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媒体的受众特质、表现手法和赢利模式决定了艺术收藏类小众节目必须走大众化路线。像艺术收藏类节目那样,受众群存在扩大潜力、适于电视表现且主题有张力的小众节目才可能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而且还要进行娱乐化、知识化和互动化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2.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广大受众看电视的动机很多,其中之一是借助于看电视了解、认识、思考人生,学习人生经验,追求人生智慧,解决精神领域深层次的迷惘和困惑。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智力活动,而电视艺术中的人生意蕴恰好能满足受众的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所以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呈指数型上升,这就为电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源动力。电视艺术作为一门多元性的艺术学科,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它的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范围广,受众接受程度高,相较于传统艺术门类而言,电视艺术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正因如此,电视艺术经常以最先锋的姿态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这种不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创作方式,不断为受众创造出了更加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所取得的的艺术成就也为世人所赞叹。近些年,电视艺术从节目类型再到节目内容,均呈现出了不断发展创新以及愈发贴近群众的特征。同时电视艺术也符合国家开放融合的方针,积极与国外电视艺术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中国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5.
穆洪斌 《新闻前哨》2000,(12):12-13
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也许就是创作者在遵循客观真实的前提下,通过主观的努力,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并因此而产生一种艺术魅力,这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艺术氛围。古往今来,一些成功的艺术式样无不以此来吸引读者,打动观众,使人留下悠长的回味与思考。当今,作为综合了众多文学因素的电视艺术,已成为广大受众最快捷、最立体的视听感受。而作为电视艺术主流之一的电视片(包括各种样式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更是受众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渠道。如何制作出一部成功(或像样)的电视片,除了所表述的故事本身之外,最主…  相似文献   

6.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①就需求本身而言,既  相似文献   

8.
电视音乐节目是娱乐性、欣赏性很强的节目,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赢得了受众的喜爱,这除了它本身具有的那种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外,电视音乐主持人的辛勤劳动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主持人对于受众来说,正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主持在电视节目中已不再是仅仅起到“传声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电视晚会中的节奏就是导演按照晚会节目自身的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美学标准,合理安排节目模式构成。使整个晚会的创作意图和主要表达思想通过艺术手段引起受众整体审美心理发生变化,达到产生共鸣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视出现之后,在电视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中,与电影有着同样的艺术探索。尤其是处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处在广大受众对于视觉艺术有着更多要求的时代,各种艺术种类比以往更丰富也更迅速地相互接近,电视历史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的今天,广大受众对于视觉艺术要求更高,各种艺术种类比以往更丰富也更迅速地相互接近,电视历史纪录片在保持传统与经典的忠实性和资料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进行着各种艺术形式交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陆颖 《记者摇篮》2006,(2):64-64
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方式,同时又以活动的视觉影像、有声有色的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声画传情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一直以来,人们对电视艺术从认可、熟悉到青睐,多仰仗于一些成功的歌舞音乐专题片、精品电视连续剧、大型综艺晚会的播出。无形中人们把电视艺术与电视文艺性节目划上了等号。新闻类节目尽管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但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纯粹的信息传递,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新闻类节目都与综艺类节目有较大的差别。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艺术同样根植于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黄雄  刘珺 《新闻窗》2009,(5):60-62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是指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受众①。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电视文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新闻采编》2008,(1):47-48
电视艺术是大众艺术,它必须面对最广大的受众,而这众多的观赏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群体,他们出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个人喜好不同,由此导致文化素养与文化品位都不相同,因此,电视文艺的定位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檀民 《声屏世界》2007,(7):30-31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分割时间艺术,又是一门传播统筹艺术,也有人称之为节目综合艺术。节目编排是在认真分析每个收视时段目标受众情况的基础上,针对频道的节目定位,将有限的节目资源与目标受众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电视编排联系着观众的收视需求,也关系着每一个单独节目和整体节目资源的收视效应和经济收益。现代管理模式认为,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在资源调整、资源控制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追求最大的资源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蔡楚泓 《新闻世界》2011,(11):55-56
自2010年春节电视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登陆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以来,周立波便以其诙谐、幽默、辛辣、搞笑的主持风格使该节目从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受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壹周立波秀》中主持人周立波说话艺术的分析,以期为从事脱口秀和主持人行业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相声在哪里演出,海峡两岸相声界人士大多认为应回归剧场。从实践上看,剧场相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电视相声,多数观点认为:电视使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拉大;电视使相声的表演性成分加大,淡化了相声的艺术特性。回归剧场的传播本质是让观众追逐相声,这与“受众时代”很不协调,因此应探索电视与剧场在相声传播中的作用和关系。不能将两种传播方式对立起来,进而成为相声低迷的理由,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吴文科先生指出的,离开电视谈相声的繁荣,等于“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荒谬。荧屏观众使演员同现场观众产生疏离戏剧演员处理自己…  相似文献   

20.
王骁 《声屏世界》2009,(2):39-40
广播、电视媒体走到今天,受众对播音创作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独具特色而又能被受众广泛认同的播音风格是每位播音员共同的艺术追求。但是在播音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