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50年以前的历史,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分。“9·18”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我东北大好河山,屠杀我东北同胞,掠夺我东北资源。继之,以东北为基地,疯狂地向我全国展开大进攻,先后占领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在全国各地制造了许许多多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成百万的中国人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湖平顶山惨案屠杀300o多人,柳河惨案屠杀7000入,“三维”惨案屠杀300多人,济南惨案屠杀万余人,等等。特别是1942年12月在南京的大屠杀,有30多万中…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东北实行全面的武装占领后,随即就开始了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日军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建立了伪满傀儡政权,不仅在政治上施以奴役压迫,实行法西斯高压统治;在军事上实行一套“治标”,“治本”的法西斯统治政策,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疯狂的围剿和野蛮的镇压,大肆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在文化上进行强制的奴化教育;而且在经济上进行疯狂的搜刮性掠夺,使东北人民饱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4.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5.
东北师范大学2007级“师魂先锋队”全体18名免费师范生,以《总理,我们准备好了!》为题,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汇报了4年来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温家宝总理在信上作出重要批示:“读了同学们的信,深受感动。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确实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批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九·一八”这一历史阵痛,就不会降生“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它是畸形社会特定时代的产儿,既不同于“沦陷区文学”,也不同于关内“左冀文学”和“抗战文艺”。它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染有从“东北现代文学”母体中艰难剥离的斑斑血迹,带着稚嫩、陌生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富有刺激。开东北流亡文学先声的是在上海读书的只有二十岁的李辉英。他在“愤慨于一夜之间,失去了沈阳、长春两城,以及不旋踵间,又失去了整个东北四省的大片土地和三千万人民被奴役”。而他于  相似文献   

7.
一、东北经济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振兴东北”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在2003年制定出的最具亮点的一项经济工作。我们注意到中央在东北问题上使用了“振兴”一词,而非西部之“开发”。因为东北一直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动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辈出的优秀人才,东北在工农业方面对中国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旧有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以后 ,为实现其永久霸占的野心 ,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移民。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又进行了青少年移民。“青少年”移民与一般的农业移民不同 ,它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它实际上是关东军的兵源储备 ,起到了强化对苏军事防御、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作用。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9.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炮火烽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铁蹄践踏我东三省。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等一批东北籍作家先后流亡到关内。他们怀着亡家亡省的悲痛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使命感,创作了大量反映东北人民的苦难和顽强斗争的作品,呈现着一种共同的美学追求。 东北作家群的独特的美学追求,在他们的作品刚刚问世之际,就受到了文坛的重视。《生死场》被誉为“力透纸背”之作,①有”钢戟向青天一挥”的雄风,②它和  相似文献   

10.
伪满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殖民统治。东北的钢铁工业被日方资本垄断,煤、铁、钢材等资源遭到日本殖民者的疯狂掠夺。这一历史特殊时期,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东北钢铁工业所呈现出的“辉煌”“繁盛”都是一种假象,其本质特征是东北工业资源的耗竭及钢铁工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1.
校园信息台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辽河油田于楼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及部分优秀学生,于七·一前夕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参观者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苦难岁月里,从未停止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傅文胜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东北夷初探     
东北夷初探傅朗云当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史记》为“西南夷”立传的时候,“东北夷”同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汉班固(32-92)撰《汉书》有见及此,于《王莽传》中留下一条“东北与西南夷皆乱”的史料,“东北夷”专指夫余、秽、貉、高句丽等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张学良代蒋受过,被讥为“不抵抗将军”,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不抵抗政策”的制定者是蒋介石,张学良只不过基本上执行了这一政策。相比之下,前者是主动的,是历史的罪过,后者是被动的,是历史的过失。尽管张学良受到了“不抵抗政策”的掣肘,但仍率东北军展开了不抵抗的抵抗,演出了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榆关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等一幕幕抗日战争的历史壮剧。对张学良领导东北军和东北人民局部抗击日冠的英勇斗争应予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4页提到,东北抗日联军"有八个女战士在日军的重围里英勇奋战,最后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投入牡丹江".下面,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的"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作一些简略的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关东军在1937年有四十万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残踏、蹂躏,到1938年增加到五十万人.他们对东北人民加强其法西斯统治,进一步实行“归屯并户”和“三光”政策,使抗日游击区广大农村变为一片焦土,并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严格管制东北人民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都不准外运,妄图隔断抗日军民的血肉  相似文献   

15.
1935年7月,一部裹着时代风云,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着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控诉,显示着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问世了。青年作家肖军的这部作品在当时,在今天来看都够得上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史实,记录了他们的屈辱、觉醒和斗争的过程,是一幅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真实画卷。鲁迅把它和肖红的《生死场》一起编入“奴隶丛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武装移民就是向我国东北移民。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就有人鼓吹向我东北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为镇压东北人民,巩固其殖民统治,同时通过农业移民加强经济掠夺,日本关东军制定各种移民政策,实施向东北移民。从1932年开始到1936年上半年,先后五次向我东北永丰镇、依兰县的七虎力、绥棱县的北大沟、密山县的城子河和哈达河地区、永安屯、朝阳屯、黑台、黑台信浓村等地移民。这一阶段称为“试验移民期”。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人民的抗日斗争东题范学校薄伟黑龙江人民具有光荣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传统。特别是受到外来势力侵略压迫时,他们的大无畏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充分发扬。“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0月,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东北军民有组织的武装抗击日本帝...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实行了残酷、毒辣的鸦片毒化政策。从鸦片专卖制度的出笼,到欺骗世人的“鸦片十年断禁政策”及战时体制下的鸦片毒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根据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该政策的实行,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成为政治奴役、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亡国灭种的重要手段,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并对东北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9.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宣扬“十四年抗战史”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新使命。东北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契合“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需要。深刻理解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现实意义,重点解决好“为什么融”的问题;准确定位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切入点,深入发掘东北抗战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推动其向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转变,解决好“融什么”的问题;探索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不断强化“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回答好“谁来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闪电式地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一侵略战争的目的并非只限于侵占东北,而是企图进一步灭亡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行动,促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地下降为次要矛盾了;而国内各阶级间的关系,也因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无不激愤,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立即谴责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