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完整意义上的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原则上赋予天主教徒以公民权,其二则是针对天主教徒公民权所作的若干限制性规定或“保障”条款。尽管这些“保障”条款未必实有其效,但其作为整个法案之一部分却并非可有可无。如果说,法案的前一部分内容回应了解决天主教徒公民权问题之紧迫性与必要性,那么,后一部分内容则反映出天主教解放问题之深刻的历史复杂性。事实上,天主教解放问题不只是一个与天主教徒宗教政治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一个攸关英国宪法的新教性质、英国国教会的存在及其特权、英格兰民族由来已久的反天主教传统以及新教徒尤其是国教徒的宗教认同及其宗教情感归属等等的重大问题。天主教解放问题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使得法案设计者们必须尽量权衡各种利害关系,兼顾来自不同方面的多种诉求。惟其如此,我们只有将法案两部分内容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方能同情性地理解法案设计者们的历史处境及其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盛期欧洲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基督教对欧洲社会越来越大的影响,使整个西欧宗教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教会的圣事使欧洲的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充溢了浓厚的宗教内容;出生时的“洗礼”是要洗去与生俱来罪愆;成年后的“坚振”是为了坚定对基督教的信仰;常接受“告解”以表示忏悔和获得补犊;正常参加“圣餐”大典.使圣体与自身融合一体;还有结婚的“婚配”利和授职的“神品”礼,甚至临终之前,都得举行“终傅”敷油仪式,作好去往另一世界的准备。教会就是这样通过七项圣事,不分富贵贫贱,在人生的每一关键时刻,以可见的形式让…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的月经禁忌起源于《圣经》时代,《利未记》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并禁止任何不洁之人进入圣殿或者触摸圣物。当圣殿被毁以后,月经禁忌的侧重点则由禁止触摸圣物转为对夫妻之间性生活的严格规范。基督教的“安产感恩礼拜”仪式源于犹太教,但是中世纪的教会反复地宣称,举行这种仪式不是为了洁净,而是对主的感恩和对玛利亚的追随。这种认识上的不同,体现了两种宗教对待身体、性和婚姻的不同态度,是我们分析犹太妇女和基督教妇女地位异同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4.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宗教活动。目前,在我国,宗教主要有五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宗教活动是指公民为表示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而在与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或宗教组织中进行的活动,如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或在教徒自己家中进行的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这些均属正常的宗教活动。但宗教活动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不能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  相似文献   

5.
缴纳什一税是天主教信徒的基本义务。在中世纪早期 ,由于社会经济衰退、生产力落后 ,什一税总量有限 ,只能维持教会的生存。到了中世纪中后期 ,由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什一税总量也迅速增加 ,成为天主教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它已大大超出维持教会生存的范畴 ,而成为教会腐败的重要经济因素 ,遭到了西欧人民的反对  相似文献   

6.
宗教信仰本来是个人自由,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信教或不信教也变得身不由己。直隶魏村教堂饭食费官司的背后是信教与否作梗,传教此时变成信仰强加于教徒,而这种强加的信仰不会持久。因此,天主教传教的方式在变,信众的结构也在变;随时代的进步外在的力量已经越来越难以影响大众的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7.
英国戏剧产生于中世纪基督教礼拜仪式,其早期发展与教会密切相关并体现了中世纪宗教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中世纪英语戏剧主要分为神秘剧和道德剧.神秘剧以<圣经>故事为素材,把从人被赶出乐园到世界末日的整部人类历史搬上舞台;而道德剧则把人的一生戏剧化,表现人心灵中的善恶冲突和教导人们在罪恶充斥的世界上应该如何抵制各种罪孽,如何遵循各种基督教美德从而获得救赎.中世纪英语戏剧取得了很高成就,并为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戏剧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圣教新条例》是记载山西天主教潞安教区最原始的史料,较为详实地描述了近代化过程中潞安地区天主教会的发展与变革。在教会婚俗方面,传承地方婚俗与传统的同时也对当地长期存在的陋俗和恶习进行了一定程度变革。教会婚俗变革对吸引非教徒入教和改良当地风俗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地方社会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到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厉行宗教专制,残酷迫害“非国教徒”。何为“非国教徒”?天主教徒是否包括在“非国教徒”中?很多同学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要想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还得要从英国的宗教改革中去寻找答案。“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相似文献   

10.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天主教问题极为复杂。鉴于国内外形势,伊丽莎白一世针对天主教势力不同情况与活动方式采取了不同措施:对国内少数天主教徒的不法活动予以严厉镇压,对广大天主教徒进行说服教育,对海外渗透势力给予坚决打击,对国际上天主教势力由“冷战”逐渐转为公开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流通情况的统计,选择馆藏各类图书借阅量、品种借阅频次、单册借阅频次、读者阅读规律等指标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由此探索图书馆基本馆藏建设和文献采访策略,为馆藏资源优化及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发展史纲要》在论证汉代形声字发展之时,对《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史料的时代缺乏考辨;对出土文献所用汉字与《说文解字》收录汉字的类型差别,未作区分;对出土文献中的汉字史料利用也不够充分,故而导致其书对形声字发展轨迹的描述不尽准确。《汉字发展史纲要》认为汉代是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期,根据近人的最新统计资料,形声字数量在战国时期就超过当时汉字总量的80%,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间,应该提前至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4.
词义及其概念对应性与词义类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是词义不可缺少的部分,对词义类聚的划分也都具有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词义类聚中,也存在着静态类聚和动态类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用人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民公认、实践检验的用人路线;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注重"四化"的用人标准;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用人气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方法;放开视野、五湖四海的用人艺术等方面。研究和把握好邓小平的用人思想,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公平公正地用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很简略,理论上也少有针对性的细线条探究,司法实践中标准不明,随意性大。根据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结合外国立法和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原则为:对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由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排除犯罪事实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量刑、执行刑罚有影响的情节,谁主张谁举证;对于举证责任冲突的情节,可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程序的合法性,公诉方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城市形象的含义,详细分析了城市形象的构成及其塑造方法,即建立: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城市行为识别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结合武汉的实际,探讨了武汉城市的定位以及武汉市如何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城市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旅游现象中的矛盾对立统一律与旅游理论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民体系的旅游学科理论成为近年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这一进程的快慢不仅关系到旅游学科的生存。也直接影响着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作运用马克思主义 矛盾对立统一律的基本原理,与旅游实际情况相经 透视旅游现象中的种种矛盾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运用从 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试图推导出旅游理论体系所必需的两大组成部分,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0年共20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载文情况、作者情况及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知耻     
知耻之意论述知耻意识的内涵和表现,知耻之理论述耻的发生以及知耻是如何影响道德主体的;知耻之教从现实出发论述耻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