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萍 《四川教育》2006,(7):28-29
心理疲劳是现代人,特别是教师的“隐性杀手”。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内耗”,在不易觉察中慢性削弱身体内在器官及功能,由此带给人恶劣的情绪,进而造成心理失控、心理危机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面对自身的心理疲劳,作教师的应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及时进行“心灵养生”,适时解放自我,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休闲与养生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休闲思想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共存,而老子的养生理论与休闲智慧正是以“体道”为理论宗旨,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休闲核心的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老子主张人要长生久视、活得自然,那么身体就要健康,心性就要悠远闲淡。老子的休闲与养生思想主要包括:“随化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的养生原则;“自然无为、知足常乐、回归自然”的休闲境界。所以,老子的养生与休闲智慧对现代人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的健康主题之一就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青春长驻。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衡。因为感情的起伏会使人处干失调状态,形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化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耀全  王艳红 《教师》2010,(15):119-1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社会本位论”的儒家养生思想以为社会服务为养生的最高目标;“个人本位论”的道家养生则更注重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2002年第10期发表了孔令昌先生《“庖丁”解》一文,对高中课本将《庄子·养生主》中“庖丁”的“丁”注为人名提出了异议。对于同一词语或名物的训诂见仁见智完全可以,有时候“二说并存”亦属正常。但孔先生断言“把‘丁’释为‘他的名’就不正确了”未免绝对化了。诚然,《中华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均收有“丁”作“从事某种专门性劳动的人”这一义项,且均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句为书证,孔先生以这三种权威辞书为据,也是写商榷文的正常思路。据我们所知,《新语文》1997年第12期洪丽娣《“庖…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老子养生理论的根基和宗旨在“体道”,养生的理论原则是随化自然,少私寡欲,守静致虚,谦德积善。老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思想中和在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探析和挖掘老子养生理论中精华部分在现代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旨在以养生理论为视角提供一种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9.
取畏     
人之所取畏者,枉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戒者,过也。注①这养生诀出自《庄子·达生》第五节。是庄子通过田开之与周威公对话的故事.写单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张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二人各有所偏废,从而提出养生要“形”“精”并重,取畏于“任席之上,饮食之间”。温故而知新,这“形”“精”并重的养生诀,是很具现实意义的.实际上人所最该畏惧的是饮食之间,不能将节;卧席之上,态其淫荡。而不知该警戒的.这真是一种过错呀! (摘编者:本刊编辑部冯序鹅)取畏~~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他以乐观的情怀直面现实,在儒释道兼容的宽宏博大中安顿漂泊的灵魂,在“立言”、“世功”、“养生”等使人生艺术化的尝试中超脱苦难,不仅实现了智者在困境中的超越,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多有建树。苏轼艺术化的人生尝试.为现代人谋求自我与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的和谐,提供了一种生存范式。  相似文献   

11.
“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从“多余人”的形象特征、成因、价值意义等方面对“多余人”进行现代阐述.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庄子》是一部诠释自由的书。《养生主》说养生同样是说“自由”,而要达到“自由”的境界,必须实现对“道”的观照。那么“养生之道”是什么?《养生主》用了几则寓言来阐释“养生之道”。最终让我们明白了“养生之道”就是“养神”,这也正是养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开展『双自』教育培养学生做现代人郾城县实验中学庞铁块张建峰林俊柴富汉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始终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并从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做文明人、现代人和社会主义人”的系列教育活动:一是...  相似文献   

14.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思(2006)2号文)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了我省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读本》作为该活动的参考用书。主题活动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内容包括:(一)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竞赛活动;(二)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手抄报大赛;(兰)广东省中小学生漫画大赛;(四)广东省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课方案评比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理的现代公民。该竞赛活动自开展以来,来自我省各地的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反响强烈。有些学校组织了全校学生参加了比赛,有很多读者来信来电了解该活动的各个细节要求。这次活动组委会一共收集到6万多份教师和学生作品,其中:(一)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竞赛活动答题卡48190份;(二)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手抄报6027份;(三)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在学习和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体育为立足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绿色养生,即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并且还涉及了绿色养生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淳 《广东第二课堂》2006,(12):F0003-F0003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思(2006)2号文)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厅恿想政治教育处、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了我省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括动。井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读奉》作为该活动的参考用书。主题活动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内容包括:(一)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竞赛活动;(_二)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手抄报大赛:(三)广东省中小学生漫画大赛:(四)广东省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课方案评比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环保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是确立人们科学的自然观,了解自己是自然之子,明白“天人合一”的深层意义。二是了解环境污染与健康养生的关系,通过目前各种不同的污染现象,分析透视某些病因,指出我国中医理论深藏着自然与养生相协调的辩证观点。三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先秦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先秦时期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在养生心理观等方面存在着异同点,并形成一种互补的养生心理学思想,现代人在进行养生活动时,应兼顾两家之长,而不可偏执一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有很多的古代医学名著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早的医学典籍当属《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医学著作,其现代医学价值更体现于它的养生理念,尤其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被奉为养生治疗的经典原则。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养生部分,从现代养生角度出发,阐述现代人的正确养生观念,引导人们从饮食、运动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关注养生。《黄帝内经》的传统理论方法为现代人提供了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  相似文献   

20.
林来生 《老年教育》2009,(11):55-55
养生从大的方面说,不外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后,心理养生被重视起来。有专家预言,心理养生将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而心理养生又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会“比”、善“比”就是一条重要的心理养生秘诀。人在“人生的参比系”里,比什么?跟谁比?怎么比?这些都对人的身心影响极大——不会比的,“人比人,气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