(饥饿)的我,(羞愧)的我,(害怕)的我……这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小女孩嘴那么馋,去偷财主家的玉米棒子,偷东西是很坏的行为,遭人打也是活该……“   ……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jqx与櫣相拼省写櫣上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难在一是容易忘记省写櫣上的两点 ;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櫣上的两点 ;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 ,又将其它声母(如 :n、l)与櫣相拼时也去掉櫣上两点 ;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櫣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要突破这一难点 ,必须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现有情况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一、巧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完成了复习 ,认读 ,书写字母jqx后 ,板书下面内容 :板书完毕之后指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意思。(j与i相拼组成ji……j与櫣相拼组成ju……) ,这时…  相似文献   

17.
[练习题]用“你有……我也有……我们都有……”这一句式练习说话写话。[要求]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话、写话。[指导过程]1.熟读课文,说说青蛙和竹子各有哪两个名字。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有两个名字,( )也有两个名字。(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看月食》这一课,通过叙述一家子晚上看月食的故事,介绍了月食的经过和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有一个过程,“看”月食就是“观察”月食的经过。写月食发生的经过的段落是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了月亮复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都是写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月亮的变化有所不同,两段的描述也就不同,由于这两段使用的语言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语序上有所不同,所以学生极易混淆。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训练的角度看,五年制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段写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重点段式,分析其构段特点,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写法,找出规律,学习写段,下面介绍几种从读中学写段的具体方法。一、按总分关系写段。《放风筝》第六段开头一句写“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下面分别介绍了“小蜜蜂”、“大金鱼”和“小卫星”,先总后分,是典型的总分段式,学了这课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定一个中心句,让学生围绕它  相似文献   

20.
《我盼春天的荠菜》(小语第九册)一文写了旧社会一个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反映了穷苦孩子对自由富足生活的向往,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财主的罪恶。全文分四段,其中二、三段回忆了“我”小时候因为饿,吃野花野菜;又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的人拿着粗木棒凶狠地追赶……在教学这两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填空“()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